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配送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生鲜商品的物流配送备受关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随着零售市场竞争加剧,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快速食品、生鲜半成品和冷冻食品的需求增加,要求大型零售企业设立食品加工中心和配送中心;另一方面,由于生鲜加工配送不同于常温干货配送,要求有相应保鲜条件并有不菲的投入,配送半径有限,相对经营风险较大,使得多数连锁超市一时没有贸然介入。
我们可以通过中间商或供应商进行配送的方式来解决生鲜配送的问题,但是非正规的配送产生了不合理的配送成本,最终摆在消费者面前的仍将是居高不下的售价。此外,该形式的配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经营链条,对处于下游的连锁超市生鲜经营来说,其上游始终是处于运作不顺畅、不稳定的状态甚至成为断档,目前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连锁企业向上游延伸和发展,那就是生鲜加工配送中心。
由此看来,连锁超市集团的生鲜配送中心是一个连接上、下游的重要环节,有一部分连锁企业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虽然功能和定位各不相同,但已经开始认识并起步了。
一、华联生鲜配送业务背景
对于规模化生鲜经营的大型连锁超市集团来说,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立和良性运作十分重要,它将为整合和优化生鲜供应链各方面资源,为连锁超市生鲜区的标准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超市生鲜经营积蓄充足的后续发展能力和竞争优势。
建立起有效的生鲜加工配送服务体系,连锁超市就可以在几个方面显现更强的市场运作优势:一是可以有效整合本地连锁店生鲜销售的规模能力,以相当采购批量从农产品生产基地直接进货,减少中间环节;二是可以将部分农副产品从本地采购转为跨地区向产地采购,进而面向全国招标采购,扩大超市生鲜品的采购视野,为差异化经营和特色经营创造条件;三是结合采购渠道逐步向产地市场采购转移,可以淘汰一些实力弱、运作不规范的中小加工生产厂商和供应商,有效重构和优化生鲜采购渠道。
建立自己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它将成为有效连接生鲜供应链上、下游,改善连锁超市生鲜经营采购运作环境的重要环节。基于此种考虑,华联物流已经拥有一个生鲜配送中心,并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但由于其信息系统开发较早,功能、定位已经不能满足管理和业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信息系统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一套新的生鲜系统来支持当前业务、后续业务的快速发展。
二、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华联生鲜配送中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在进货管理、库存管理、加工成本转移、容器管理等业务上原有系统无法对业务进行有效支持,使得现场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的考核无法进行。下面就一些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生鲜货品进货问题
华联生鲜货品进货时,有的货品有外包装,有的货品无外包装,有些蔬菜是连麻袋等容器一起进来,这样收货时有的是净重,有的是毛重。
原先的操作是以出为进,即出多少货,就认为是进了多少货,这样做的好处是和供应商结算方便,弊端是管理层无法对采购人员的采购质量进行考核,因为看到的数据、到门店的货品数量都是合格的,采购质量是100%合格的。
(二)生鲜货品库存问题
生鲜货品在仓库中保存时,会发生水分蒸发、变质等自然损耗。由于原先的操作是以出为进,因此,这些损耗数据都无从查找。当这些损耗量较大或存在人为因素时,管理者无法从数据上分析原因,也无法找到提高的办法。
(三)生鲜货品加工问题
华联生鲜加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生鲜货品进入仓库后,需要进行简单分箱加工就可配给门店,比如说蔬菜,把这些蔬菜分成一箱一箱(每箱六斤)后就能配给门店。对于以出为进的方式,在这种加工过程中到底损耗了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还有一种加工,涉及到了成本的转移、原料和成品数量的转移,由于仍是按以出为进的方式操作,在加工过程中到底损耗了多少,也是一笔糊涂帐。
(四)生鲜配送中心的容器管理问题
华联生鲜货品中的冷链货品、蔬菜、鸡蛋等,都是放在周转箱中进行装载和运输的。实际操作中业务人员需要每天把数据记录在相应的纸面表格中,然后再手工计算送出去的数量、拿回来的数量,这些数量还要区分周转箱的类型、区分是哪个供应商的、区分是哪个门店的,费时费力且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如何能够通过系统自动计算出每天要送到每个门店各种类型的周转箱数量数据、从门店拿回到物流的周转箱数量数据是个比较棘手但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系统的解决方案介绍
海鼎的生鲜配送系统包含了采购入库、加工管理、配货出库、周转箱管理、退货五大功能模块。针对华联物流的业务特点和其急需解决的问题、发展战略目标,海鼎项目组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
为了能够对采购质量进行考核、对库存过程中的损耗、加工过程中的损耗进行统计和分析,生鲜配送系统引入了库存管理的概念。
在采购入库后,记录入库数量,在加工过程中,记录加工过程、拣货过程中的废弃物数量、拣货完成后进行盘点,得到最后的实际库存,就可以统计出采购质量如何、分拣损耗了多少。举例说明,采购入库数量为128斤,给门店配货出库后,实际发到门店的为100斤,分拣产生残次物25斤,库存1斤,则当日的分拣损耗为2(128-100-25-1=2)斤,采购损耗为25斤。如果最后的实际库存为10斤,则当日采购溢余为7(10-(128-100-25)=7)斤。
通过以上数据,就可以知道采购员采购的商品质量如何,分拣出库时到底产生了多少损耗,为管理提供量化的指标。
为了解决加工过程中库存的转移、成本的转换,海鼎生鲜系统提供了分解型配方、组合型配方、加工任务。在加工任务中选择好要加工的配方后,操作人员根据系统指示的地点、货品、数量取原料,实际加工完成后,操作人员把实际用掉的原料数量、实际生成的成品数量录入到系统中,系统根据这些信息自动计算出成品的进价、成品的配价、成品的售价供操作人员参考,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生鲜配送中的周转箱管理问题,一直是比较头疼的问题。一箱蔬菜只用一个塑料箱装就可以了,一箱鸡蛋就会用到一个蛋框和四个蛋托这两种类型的周转箱,一盒绢豆腐又用不了一个塑料箱,一箱水果是用一个纸箱来装的,塑料箱、蛋框、蛋托这些周转箱要回收,纸箱不需要回收,但都要求出货时能够让装车人员明确知道有哪些种箱子,各有几个。针对这种业务情况,系统支持用户维护货品和周转箱的使用关系、使用数量,然后根据维护好的信息在装车时自动计算出门店使用的周转箱类型、周转箱数量,根据门店以前送到门店的周转箱数据,系统自动计算出应回收的周转箱数据,并把这些数据打印成一目了然地纸质单据,供送货人员装车、回收、和门店交接时使用。
四、系统运行效果
华联生鲜配送中心从2008年3月15日开始使用海鼎生鲜配送系统,进、销、存过程也由原来的以出为进变为管理库存,实际运行的效果表明,既提高了配送中心生鲜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加强了采购员的采购谈判能力;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淘汰一些实力弱、运作不规范的中、小供应商,重建有效的生鲜采购渠道;这又有助于规范化管理程度,使连锁超市与供应链上游的沟通更加顺畅,商品采购供应更有保障。
在工作时间上,原来要工作到晚上九点多才能下班,现在七点多就可以轻松下班。
海鼎生鲜配送系统上线后,周转箱数据都是系统自动统计、自动输出可用数据,现场实现无纸化操作,不需像以前一样需要很多现场人员进行手工计算、手工统计、手工出表格,光这一项,就既为配送中心节省了人力,又保证了周转箱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了和门店的纠纷。
通过使用海鼎的生鲜配送系统,华联生鲜配送中心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和现场工作准确率,并为管理层对采购人员、拣货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考核提供了数据支持,为以后增加品项、增加门店等集团的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华联还能以生鲜配送中心为核心,向生鲜供应链的上游延伸,最终重新整合生鲜产品供求双方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原料、货源、人员、专业化管理、信息等等,使投入更为合理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