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明:香港是零售企业的理想融资平台
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任光明
谢谢主持人,很高兴用十几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资本市场的有关的事情。
做企业都很需要钱的,如果说一个企业说我不需要钱,我想两种可能,一个没找到自己好的项目,还有一个他在错失良机。
融资有多种渠道,包括股权,也包括债券,我想借用一个很有名的投资人的比喻,把股权和债券解释一下,债券就是兄弟关系,所谓亲兄弟明算帐,兄弟再好,有事大家都来帮助,没事各干各的,股权就叫朋友,现在的基金,为什么基金公司在投资某个公司的时候,要左右权衡问很多问题,就怕“嫁错人”。
接下来谈到股权融资,还有一个上市,第三个相当于结婚,承担就更重了,轻易不能散,所以说轻易不能结婚,一旦上市之后,面临很大社会责任,对股民、对投资者、对员工、对社会有比较多的承担,也面临各方面的监管,所以说上市应该说是融资整个链条里面比较靠后的链条,但是是一个企业从初级进入高级的象征。
容易不要上市,而上的时候一定要把一些问题考虑清楚,我过去见了一些企业家,他跟我说,后年的时候我要在某个市场上市,我就问他,你有没有考虑其他的地方,有没有比较一下各个地方上市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哪个地方上市,你要关注一下主要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再去做。
第一个就是要公司的发展战略,你的公司打算以什么样的形式发展,比如说一个公司我希望在国外建立大的业务,开展很多的合作,这个公司就考虑在境外上市,除了在境外上市可以比较便利接触一些投资者以外,你在境外上市之后,你的所有的信息,采用的商业语言是国外的一些投资者,国外一些厂商比较熟悉的,以香港为例,他在香港上市,所有的招募书,所有的文件有中文也有英文的,如果你的潜在的合作伙伴想了解你的情况,只要上网去看一下,对于公司的情况就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会大大节约前期建立相互信任的时间和成本。
再一个交易是否活跃?再融资是否便利?进一个交易所跟进一个购物中心非常的相似,一个购物中心招商来的是商家和零售的店铺,交易所都是上市公司,购物中心需要承担租金以及提成,交易所是按照上市公司每天的成交,每笔的成交提交易费用,所不同的就是一个顾客到了购物中心买一双皮鞋,当时就可以穿上试试,而一个股民到一个交易所买股票没这么幸运,不可能到这个公司去看看怎样,甚至到公司去转一下,没有这么幸运,通常要看公布出来的信息是否准确,所以说交易所有更大的责任去监管一个公司提供出来的信息是否准确,交易所的公信力要更高,对信息的披露对客户的监管要更严格。
再一个是推进投资者及客户,你到一个地方以后,你的客户、投资者是否在那边,当地的投资者对中国的企业是否很关注,这很重要,否则的话,到那里之后,很可能是成功上市了,但是被晾在一边了。
上市的成本,既包括财务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如果我上市的时候成本比较低,可能几百万,但是很可能要等两年多、三年的时间排队才能上,你要考虑了,钱是省出来的,但是我这个钱有可能在两年多以后才可以拿到,公司的发展,能否这样去等?公司正在进行的项目能否去等两年之后钱到帐,这个是要考虑的。按照正常的运作,通常一年之内就可以上,你要考虑了,公司上市和业务发展之间的切合度是否更高一点。
最后一点是语言文化和时差,上市的时候大家关注少一点,上市之后就会考虑到,到另外一个半球去上市话,每年跟监管机构、投资者沟通,都要有八个小时的时差,还要讲不同的语言,还要翻译,这样会带来很多的不便。
讲到香港上市的好处?具备一个跟内地市场一样的,一个在文化、语言方面的相似性,大家都是非常接近,同时又具备一个国际市场上的规范性和统一的因素,既是一个内地企业上市的本土市场,同时又是一个跟世界主要市场很接近的市场,这个是最大的优势,规则跟本地不一样,有的企业在本地上,可能不满足某条的要求,比如这个企业通过重组才上市的,从重组之后要独立3年才可以上,但是在香港就没有三年的要求,从组织股份公司之日起就可以去上市,上市的时间就大大的提前。
关于上市公司的家数,这里不多提了,刚才我们提到,香港作为一个内地企业主要的境外上市地,不管在上市公司的家数,占市值比例,融资比例都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这个表上面(图示)显示是一些主要行业,今年4月底市盈率在12倍-20倍之间,零售产业在香港市场相对来说市场是比较看好的,这里有五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第一个是国美电器,买壳上市可以很规避很繁琐的上市程序,同时也不需要披露很多信息,但是买壳上市有不利的地方,买壳本身不拿来钱,还要花钱。
第二个是京客隆,上市的时候融资是6.8亿,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又融资2.25亿。
最后一家是物美超市,也是这样的,02年的时候利润是700万,已经超出了港交所利润的要求,物美上市的时候一度表现非常好,上市前收入是十亿人民币,去年是79亿,上市的前一年,物美它的纯利是两千多万,去年的时候,它的税后的利润是三个亿,在过去五年里面,它的业绩增长也是非常快的。
除了刚才提到这两个在香港创业板以外,还有公司在主板上市。
按照港交所的要求,我们要求是税后三年利润是五千万就可以了,很多公司都选择香港创业板去上市,与利润、资产规模、销售收入的规模没有一个具体的限制,我们要求的是,这家公司是在过去两个完整的财政年度有两千万的现金流,还有市值要大于一亿港元,对利润没有要求,这个要求非常低,但是也不是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上市,除了满足这个标准之外,还要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投资要看看你这家公司是否是市场的佼佼者。还有其他一些指标,市场的标准通常会高于交易的标准,怎么去把握市场标准?通常我们是交给保荐人,就是投资银行,他们来做这个选择。
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大家都会查到相关的资料,我相信我们在大会上,没有办法去把这些东西都讲全了,我更希望会后换一个名片,约一个时间我们坐下来进行探讨,我的介绍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联商网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