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宏观经济数据及零售市场格局解析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
我还是按照刚才主持人对我的要求,谈谈怎么来看中国经济?因为这件事至关重要。各位都知道,总理在两会闭幕的时候,他说,“今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为什么说“今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就是现在我们面对着的是一个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局面,面对着是诸多不可测因素,这个困难局面与不可测因素是过去五年来从来没有出现的。现在如果把这些复杂的国际、国内局面做一个梳理的的话,就国际来说,现在第一位的问题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的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就是美国有一种贷款机构,叫做次级贷款机构,主要的对象是面对低收入群体的,在2000年的时候,这些贷款机构预测美国的房价将会持续大幅度上涨,基于这种预测,他们就决定向这些低收入群体发住房抵押贷款,大概一共发了12000亿美金,为什么他们敢这么做?因为他预测房价会进一步走高,将来这些低收入群体万一还不起贷款,这些贷款机构可以收房子,而房子由于涨价、升值,贷款机构不怕,就决定要发这笔贷款。
低收入群体也愿意接受这笔贷款,一个是条件优惠,是零首付,第二个这些低收入群体也预测将来房子会涨价,就出现了大规模的次级贷款,结果从2000年开始到2007年,美国仅仅由于双赤字,导致美联储,相当于我们国家的中央银行,被迫加息,美国05-06这一年连续17次加息,使得这些低收入群体还不起钱了,就被迫把房子交给了次级贷款机构,去年07年美国有230万个家庭把房子交给了次级贷款机构,次级贷款机构拿到这个房子以后,美国的房价不是大幅度上扬,是大幅度下降,今年一季度美国的房价又下降13%,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次贷机构收了房子以后,由于房子降价、贬值,导致大批的次贷机构破产,如果光到这里问题还不大,问题大在哪里?次贷机构当时发了次贷以后,把这些贷款卖了,谁买了?包括次贷贷款的金融产品的基金、银行、保险公司,基金、银行、保险公司买了这些次贷机构的金融产品,又和其他的金融产品打包放在一起,再卖。这下问题就大了,全世界主要的银行、基金、保险公司差不多都买了,这样的话,现在美国一个股民、一个基民,自己已经说不清楚,手中的股票有多少次贷成分,谁也讲不清楚,次贷危机对美国究竟有多大的影响?我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见到沃尔克先生,他是大经济学家,我说次贷危机对美国究竟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他也讲不清楚。
现在我们看,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增速回落,然后就出现了衰退的迹象。美国经济增速回落,对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影响?我说过,我说我小的时候是喊着打倒美国帝国主义长大的,在现在的状况下,我说美帝国主义还真不能打倒,去年世界经济总量531亿万美金,美国经济总量占了世界经济总量25.5%,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出了问题,势必影响整个世界经济,所以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连续三次下调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率,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迹象,对中国直接的影响就是影响我们的出口,对中国的需求减弱,我们刚刚闭幕的春季广交会,美国的客商来的人数同比下降13.3%,签约额下降9.9%,所以直接影响中国出口。
再有一个是美元贬值,大家知道,这几年美元是持续大幅度贬值,美元贬值对人民币升值带来更大的压力,迫使人民币持续大幅度升值,我们现在汇改不到三年,三年以前,一个美金和人民比1:8.27,2006年12月31号,比例是1.:7.8078,现在是1:6.91,你看由于美元大幅度的贬值就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人民币升值对整个经济是怎样的影响?影响最大就是出口,导致了我们出口竞争力下降,所以现在中国的出口是受到“两面夹击”,体现在宏观经济指标上,中国的出口在今年一季度虽然还是在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首次出现回落6.4个百分点,4月份回落8.8个百分点,5月份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即使是这样,增幅还是同比下降0.6,这一点在浙江、广东、江苏,我们主要是出口导向型的企业都感觉到压力非常大。比如说我们的纺织、服装、制革、家具主要是出口导向的企业现在压力是非常大。
这是次贷危机、美元贬值,这是资本市场层面。
我们再来看商品市场层面,现在中国的问题是物价上涨,现在不但是中国,全世界物价都在涨,去年年初的时候油价是57美金,现在是130美金,油价暴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就更大,现在我们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去年原油的产量是1.87亿吨,现在进口和国产各占50%,所以国际市场的油价大涨对中国冲击很大,中国出现了油价倒挂,导致一个问题,可能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一季度的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指标,增幅出现较大回落,回落27.3个百分点,了不得的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公布出来以后,对股市造成比较大的冲击,为什么工业企业的利润有这么大的增速回落?一个是油,我们的石油加工业去年同期盈利139亿,今年是亏损,电力也是这样的,这种倒挂不仅导致价格扭曲,而且现在大家都看到,现在多数省加柴油、汽油的车都排队,这种油价倒挂的状态扭曲了整个资源的配置,导致通胀的压力在加大。
再一个是粮价。现在国际市场上,去年粮价涨价也很厉害,到今年一季度小麦现在是涨了2.1倍,玉米25.5%,大豆涨了78%,大米涨了40%,粮价由于油价上涨就使一些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国家加大了生物能源的开发力度,从事导致粮食的需求增大,再一个是世界市场上,全球的粮食储备在下降,到去年年底的时候,全球的粮食库存的总量是3.14亿吨,比一年的粮食消费量这两个之间的比是15%,全世界粮食库存的警戒线是18%,所以粮价大涨,在这种状况下,国内市场粮价上涨、油价上涨,在经济全球化状态,势必进入中国,影响整个中国经济,这种复杂的经济形势是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国内,我说两句话可以概括,一个是物价上涨,另外一个是股市现在动荡,昨天上证指数跌破3千点,这种复杂的局面下,我觉得我们全面完整的把握中国经济至关重要。越是在面对着困难的局面,越是面对复杂的局面,我们越是要做到全面、完整的掌握中国经济,怎样才能够做到全面、完整的把握中国经济?关键是两点,第一点是要把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温总理说,说今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同时他也讲,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地震前他在老挝开会,又再次强调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有些同志忧心忡忡,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握住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经济的基本面是整个经济运行中本质的部分、主流的部分,怎么来理解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我是用了16字来概括,就是“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如果要找一个最精炼的词句来表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话,就是这16字。无论看整个国民经济还是看哪一个省,看浙江都会看到经济基本面的特征就是“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用这16字来描述中国经济基本面大家没有争议。现在还要研究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支撑经济增长面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现在能够形成这样一个基本面特征,支撑它的动力是什么?动力说起来很多,最简单的动力就是四个“化”:
第一是工业化,第二是城镇化,第三是市场化,第四国际化。就是说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性特征?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迅速推进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内在的支撑力量。然后就使中国经济形成了16字的基本面特征。
你看工业化,我举一个汽车的例子,我们国家是1992年汽车年产量达到100万辆,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我们从年产100-200万用了一年,从200万-300用了三年,从300万-400万用了一年,所以你看汽车工业的发展就看出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和速度。工业化就为整个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内在的支撑力量。从而就使中国经济具备了我刚才说的16字的基本面特征。
现在关于工业化,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对中国工业化的看法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现在中国的工业化仅仅是处在中期,我们要向发达国家那样,走到工业化后期,或者到了后工业化阶段,还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还有一个漫长的路要走,你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就意味着今后中国工业会还会继续为整个经济提供强劲的增长力量,从这点来看,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2008年尽管面对众多复杂局面,没有发生变化。
再一个是城镇化。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城镇人口是1亿七千万,现在是5亿7千万,全国现在大中小城市都在扩建,都在大兴土木,我不知道各位知道不知道,现在中国消耗的水泥量,一年消耗的水泥占了全世界水泥消耗总量50%,现在对于城镇化的推动,现在整个工作就是一个“大工地”。这种大工地为中国经济也提供了内在的强劲的增长力量,现在我们的城市化率是44.94%,什么概念?发达国家都在70-90%,我们还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所以今后城市化还是我们必须要走完这么一个过程,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全面小康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来说,城市化在现在和今后还会继续为中国经济提供内在的强劲的支撑力量。
第三个是市场化。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当中讲,我们党选择市场经济是一个根本性的选择。我是说,我们选择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面貌变化。你说选择市场经济我们就举一个例子,市场经济充满生机,使中国经济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场化还会继续为中国经济提供强劲的支撑增长力量。
第四是国际化。我说到国际化,现在国际化不用讲其他,就看现在我们大家出国,你到国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买?现在满世界都是“中国制造”,没有办法,从国外买点东西拿回来一看,仔细一看还是“中国制造”。满世界都是“中国制造”。中国经济总量指标其实很好把握,我是做过一个归纳,叫4、3、2、1,4就是现在我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四,美国第一、日本第二、德国第三,3是进出口贸易量中国占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量世界第三位,实际利用外资量世界第二,1国家外汇储备量是世界第一,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1978年我们外汇储备只有两亿美金,现在是17600亿美金,这还是4月底的数字。
看中国经济一定要把握它的基本面,就像我们看一个人似的,我们看一个同事,看一个人,首先要看人的主流部分、本质部分,看经济也是这样,先要看它的基本面。我在信息产业部讲过,其实你看中国经济,如果你看那么大的宏观经济也没有时间和资料,建议你们就研究一个最简单的东西,就是大家打电话用的手机。中国的手机是1987年第一次出现,89年的时候全国手机总量是一万部,那个时候叫大哥大,一打电话就特别张扬,有意让别人看到,因为那个时候在全国只有一万部,是身份的象征,是财富的象征。当时我们有一个政府出版部门也曾经做过预测,在89年一万部手机的时候,预测到2000年中国手机到了80万部,结果到02年的时候预测和实际差了一百多倍,我说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预测基本都不准,诸多的预测基本都不准,手机就是一个例子,06年12月底,中国手机4亿多部,中国手机从一万部到4亿多部,89年到08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做到,神话般的发展。所以你看中国经济,我觉得我们现在一定,特别是在面对困难、复杂的局面,一定要把握住基本面,这样才能心中有数。
第二还是要深刻的认识中国经济的问题,对问题不能回避,不能排斥,一定要深刻的认识问题。中国经济就深层次来说是什么问题?我始终坚持一个问题,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结构问题。什么结构问题?可以先从生产这个角度来讲,经济学叫生产法,从生产这个角度来看,看三大产业,一产、二产、三产,这么来看,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什么问题?现在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第二产业,我们的第一产业就是农业相当薄弱,然后第三产业是什么问题?比重太低。全世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都在70%,美国在80%,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平均数是51%,发达国家是70%,发展中国家是51%,我们去年第三产业的比重是40.1%,比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平均数还低10个百分点。这种结构问题到现在出问题了,什么问题?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第二产业支撑,现在我们遇到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加大,这种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使现在这种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第一产业农业相当的薄弱,长时间的薄弱到现在问题爆发了,就是农副产品全面涨价,推动通货膨胀,第三产业比重这么低,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多一个产业,而现在恰恰是中国就业压力最大,我们的劳动力的人口,16-65岁这一段中国是9.09亿,全世界发达国家美、日、英、德、法、意大利和加拿大这七个国家加在一起比中国年龄人口还少三个亿,我始终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就业问题。结构性问题现在爆发了,长时间依赖第二产业,现在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加剧,第三产业比重这么低,导致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下个月大学生毕业,今年全国毕业550万,第一产业长时间薄弱,导致农副产品价格全面上涨,推动通货膨胀,这是生产角度看。
再去需求角度看,是什么问题?看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大需求在结构上中国经济是怎样的问题?现在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不足,有人说投资、消费、出口是三驾马车,我说三驾马车是两匹骏马—投资、出口,消费我说是一头“瘦驴”,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不足,这种结构出问题了?长时间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大量的生产能力拉动之后,如果消费不能拉升的话,所以产能过剩的问题始终摆在我们面前,可能有的同志说,产能过剩叫了好几年也没出大问题,我说去年全国出口总量12000亿美金,如果按照现在的汇率,就是8万4千亿,出口做了很大的贡献,现在一季度开始已经显示出今年的出口受阻,出口的增幅在回落,今年8万4千亿的出口都出不去,大量的商品回到国内市场,国内的产能过剩就会凸显,一旦国内全面产能过剩就是企业关停并转,职工下岗失业,现在出口大幅度的增长也不行,大家知道,我们长时间出口拉动经济,大量的出口导致大量的贸易顺差,导致流动性过剩,一个根本的表现就是货币发行量增加,那边是物价上涨这个是“火上浇油”,这是深层次,是结构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今年最大的问题还是物价问题,一定要把物价上涨遏制住,去年CPI是4.8,就是从97年到07年十年来的最高涨幅,在这种状况下,到今年上半年还是在高位,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还是很大。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价格上涨放到宏观调控的第一位。怎样来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到明显的通货膨胀,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有三大表现,第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过快,第二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第三对外贸易顺差过大,投资我刚才讲了一下,现在货币与信贷投放,现在的信贷去年全国计划投放是2万9千亿,实际上投了三万六,外贸顺差也是这样的,本来我们希望在07年能够减顺差,能够有所成就,结果没减下来,相反上升了,现在1-5月份,780亿美金,现在三个不是孤立,是相互交织在一起,互相交错,美元按照法律规定,一个国家只能是本地流通,我们国家只能是人民币流通,美元不能流通,进到境内怎么办?就要求中央银行被迫发行人民币对冲,这种对冲的结果就导致外汇帐款过多,就导致流动性过剩。大家知道,商业银行也是企业的,也需要利润的,所以商业银行是千方百计要把这笔钱放出去,大量的货币就以信贷的方式从银行进到投资,投资有了银行信贷的支撑,规模进一步扩大,速度进一步加快。投资与规模扩大,就是产量、产能增加,国内的消费上不去,怎么办?就加大出口,这种加大出口,又导致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所以形成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解决起来的难度非常大。
我们要想在08年把我们最为困难的一年,能够解决问题,能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根本还是要回到中国经济会议的指导方针上,中国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今年的整个的经济方针是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控总量就是要控制住经济总量,中国经济现在不是总量矛盾,是质量问题,第二个是稳物价,我觉得现在物价问题很复杂。这里面确实有农副产品的问题,有一些应该涨价,还有一个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30年改革开放很重要的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低要素成本上,现在看我们30年改革开放之后,到了今年,低要素成本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价格上升是正常,而且有助于我们调整结构,中国经济深层次的问题是结构问题,不调整结构照样赚钱,何必去调整结构,不是没事找事吗?目前价格的问题,确实比较复杂。另外这里面还加上哄抬物价,我在上个月北大的一个论坛上,批判了一个汽车公司的老总,网民都支持我,有一个汽车公司的老总说汽车现在要涨价,为什么涨价?他说如果汽车论斤卖都卖不过猪肉,猪肉涨得这么高,所以我也要涨。我说这么大一个汽车企业的老总,经济学常识如此的贫乏,我认为是中国经济的悲哀,必须是要相同品质的东西才能比较,两个不相同品质的东西不能放在一块比较。如果有人跟老总说,我给你介绍一个对象,我说你愿意娶一个人好,还是一个猪好?不同品质,这个汽车卸下论斤卖就是废铜烂铁,现在猪肉一公斤后腿肉26.2块钱,人的后腿2毛6也没人要,所以我说现在的问题确实很复杂。
所以我觉得今年,何况我们价格现在是经济全球化,不是自己能够主导的,现在是世界性的通货膨胀,都在迅速的蔓延,在经济全球化状态下,势必传导到国内,但是我们看到,党中央、国务院抑制物价过快增长的决心,今年的物价我始终认为是平稳状态,是一个“前高后低”的基本态势。
第三个整体结构,宏观调控不是一刀切,去年是有保有压,要压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要坚决压下来,保就是保服务业,保科技产业、农业,所以宏观调控不是一刀切,我们压投资,要促消费。不是一刀切。
第四就是促平衡,我们要尽可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减少贸易顺差,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压出口,所以我觉得还是要优化出口结构,然后扩大进口,我们5月份在进口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让我去谈一次中国经济运行,我谈了半个小时,谈到后来,主持人跟我说,现在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2008年中国经济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我就选“稳”字,我觉得2008年是很平稳,比如说经济增长速度不会像去年那么高,现在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要有意识要把经济增长速度压下来,我认为还是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是什么概念?我们从78年到07年这30年,平均增长速度9.7%,这个还是略高于30年平均增长速度。
第二个物价,现在的物价状况肯定不可能大幅度上涨了。绝不可能出现我们大家都经历过的1994年CPI24.1%那样的通货膨胀,但是能否说很快降下来,这也不现实。为什么?现在物价上涨达到8%的这样的幅度,85%是农副产品的上涨,这个大家都很清楚,农产品和工业品有一个不同,工业品短缺可以加班加点可以生产出来,四川帐篷缺乏,总书记去视察,鼓劲,大家加班加点就出来了。但是母猪三个月怀孕一次,你怎么办也不会一个月怀孕一次。农产品还有一个叫自然生长周期,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价格,我们下一步的走势,一下子大幅度的上扬不可能,但是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回落到我们一个理想状态,更何况现在面临着国际内的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因素压力这么大,所以我认为还是一个“稳”。
第三个中国经济今年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我觉得肯定要把过快、过高的增长速度压下来。但是为什么我说也降不了太多呢?回过头来说,大家都很理解,今年是我们省市县三级换届年,现在上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大家都摩拳擦掌,大干快上,我觉得压也压不下来多少。
所以我觉得对于08重要经济我们要看总理讲的两点来说,一个是08年是中国经济困难的一年,第二个基本面是好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深刻认识矛盾和问题,我们强化措施,最终08年我觉得中国经济还是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谢谢各位!
(联商网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