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鸣谢Kantar Retail 的辛勤调研,分析。
By: Oceanne Zhang
穿越北京各街区很可能让一个上海购物者感到困惑。对于早已习惯随意走过一个街区便能同时路过三家或更多便利店的上海人而言,经济和发展与上海相当的北京城,其便利店数量之少,有限的店内产品分类及服务质量 着实令人震惊。言而总之,北京的便利店实在让人觉得不便利。
下文中我们会把北京的便利店和上海的便利店做一个对比,分析造成北京便利店发展异常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洞悉便利店市场在北京的发展前景。
北京和上海便利店市场总体比较
发展进程
从下图不难发现,便利店的发展与人均GDP正相关。根据北京和上海统计局的报告,北京2011年人均GDP为12,447美元,上海的是12,784美元。这表明北京和上海的便利店市场应该同处“竞争阶段”且有极强的相似性。但现实是北京的便利店市场与上海的大相径庭。
店面数量、密度以及优势便利店零售商
北京便利店的数量和密度与上海的有很大差距。此外,两个城市的前10强零售商也不相同。
下表列出了两个城市的主要便利店零售商。上海有更多占主导地位的便利店,其中20%由国外竞争者组成。而北京,7家中只有1家是外来品牌,且只抓住并只占有7%的市场份额。基于此分析,北京似乎缺少一个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便利店市场。
经营运作
北京便利店在营业时间、产品种类和附加服务上也与上海便利店有很大不同。
▲上海:便利店一般24小时营业,并提供消费者导向的零售服务来满足任何时间的紧急需求。上海的便利店相对北京更国际化一些,不仅提供特制的快餐和咖啡,还强调他们提供的便利服务。
▲北京:部分便利店并非24小时营业。此外,北京便利店在产品分类和提供便利服务方面被指缺乏效率,给消费者留下了便利店不如当地杂货店的印象。
★点击查看下篇 ★
关于Kantar Retail:
Kantar Retail(www.kantarretail.com)是一家全球性的零售洞察与咨询公司。总部设在伦敦,在全球15个市场设有分支机构。公司将Cannondale、Glendinning、MVI、Retail Forward的资源整合,解决从战术到战略的各类客户问题,并培养企业的执行技巧和能力。
如需阅读完整/更多报告请联系:Oceanne.Zhang@kantarretail.com
Toya整编,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于联商网及版权归属Kantar Retail
PS:ying商网请自觉,不要擅自更改内容后以自己的名义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