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启动价格调查应急机制 29消费品5日一报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获悉,针对大雪天气食品运输困难的状况,国家统计局昨天起启动了“价格调查应急机制”,针对居民生活主要消费的部分鲜活食品,实施每5日调查上报一次价格的制度,江苏将在南京、徐州两个城市开展。
去年以来,粮油肉蛋奶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春节在即,部分地区遭受低温雨雪灾害,鲜活食品运输和销售形势严峻,加大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主要食品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国家统计局于昨天启动了“价格调查应急机制”。此次纳入应急机制的消费品共29种,涉及大米、面粉、食用油、肉类、禽类、蔬菜、水果以及牛奶等。
对于这些食品,各地的调查队将在每月1日、6日、11日、16日、21日、26日分别上报价格,这样相关部门每5天就可以跟踪到多少种商品涨价了、涨了多少。
为了确保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还要求严格遵守定人、定点、定时原则,不得擅自改变价格采集方式、采价时间、采价对象和范围,确保源头数据及时准确。
2008年刚刚开头,一场暴雪又进一步抬高了部分商品的物价,1月份和2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对此,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综合处负责人分析说,虽然政府及时采取了多种举措,力保市场农产品供应,但从市场实际状况看,部分农产品还是涨了价,CPI受到影响无可避免。大雪因素在1月份CPI数字中不会有太大的体现,将更多地反映在2月份CPI数字上。
附:29种纳入应急机制的消费品
大米、米粉(富强粉、标准粉)、豆制品、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猪肉(后腿肉、五花肉)、牛肉、羊肉、鸡(白条鸡、鸡胸肉)、鸭、鸡蛋、活鲤鱼、活草鱼、带鱼、大白菜、油菜、芹菜、黄瓜、西红柿、豆角、土豆、苹果、香蕉、牛奶(巴氏杀菌纯牛奶、利乐枕装纯牛奶)。
(南京晨报 记者黄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