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让塑料袋使用起争议 期待新理念新技术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从今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消息一出,争论也随即展开。
有环保志愿者拍手叫好:“早该取消塑料袋了,风一吹到处都是,扔到哪里祸害哪里,太影响城市形象了!”
有普通消费者抱怨:“取消了塑料袋,买东西怎么带回家呢?难道上班也要带个布袋子吗?家里的垃圾拿什么装呢?”
有塑料袋生产厂家叫苦:“国家不是刚出台塑料袋的QS认证吗?我们刚按标准盖厂房、添设备,刚按国家的标准生产塑料袋,怎么又取消使用了呢?”
…… ……
对塑料袋收费能否起到减少使用的效果?没有超市塑料袋二次使用当家用垃圾袋,家里的垃圾又该如何分装?能否研制出可降解的塑料袋既解决使用问题,又避免白色污染?
本期三人茶室邀请沃尔玛(中国)公共关系总监董玉国、新时代包装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占军和北京普通消费者吴宪,一起来聊聊塑料袋收费的事儿。
环保观点深得民心
主持人:有调查显示,国家《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一出,有八成的消费者赞成禁用免费塑料购物袋,但有86.88%的人认为推行起来有难度。由此也能看出,大家对环保的看法还是很一致的,但真正执行似乎还不太好说。
董玉国:禁用免费塑料袋肯定是好事,从环境的角度看,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是一个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这是大家公认的,塑料袋免费使用不是最好的办法,国家也顺应这种趋势推出这项政策,并以此培养大家的环保意识,现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在推动这件事情,商家也都开始着手执行。对消费者的影响不会很大,可能更多的还是购物习惯的问题。在超市提供塑料袋之前,我们可能也习惯于自己提着菜篮子、布袋子去购物,只是后来发现塑料袋使用起来更便捷,才开始逐步使用的。如今,这个习惯需要为环保做出一些改变。
张占军:国家这个政策一出,所有的企业严格执行,塑料袋的使用量肯定会减少,这当然对环保有帮助了。
以一个5000平方米的超市为例,免费使用时,每月塑料袋的采购至少要5、6万元,商家本来把塑料袋的支出加在商品价格上,现在对塑料袋收费,这笔开支由消费者承担,商家就应该让利于消费者,比如降低商品价格等等,因此,塑料袋收费对消费者的影响估计不会很大。受影响更多的可能还是塑料袋的生产企业,毕竟收费之后,塑料袋的使用量会减少,对生产企业将是个不小的考验。
吴宪:毫无疑问,国家出台这个政策对环保是好的,谁都不想看到塑料袋满天飞,更何况塑料袋不容易降解,也不便回收再利用,因此,国家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强制对塑料袋收费,在没有合适的替代塑料袋的产品出现之前,消费者又不得不使用塑料袋时,可能会拿散装食品的保鲜袋来代替,因此,塑料袋并不一定就会因为收费而减少甚至不使用。
收费只为减少使用
主持人:可能会有很多消费者都会有吴宪这样的疑惑:国家对塑料袋收费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使用,但我们的生活目前还离不开塑料袋,超市的塑料购物袋也并不是一次使用完了就扔掉,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把它当作垃圾袋再次使用,就算不让用超市的塑料购物袋,大家还是要去买垃圾袋来装垃圾,而同样是塑料袋,一般垃圾袋的质量很难比得上超市的塑料购物袋,使用一次就扔掉了,因此,塑料袋这种生活必需品很难因为收费而减少使用,那么国家出台这个政策能否达到其预期目的呢?
董玉国:消费者把使用完的购物袋当垃圾袋再次使用,不管是从钱的角度还是能源的角度来说,其实都是一种节约。而国家对塑料袋收费以期达到减少使用的目的,象征意义更大一些。一个袋子几分钱、几角钱,对消费者来说可能并不起眼,但这其实是一个“三思而后行”的过程,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提醒广大消费者认识到环保的问题,希望大家都从自身做起,能用3个塑料袋绝不用4个塑料袋,每个人省一个,全国省下来的就不是小数目。
而就像有人提出的,消费者承担了塑料袋的成本,商家是不是应该以降低商品价格的方式回馈消费者,其实,市场竞争成熟,商家要争取消费者的忠诚、回馈消费者、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不会简单体现在商品价格上,在每一个细节、流程上都有文章可做,只要是好办法,商家都会积极实践的。希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为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形成良性循环。
张占军:一个按5司半到6司规格制成的标准大袋,反复使用3至4次是没有问题的。其实,一个质量好一点的塑料袋多次循环使用,也是一种减少使用和降低白色污染的办法。就像消费者说的,不管是习惯也好,还是真的有必要也好,塑料袋在一定时期内很难也不会完全被取消,既然无法摆脱,还要减少使用降低污染,就想办法把质量提上去,增加其循环使用次数,本来1个袋子用2次就扔掉了,而质量好的袋子可能能用4、5次。
塑料袋的价格一旦确定,消费者对塑料袋的选择可能更倾向于质量。塑料袋生产企业也可能引发行业洗牌,质量较好的塑料袋生产企业或许得以继续生存,而质量较差的企业可能因此退出这个行业。
吴宪:如果大家没有环保意识,意识不到塑料袋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多大的危害,那么塑料袋的收费其实对减少使用并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因为这是必须要用的,不让用塑料袋,还得用垃圾袋呀,都得花钱,不如选个质量好的。而且我们日常吃的、用的很多商品都是塑料包装,如果说白色污染,这些也同样脱不开关系。而且,商家之前免费提供给消费者的塑料袋并不是免费的,都加在商品价格里了,现在单独出来收费,由暗着收变成明着收,可能就是为了在消费者用塑料袋的时候提醒一下,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是不是可以少用一个?就算是为环保做点贡献吧!
期待新理念新技术
主持人:就如嘉宾所说,国家对待塑料袋的态度并不是坚决杜绝的,不是不让用,而是希望能少用,希望所有的消费者在选择使用塑料袋时都三思而后行。另一方面,我们也特别希望有关生产企业、科研部门,能够尽快研发出一种可降解、对环境污染小一些的塑料袋或塑料袋替代品,把对消费者的影响降到最小。
董玉国:塑料袋本身并没有错,毕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目前很多国家也都在想办法减少使用,我想从技术层面说,生产出一种可降解的塑料袋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但是单个人或单个企业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也特别希望,有哪个组织发起,我们大家共同投资参与,设立一个研发基金,共同为这件事努力,大家共同受益。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研发出完全可降解的塑料袋,大家在使用上不节俭,还是问题。
张占军:目前国内包括国际上很多企业所宣称的可降解的塑料袋其实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降解,很多国家对此都做出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大部分的塑料袋用碳酸钙、聚乙烯加工而成,因为原材料的不可降解,不环保,无论技术怎么改革,都很难使加工出来的塑料袋完全降解。国家若真想减少白色污染,还是要从技术上突破,而要从技术上突破,关键还在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吴宪:火箭都能上天了,研究个环保的塑料袋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其实也是为我们自己好。马上该开奥运会了,谁都不想被外国人说咱们不环保,不卫生,都想争个好印象,做个环保的公民。国外很早就对塑料袋收费了,现在咱们国家也通过这种办法大力倡导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为环保做点事,更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尽快研究出一种可以替代塑料袋的产品,方便消费者的使用。
(超市周刊 主持人/记者/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