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林朋逝世,一曲家居行业的时代哀歌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和二
编辑/娜娜
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的突然逝世,震惊了整个家居圈。很多人哀痛并且惋惜,而其中无法言说的背后原因,估计随着他的纵身一跃最终都将被尘封于历史的深处。
从汪林朋被留置到解除留置再到突然去世,其间不过3个月零9天,就在这短短三个月时间中,整个家居界可谓发生了几乎是洪流逆转,山岳崩塌的晴天霹雳式“转折”,汪林朋的生命戛然而止,仓促地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企业,而另一位家居零售巨头红星美凯龙创始人车建新同样在5月13日被留置,至今毫无消息。
随着中国家居零售领域两大巨头——红星美凯龙及居然之家创始人的没落,整个家居零售行业曾经伴随房地产高速发展而盛宴高歌分食巨大红利的时代宣告彻底结束,甚至连最后的晚餐亦已所剩无几。
1、最后的套现与分红
数据显示,2019年居然之家营收90.8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26亿元;2020年营收89.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3亿元。2021年,其营收达到130.7亿,净利润23.25亿;2022年营收129.83亿,净利润16.48亿;2023年营收135亿,净利润13亿;2024年营收129.66亿,净利润7.69亿。
可见,最近这四年,居然之家营收差不多都在130亿左右徘徊,但净利润却近乎腰斩。居然之家的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公司货币资金为26.61亿,短期借款18.83亿,但是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达27.47亿。这就意味着,居然智家现金不足以归还负债。即便加上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6000多万,存货5.4亿,应收账款11.3亿,公司流动强的资产也不足以归还短期到期的负债。
让分析师们颇为介怀的是,居然之家虽然现金不足以支付负债,但却持续进行着大额分红。从2019年到2023年,居然之家可分配利润的90%用于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该公司的现金分红总额为34.99亿元。公告显示,汪林朋与一致行动人居然控股、慧鑫达建材合计持有公司43.93%的股份,这5年分红预计汪林朋个人可得大约15亿。
据金融界报道,2018年1月,居然控股将其持有的居然新零售38.5%的股份转让给由居然控股旗下的三家公司:慧达装饰、慧鑫达建材和兴达建材。同年3月,居然新零售先以增资扩股的形式引入21家外部股东,再由慧达装饰、慧鑫达建材、兴达建材向这21家股东转让股权。通过这一轮股权转让,汪林朋控制的这3家公司套现约52亿元,汪林朋个人套现近50亿元。
2019年,汪林朋推动居然智家借壳武汉中商上市,交易作价356.5亿元,而当时武汉中商的市值仅有15亿元。当时这笔“蛇吞象”的交易成为监管关注的焦点。深交所发出问询函,就交易中居然之家股权估值的合理性、旗下部分资产存在瑕疵等问题进行问询。尽管外界质疑声不断,在当年12月26日,居然新零售集团的上市仪式依然在深交所如期举行。
2023年7月,居然智家控股股东居然控股通过4次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比例为1.99%;同年11月,居然控股又以22.32亿元的对价,向金隅集团转让了10%的居然之家股份。有媒体曾统计,二级市场减持加上协议转让,居然控股合计套现约26.7亿元,持有居然控股94%股权的汪林朋显然是最大获利者。
2、曾经的辉煌
居然之家的大额分红恐怕在今后已经不可持续。当下的居然需要专注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消化债务的同时为上市公司留下足够的发展资金。4月30日,居然智家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12亿元,同比增长5.58%;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降39.39%;扣非净利润2.13亿元,同比下降42.8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4亿元,同比下降42.20%。
虽然下滑,但居然智家至少还是盈利的。相比较而言,红星美凯龙可能要更惨。
7月14日晚间,红星美凯龙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亏损19.2亿元至15.9亿元;扣非后的归母净亏损为6.2亿元至5.1亿元。对于亏损的原因,美凯龙在公告中解释称,家居建材行业受多重原因影响遭遇供应波动和需求下滑的双重夹击,使得家居零售市场的需求减弱,从而对目前商场的经营情况造成阶段性影响。
在近三年连续亏损之前,作为规模比居然之家更大的家居零售第一品牌,红星美凯龙的业绩一度羡煞旁人。
2018年,红星美凯龙营业收入142.40亿元,同比增长29.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77亿元,同比增长9.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66亿元,同比增长11.31%。
2019年,红星美凯龙营业收入为164.69亿元,同比增长15.7%;归母净利润为44.80亿元,较2018年基本持平,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6.14亿元,同比增长1.85%。
2020疫情那年,红星美凯龙依然实现营收142.36亿元,同比下降13.56%;归母净利润为17.31亿元,同比下降61.37%;扣非净利润为11.62亿元,同比下降55.53%。2021年,其营收为?155.13亿元?,净利润为?31亿元?。
但是,从2023年开始,红星美凯龙由盈利转为亏损,该年营收约为115亿元,同比下滑18%,净利润亏损22.16亿元。2024年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到29.83亿。
3、整个家居行业面临集体性困境
截止目前,沪深绝大部分家居上市公司集中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不少明星企业要么业绩下滑,要么陷于亏损。
顾家家居是家居生态上重要的品牌厂家,其一直是沙发、软床类的代表性品牌。2023年末,美的集团大公子何剑锋旗下的盈峰集团豪掷88.8亿元获得顾家家居29.42%股份,成为顾家家居的控制人。今年5月份,顾家家居的定增计划继续由盈峰集团斥资19.97亿元全额认购。
据证券之星报道,盈峰集团入股顾家家居,已经投入近110亿元的真金白银,目前已浮亏30%。财报显示,2024年,顾家家居实现营收184.8亿元,同比下降3.81%;归母净利润为14.17亿元,同比下降29.38%。这是顾家家居自2016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跌。
被称为头等舱沙发芝华士品牌的母公司敏华控股也不乐观。2024财年(截至今年3月31日),敏华控股营收169.02亿港元,同比下滑8.2%;毛利68.44亿元,同比下滑5.57%;营业利润28.24亿元,同比下滑7.74%;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利润20.62亿港元,同比下降10.4%。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总负债攀升至72.6亿港元,其中即期银行借款高达46亿港元,而同期在手现金仅约43亿港元。
作为敏华控股基本盘的国内市场遭受重创,销售收入同比锐减17.2%至99.27亿港元,占比骤降。为应对寒冬,公司采取了激进的成本削减,裁员超3700人,减员逾10%。
再看建材赛道。有定制家居行业龙头之称的欧派家居2024年实现营收189.2亿,同比下滑16.93%;归母净利润25.99亿,同比下滑14.38%;扣非净利润23.16亿,同比下滑15.65%。
在年报中,欧派家居表示,2024年为公司自成立三十年以来的首次收入、利润双下滑。年报还显示,截至2024年末,欧派家居门店数量有7813,经销店有7750家。而上年末公司门店数量有8786家,经销店有8716家。2024年新开门店1085家,关闭门店2058家。一年时间,欧派家居门店整整减少了近千家,经销商数量也减少了226家。
4、转型与新生
红星美凯龙的转型可能对整个家居行业具有借鉴意义。它即是“拓宽边界”,围绕家居向消费链的上下游延展。
红星美凯龙官方信息显示,自2019年起开始探索从原本的家具建材赛道延伸至电器、家装领域,并于去年正式提出“3+星生态”战略,目前已形成家居家电家装三家一体的新业态格局。在“3+星生态”的战略延长线上,红星美凯龙还在持续探索更多的创新业态,汽车则成为了“3+星生态”的必然战略延伸,打造“人车家”场景的商业重构,是基于家消费场景之下的用户价值的挖掘,基于家消费场景之下更好地满足家庭群体需求。
今年7月27日,红星美凯龙昆明同城汽车战略发布会宣布,云南全球1号店与昆明沣源路商场双Mall打造的2万方西南区域的最大汽车主题馆亮相,集合了国产新势力品牌、新能源汽车品牌、易手车、汽车养护与美容等业态。
写在最后
汪林朋的逝世,是家居行业高歌猛进时代的挽歌,汪林朋以不可思议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对家居行业影响巨大,打击深远。众多家居领域工厂、品牌商、零售商、经销商的信心和士气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同时,整个行业的转型和调整会更加深化激烈地开展。尤其对于家居零售企业来说,旱涝保收的“包租公”模式——不承担任何经营压力向经销商收租金之路必将不可持续。
家居零售企业恐怕不仅仅要拓展经营边界,更需要创新商业模式,重新创造零售平台在整个体系中的自我价值,重建与经销商、品牌工厂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