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丐帮:零资源店长
作者:郭歆晔 2009/8/5 13:10:11
联商网有本刊物叫《店长》,受众是国内零售业服务业数百万计的各式店长(经理),但不知阁下有没有想到有一个行业的“店长”,他们既没有店铺、资金和商品,也没有伙计(人力资源),他们完全依靠各种创意,针对不同的市场设计不同的产品,并对自己进行多种多样的包装,然后获取收益。
想到什么行业了吗?现代乞丐是也。
为什么要说是“现代乞丐”呢,因为他们和十多年前的先辈(破衣烂履、蓬头垢面、一身臭气、愁眉苦脸、拿着破碗,以讨人嫌的本色演出换取同情和怜悯,从而得到小额施舍)的操作模式,已经有了太大的不同。
如今的乞丐,俨然是职业化和专业化的代表,他们中已经有不少人懂得SWOT分析(通过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制定或调整策略,达成目标),会分析哪些是目标客户、哪些是潜在客户,会成本核算,会制定营销策略、寻找差异化的蓝海市场(突破原先传统的婆婆妈妈阶层,挖掘更加有消费力的年轻人市场,这方面很像传统大众百货向流行时尚百货的升级改造)。在日常经营方面,品质管理、市场需求管理、客户心理调查、流行时尚趋势研究、陈列管理以及服务管理等也做得一丝不苟。
看官您读到这里,如果觉着有点犯糊涂,或者不相信丐帮这没有技术的传统夕阳行业,已然发生巨变的话,可到大城市的地铁车厢里走上一走,瞧上一瞧,眼见为实。当然,时间要选对,上班早高峰时乞丐是不会凑热闹的,因为环境太拥挤,根本没有余地去拿钱。
假如你有幸于晚上七到九点,乘坐地铁,那么,在同一节车厢,你可能会陆续遭遇弹着吉他唱着歌的年轻帅哥、扎着羊尾辫穿着补丁服拿着发黄旧书包的小女生、口中念念有声穿着僧服的“俗家弟子”、拖家带口的残疾老爸……此时不要以为到了奇幻王国,因为当这些人从你眼前缓慢地经过时,你会发现他们有着一致的经营目的:要钱。
这么多乞丐聚集一堂,竞争不可谓不激烈,但他们的目标市场各不相同,唱歌的帅哥针对文艺青年阶层尤其是文艺“女”青年,拿旧书包的小女生主打爸爸妈妈阶层,“俗家弟子”杀伤面更广一些,残疾老爸家庭则是男女老少通吃。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些乞丐非常注重陈列管理(道具、服装、化装颇为精心)、服务管理(一有收获就会说谢谢或点头致意)和行销策略(会根据市场回馈不断进行调整,出勤率更是非常自动自觉)。
城市里的乞丐纷纷选择地铁作为他们的“商铺”,进行怜悯心的“贩卖”。此番黑色幽默式的戏剧化场景,在某个夜晚会让你目不暇接,甚至目瞪口呆。但是,但是,更值得佩服的“创意”还有。
下午五点过后,某栋甲级写字楼的外面突然出现了一个文质彬彬戴着眼镜低头不语的大男生,他穿着专业冲锋衣裤,背着专业登山包,一手拿着太阳帽,一手拿着登山仗,可谓全副武装到牙齿,他面前的地上用中英文双语写着:钱包被偷而乞讨,只求200元可以买火车票加晚饭。这位“大男生”的时间、地点不得不说选得好,此时用于收钱的太阳帽里已经飘着多张5元、10元以及一张20元,零钱钢镚(其他乞丐的主要收入)帽子里完全没有,因为怀疑心强警惕性高的人一分也不会给,普通收入人群见他这身行头甚至会羡慕呢,又怎可能付费,所以上钩的大多是收入高且喜欢旅游的年轻白领。他的主要目标是刚刚下班的白领丽人,真要收到百元大钞,短时间内到手的一笔就相当于其他乞丐半天的收入了。
这位“高手”就是高档定位(定位已经接近与经营奢侈品的高档商场),利用登山杖的流行时尚性玩体验经济而打开一片蓝海市场。类似的演出还不少,比如某高档住宅区门或者某高档商场门口没有学费的美术学院“女大学生”,道具是画了一半的素描。
国内还出现了打扮成财神或者猪八戒向沿街小店老板乞讨的案例,但由于化装技术落后,扮相不够吸引人,所以收益很一般。但据说海外的乞丐同行有的打扮成既可爱更可怜的被遗弃的KITTY猫,或者其他时尚流行的动漫人物(市场竟然是出人意料的中小学生,贪食的“懒羊羊”估计在国内也大有市场),诸如英俊帅气但落难的青蛙王子甚至被后母赶出家的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等。这些创意的想象力让人叹服之外(行销策略),扮相的可爱与精美的道具也是制胜的法宝(陈列管理)。
曾在网上看到的某普通乞丐的生意经,也颇值得回味。他们有三大主要目标客户群:一是衣着体面的年轻先生,他们多数有一定经济基础,通常出手较大方。二是年轻情侣中的男性,他们为了在女朋友面前不丢面子也会大方施舍。这两类群体的年龄一般在20至30岁左右,因为年龄太小,没什么经济基础;年龄太大,可能已结婚,财政大权掌握在老婆手中。三是独自一人的漂亮女孩,她们则是潜在客户,因为她们害怕纠缠,所以多数会花钱免灾。
当然,真诚与创意兼备的乞丐也还是有的,被称为史上最牛乞丐的夏海波就是一例。纸牌上写“要饭”,并用英文“BEGLIFE”注解,背上挂着“www.9195(救一救我).com”、“海波一生情”等内容的条幅,以及媒体报道他的文章,从他脖子一直延伸至脚后,乞讨时不蹲、不跪、不坐,直立于闹市,要么看书,要么沉默。除此之外,夏海波还有不少特别之处,他在网上开了博客,点击率已逾50万;他喜欢印度诗人泰戈尔,也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他印有名片,上面冠有诸如“行为艺术家”、“文学爱好者”、“人间乞者”等头衔;他在坚持写作,著书《行乞日记》……
另外,还有些现代乞丐则运用唱歌、吹笛子、弹吉他、扮演雕塑、在地上写字作画等方式,通过各种才艺表演(可称他们为没有经纪人的演艺人),让人们驻足,投去好奇心与同情心,这些或许可以归入体验经济和眼球经济的范畴。
仔细剖析乞丐这种社会现象,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市场竞争与营销策略,以及活色生香趣味横生的故事。也许,这里面也隐含着人们的某些生存智慧。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许多的经验理论和哲学都潜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只要用点心,就能从生活中发现并挖掘到许多MBA课程中学习不到的知识与经验。(注:本文无意美化或诋毁丐帮,更不鼓励各位加入丐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