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亿,京东收购了一家海外零售巨头
出品/联商网
编辑/蔡建桢
7月31日,京东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决定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出价方),收购德国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集团CECONOMY,估值约2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81亿元)。
若成功完成交易,将创下中国电商出海欧洲的新纪录。
01
CECONOMY是谁?
1979年,德国商人Leopold Stiefel与Walter Gunz在慕尼黑开设一家MediaMarkt,定位消费电子超市,他们的本意是用低价、大卖场的模式颠覆传统的小型电器店,于是提出了“最低价保证”。
当时欧洲电器店基本采用封闭柜台模式,MediaMarkt则开放式陈列,让顾客可以自由试用产品。
1984年,MediaMarkt被麦德龙集团(Metro AG)收购,成为其零售业务分支。后来,另一家定位更偏向高端的电子连锁品牌Saturn,同样在1990年被麦德龙收购,与MediaMarkt形成了双品牌战略。
大约2000年左右,MediaMarkt/Saturn成为欧洲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
2017年,CECONOMY正式成立。由于战略调整,麦德龙集团专注于批发业务,剥离零售资产,将消费电子业务板块独立为CECONOMY,并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
目前,CECONOMY在欧洲多个国家运营着超1000家店,旗下核心品牌MediaMarkt与Saturn在德国市场占据30%以上的份额,并通过售后服务品牌Deutsche Technikberatung搭建起相应的零售生态体系。
根据最新财报,2025年一季度,CECONOMY销售额下降1.6%至5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28亿元),不过其在线销售额有所增长,提高了7.4%,达到近1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7亿元)。
根据战略投资协议,此次收购旨在推动CECONOMY的增长,后续将继续保持其独立运营,加快其向欧洲领先的全渠道消费电子产品平台转型。据悉,京东计划保留CECONOMY原有管理团队。
今年4月,CECONOMY前首席执行官卡斯滕·维尔德贝格转战政界,作为数字化部长加入了内阁。目前公司由长期担任财务总监的凯-乌尔里希·戴斯纳出任临时首席执行官。
长期以来,CECONOMY过于依赖传统零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错失了电商发展的机遇。当维尔德贝格被任命为数字化部长时,门兴格拉德巴赫下莱茵应用科学大学的电商专家格里特·海涅曼评价道:“CECONOMY在数字化方面绝非最佳实践或行业典范。”
不过,维尔德贝格在任期内纠正了公司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数字化转型,例如将零售商的网店升级为开放给供应商的市场平台。尽管如此,CECONOMY今年春季的在线营收仍远低于2020/21财年疫情期间的水平。
针对德国《商报》的询问,CECONOMY发言人回应称:“我们公司目前正处于非常成功的轨道上。一家成功的企业及其转型过程受到外界关注是理所当然的。”
如今,它接到了京东的收购要约。
02
京东剑指出海
在国内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京东正积极寻求海外并购机会。
今年6月,在一场小范围的分享会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表示,持续建设了3年的欧洲基础设施将于年底建成,2026年正式投入运营,并且强调:国际业务是京东集团未来的发展重点。
据悉,京东国际业务团队人数超过2000人,在欧洲将采用“本地电商、本地团队、本地采购、本地发货”的模式。目前通过创新“超级仓店”模式,京东已在荷兰、波兰等国提供“一小时达”服务。
去年,京东就曾与英国电器零售商Currys进行收购谈判,但最终未能达成交易。
当时,京东主要看重的是这家英国公司的门店和仓储网络,以推进其在欧洲的扩张计划。而CECONOMY在欧洲大陆同样拥有这样的网络资源。根据其官网显示,该公司目前在欧洲运营着超过1000家门店。
XTB交易公司市场分析师延斯·克拉特向德国《商报》表示:“京东的收购计划可能通过提升CECONOMY的数字化和物流能力,为德国零售业注入新活力。”但他同时指出,这可能会引发人们对外资控制德国企业日益增强的担忧。克拉特认为,欧洲和德国监管部门的审查也可能延缓潜在的收购进程。
成立于1998年的京东是中国电商领域的主要企业之一,尤其在电子产品销售方面具有优势。相关业内人士对德国《商报》表示:“阿里巴巴、京东或拼多多等本土科技巨头正以其独特的节奏和创新理念塑造着用户行为。”他指出,这种“数字生态系统”与西方市场存在根本性差异。
在中国市场,京东是主要的配送服务商之一,能够实现数小时内、通常是当天的送货上门服务。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面临挑战的情况下,阿里、美团和京东等服务商正通过数十亿规模的折扣优惠展开激烈竞争,并推出30到60分钟的即时配送服务。
这些企业希望通过如此激进的营销手段来扩大市场份额并获取新客户。不过,监管部门近期已呼吁这些服务商保持克制,进行公平有序的竞争。
03
硬仗或许才刚刚开始
实际上,早在2023年11月,关于京东拟收购CECONOMY的传言就已推高了其股价。当时,《经理人杂志》曾报道了京东对此的兴趣。不过,双方经过谈判,京东最终未能如愿。
电商专家、《Exciting Commerce》博客的运营者约亨·克里希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大型平台作为CECONOMY潜在买家的话题,已经被讨论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从商业逻辑上看,这一收购是合理的,但从德国的角度来看,多少令人遗憾。”他说。
克里希指出,京东此前在欧洲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仅在荷兰和比利时有一些小规模的业务参与。“通过可能收购CECONOMY,京东有机会在制造商和客户之间建立其在欧洲的市场影响力,”他说,“要想真正具备强大的商业话语权,中国企业需要一次大规模的并购。”
不过,分析师克拉特也提醒说,收购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对本土零售商的压力,但同时也可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
当下,出海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在全球化战场上,京东也在与阿里、拼多多、SHEIN、TikTok等进行新一轮较量。此前,刘强东在内部信中提及:京东的国际化必须走“自建+收购+合作”的路线。而收购CECONOMY仅仅只是开始,相信京东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其他的动作,真正的硬仗或许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180亿,刘强东买走了,2025年7月,投资界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