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透露,中国将通过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李荣融是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上说这番话的。据介绍,中国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产业发展近年来取得显著成绩,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1至11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33561.9亿元,同比增长10.1%。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进展很快,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涌现。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商业网点达到1000多万个。但中国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足9%,商品流通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还较低,商品市场体系缺乏规划和资金投入,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低,亟需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
李荣融说,推进流通现代化事关现代化建设大局,首先必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连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参股控股或通过输出商标、商号和经营管理技术发展特许经营等方式,带动中西部地区连锁经营发展。要积极发展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店和家居广场等多种业态。要在铁路、邮政、电讯、石化、烟草等行业及新兴服务业推广连锁经营,拓展连锁经营范围。国家经贸委将选择5至10家连锁示范企业,鼓励其通过资本运营等多种方式,形成大型连锁企业集团。
要积极推动物流配送业发展。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兼顾近期运作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重新配置,防止重复建设。要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要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构建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的物流配送体系。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打好电子商务的应用基础。要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在钢材、电子、医药、建材等传统行业中建立上下游客户网上采购系统;在粮食、棉花、食糖、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批发市场中建立专业网络系统;探索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同时要抓紧制定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中国连锁企业已逾千家
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的一项最新调查首次摸清连锁业“家底”:截至2001年上半年,中国连锁企业为1138家,门店达25119个,上半年销售额为1024.1亿元,连锁经营已成为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调查同时显示,连锁经营的发展还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企业经营规模小,到2000年底,全国连锁企业平均拥有店铺数量仅20个,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全社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零售总额的比重还不到6%。二是规范化水平低。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比重不高,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管理的科技含量较低,大多数连锁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
国家经贸委明确提出,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确定中国连锁经营在商业和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使连锁经营销售额、连锁企业数和店铺数都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05年底,全国连锁企业店铺数发展到10万个,销售额7000亿元,占社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左右。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连锁企业达到20家,销售额在20亿元至50亿元的连锁企业达到40家,培育5至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