2024中国连锁TOP100发布:连锁零售的变与不变
出品/即时刘说
撰文/刘老实
6月18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2024年中国连锁TOP100》:2024连锁Top100企业销售规模为2.13万亿元,门店总数25.72万个,分别比上年的连锁Top100增长4.9%和13.5%。
尽管有些数据可能不够全面和准确,但这份榜单依然像是行业“晴雨表”,勾勒出连锁零售领域的发展脉络与新变。如果我们从数据维度切入,可深度洞察连锁业态的增长逻辑、结构调整与未来走向。
头部格局:龙头稳固与新势力突围
(一)销售前十:巨头领跑,新面孔闯入
沃尔玛(中国)以1588.45亿元销售额蝉联榜首,凭借全球供应链体系与本土化运营,持续巩固零售龙头地位。居然之家、苏宁易购等老牌企业紧随其后,销售规模均超千亿,展现传统连锁巨头的根基厚度。
值得关注的是,湖南鸣鸣很忙新闯入前十,成为榜单“黑马”。其以销售同比132.7%、门店数同比105.6%的双位数增长,折射出区域连锁品牌的爆发力,凭借精准定位社区消费、下沉市场渗透等策略,打破头部固化格局。
(二)门店前十:规模竞速,便利店成“扩店主力”
门店总数维度,美宜佳控股以37943家门店领跑,凭借便利店业态的高频刚需属性,持续加密布局。沃尔玛、苏宁易购等综合零售企业,门店数虽未登顶,但单店辐射能力强。从新增门店看,2024年TOP100新增门店全由便利店、专业店贡献,便利店凭借“小而密”的网络,成为规模扩张的核心引擎,契合消费即时性需求。
(三)增长前十:活力赛道的竞速赛
增长维度上,盒马、鸣鸣很忙等10家企业实现销售额与门店数双位数增长。盒马以(27.3%销售同比、16.7%门店同比),依托“鲜生”模式深化供应链,加速门店拓展;开市客(Costco)虽门店数仅7家,但销售同比58.2%,凭借会员制、大包装爆款逻辑,单店效能突出,印证高端仓储超市的市场潜力。这些高增长企业,或深耕细分场景,或创新业态模式,成为行业“增长极”。
(四)特殊的一个:胖东来独特样本的行业镜鉴
胖东来作为区域品牌,虽然很难进入前十,但其始终是行业“精神符号”。2024年其以服务口碑、商品力持续引发关注,虽未大规模扩张,却通过“小而精”的门店运营、极致性价比策略,成为消费信任的“标杆”。对比连锁行业追求规模的普遍逻辑,胖东来证明“质胜量”的可能性,其供应链优化、员工关怀模式,为行业反思“规模与品质平衡”提供样本——在连锁扩张潮中,回归消费本质、沉淀服务价值,同样是核心竞争力。
2023-2024:结构调整与韧性增长
(一)规模增长:韧性凸显
2024年连锁TOP100销售规模较2023年增长4.9%,门店数增长13.5%,虽增速有别,但均延续扩张态势。销售增长源于消费复苏下的需求释放,门店增长则体现企业“跑马圈地”的战略延续,尤其便利店、专业店的拓店,折射行业对消费场景的深度挖掘。
(二)业态分化:冷暖不均
综合零售类46家企业中,仅19家销售增长、9家实现“双增”,增长压力显著——受电商冲击、消费分层影响,传统综合零售需加速数字化转型、场景重构。超市类23家中,12家销售增长、6 家“双增”,单店经营能力提升,代表永辉超市等企业通过供应链优化、生鲜强化,重拾增长动能。
便利店13家延续“双增”,但增速放缓,反映行业从“跑马圈地”进入“精细运营”阶段;专业店18家实现双位数“双增”,成为最优赛道,如孩子王(母婴)、绝味食品(零食)等,凭借垂直品类深耕、用户粘性构建,在细分市场突围,印证“专业主义”的胜利。
(三)新增变量:新鲜血液与规模进阶
2024年新增万辰生物、良品铺子等5家企业入榜,既反映行业准入活力,也体现细分赛道崛起。同时,300亿元以上销售额企业从21家增至24家,头部企业“马太效应”与腰部企业“突围成长”并存,行业结构向“金字塔+腰部扩容”演变。
趋势洞察:连锁零售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业态分化加剧,专业店、便利店引领增长,综合零售加速转型;不变的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底层逻辑,无论规模扩张还是单店运营,回归消费需求、沉淀服务价值,仍是破局关键。胖东来的“口碑神话”、开市客的“会员粘性”,本质是对消费本质的精准把握。
2024中国连锁TOP100榜单,既是行业发展的“成绩单”,更是未来趋势的“风向标”——在规模与品质、扩张与深耕、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中,连锁零售正书写新的增长故事,而那些坚守消费价值、拥抱业态创新的企业,将持续领跑下一个周期。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