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针对外卖平台的约谈,或在来的路上
出品/即时刘说
撰文/刘老实
7月13日,遵义红花岗区餐饮行业商会发出一封公开信,直指外卖平台“0元购”“满18减18”等极端补贴行为已造成市场经营秩序混乱,让餐饮企业陷入“不参与则无流量,参与则破价亏损”的恶性循环。这封公开信像一把利剑,刺破了如今外卖市场虚假繁荣的泡沫。
7月12日,美团刚刚高调宣布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1.5亿单;两天后,淘宝闪购公布日订单量再次超8000万单,同时补充不含自提和0元购外卖,更是意有所指。这场连续两周的冲单较量,商家们却在倒贴出货,骑手在超负荷奔波,无序竞争正吞噬着行业健康的根基。
距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已经过去整整两个多月。当监管的警示声在资本狂热中渐行渐远,第二轮约谈的脚步声,或正在门外清晰响起。
01
补贴狂欢:约谈后乱象未止,监管警报再响
五部门5月13日的约谈声犹在耳,市场监管总局、人社部等机构当时明确要求平台“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现实却走向了反面。
京东凭借“百亿补贴”杀入市场,美团以“0元奶茶”迎战,饿了么联合淘宝闪购推出免单活动——价格战在监管约谈后反而升级。
进入7月,补贴大战达到新高潮,“0元购”成为各平台标配,外卖单日订单总量飙升至惊人的2.3亿+单量级。
表面繁荣难掩深层危机。遵义餐饮商会的公开信痛陈:极端补贴导致商户陷入“不参与则无流量,参与则破价亏损”的两难境地。一位重庆小面店主直言:“佣金降了,但平台对卫生和出餐速度的要求更严了,再加上强制补贴,几乎无利可图”。
红星新闻等媒体调查发现,在“全民薅羊毛”的狂欢中,商家被迫承担隐性成本,部分餐品折后价甚至低于原材料成本;骑手单量暴增却面临巨大安全隐患;供应链脆弱性和食品浪费风险急剧升高。光明网对此发出警示:补贴退潮后,平台靠什么留住市场?
五部门约谈时强调的“公平有序竞争”,在资本裹挟下已成空谈。当监管指令被平台置若罔闻,新一轮更强力的干预已在所难免。
02
媒体风向:从乐观展望到集体警示
当京东在3月携“品质外卖”理念高调入场时,媒体曾寄予厚望。新华社6月的报道仍积极评价即时零售“激活万亿消费市场”,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随着战局深入,媒体观察转向审慎。7月初“冲单日”后,权威媒体的批评声浪陡然升高。中国经济网质问:“补贴退潮后平台靠什么留住市场?”;第一财经则呼吁:“市场竞争要规范更要包容”。
光明网一针见血地指出:“外卖大战的输家已定,是我!”直指消费者终将成为无序竞争的牺牲品;极目新闻更将矛头指向行业痼疾:“‘0元购’狂欢内卷式竞争到底谁赚了?”
值得注意的是,央媒对食品安全与劳动者权益的关注度明显提升。新华网7月8日详细报道全国首个“无堂食外卖”团体标准,强调全链条监管的必要性;中国青年报则聚焦美团“骑手友好社区”的推进,肯定其降低用户投诉41%的成效。这些报道方向,恰与五部门约谈重点高度契合。
当媒体从市场观察者转变为行业警醒者,监管重拳的落下已获得舆论场的充分铺垫。
03
回溯原点:五部门亮剑,京东为何站上约谈C位?
时间倒流至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社会工作部、网信办、人社部、商务部,对京东、美团、饿了么发起联合约谈。耐人寻味的是,京东作为新玩家却被置于约谈首位,背后逻辑清晰可见。
2025年2月,京东以颠覆者姿态杀入外卖市场。其“品质堂食”战略打出两记重拳:承诺全年免佣金,次年佣金率不超5%;宣布为全职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这直接击中美团、饿了么的盈利命脉,点燃行业战火。
京东的策略引发连锁反应。美团紧急推出“美团闪购”,饿了么联合淘宝升级“闪购”服务,三巨头在补贴战场上杀红了眼。然而乱象随之滋生:福州多家入驻京东的“品质堂食”餐厅被曝资质造假,甚至有区域负责人教唆商户伪造证照。
五部门约谈直指外卖行业震荡,要求各平台“严禁不正当竞争”“禁止‘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约谈通报中特别强调“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其更是意有所指。
那场约谈揭示了监管新思路:任何新入局者都不得以颠覆秩序为代价,行业健康发展需恪守底线。
04
目标转向:美团为何可能成为下一轮约谈焦点?
若第二轮约谈启动,约谈席位的“C位”很可能是美团。综合监管动态与市场现状,美团在“0元购”及自提补贴方面的激进策略,使其正面临极为严峻的合规审视。
环球网犀利指出,美团自7月发力推行“自提+免单”的“零元购”策略,深层动机源于对其他平台在即时零售领域奋起直追、自身份额损失的担忧。在这种模式下,价格信号的消失使市场无法自发调节供需平衡,资源错配加剧,最终形成“虚假繁荣下的系统性崩溃”。
极目新闻认为,外卖补贴会固化用户对“低价”的心理预期,降低他们对优惠的敏感度,从而削弱品牌的溢价能力,“无优惠不下单”的恶性循环正在形成,严重冲击正常市场秩序。更直言此类大额补贴、烧钱促销手段,将带着整个行业进入“内卷式”竞争,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甚至发展停滞。
大河报报道,餐饮连锁品牌嘉和一品创始人兼董事长刘京京直接点名批评自提“0元购”:7月以来部分平台的“0元购”及“满25减21”“满16减16”等无门槛券,不但很可能没有带来真实增长,甚至造成大量浪费;且补贴大部分来自商家投入,已严重扰乱商家正常经营秩序。
美团“0元购”及自提补贴引发的系列问题,与五部门此前约谈强调的“公平竞争、规范经营”核心要求直接冲突,使其成为下一轮约谈焦点的风险显著升高。
此外在食品安全领域,美团也已成地方监管约谈“常客”。据《中国房地产报》6月16日报道,2025年5月全国超70地监管部门约谈美团,黑龙江、内蒙古等多省份城市集体行动,聚焦商户审核漏洞等问题。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指出其平台商户食品存在添加剂超标问题;山东抽检发现美团平台油条铝残留超标;贵州等地查处部分美团商户违规使用甜蜜素等等。
05
约谈升级:处罚加码与系统性治理将至
如果有新一轮约谈,绝非简单重复上一次的内容,而会将监管力度与深度进行全面升级。6月27日,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将于10月15日施行。新法新增条款直指外卖乱象:明确禁止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低于成本价销售;对“组织虚假评价”“利用算法实施不正当竞争”等行为最高处罚提至500万元。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此前预告的“红黑榜”制度可能加速落地,对整改不力平台实施联合惩戒。当法律、技术、社会监督形成合力,平台经济的治理范式将完成根本性转变。
骑手小张的经历是这个狂飙时代的缩影:7月5日,他日收入突破千元,却因连续工作14小时在电动车座上昏昏欲睡;一周后补贴退坡,他的订单量骤减30%。“这钱挣得心里不踏实”,他在配送站点吐露心声。
平台经济的治理难题,实则是效率与公平的永恒命题。当算法不断压缩配送时间,监管的脚步必须跑得更快;当资本竞逐市场份额,制度的准绳必须勒得更紧。
这场关乎亿万消费者、千万商户、百万骑手的秩序重塑,正迎来最关键的时刻。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