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份《超市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发布
来源:
联商网
2004-11-12 11:27
买超市食品成最安全渠道
《报告》显示,目前70%的包装食品在超市销售,70%的叶菜、活鱼在农贸市场销售,但正加速向超市销售转变。超市正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主渠道,超市食品安全成为关系千家万户健康的焦点话题。
与其他渠道相比,超市对食品安全检测高度重视,已开始全面设防。超市增设的食品检测设备已成为促销的一种工具。在此情况下,与其他渠道相比,超市已经成为目前食品销售最安全的渠道。
超市食品也有管理漏洞
但超市食品安全也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首先是组织结构尚需合理优化,目前国内很多超市的食品监管部门都依附在采购、营运等部门上,因为利益上的不独立容易造成管理的漏洞。
同时,超市对食品安全相关设施投入不足,如冷柜最高层的温度往往达不到食品要求的低温,在卫生用具及消毒洗液方面的投入也不足。
加盟店自购商品漏洞多
加盟店和联营、招商的部分部门的食品安全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报告》指出,由于加盟店70%的商品允许自购,如此加盟店食品安全往往游离在连锁系统管理之外。而供应商向门店直接运送的食品质量监管也存在缺陷,如对牛奶等热饮的监管手段需加严。
现场加工食品可能不“新鲜”
而被老百姓青睐的现场加工食品,看似卫生安全,却是安全隐患的所在点。焦点就在于其原料使用上。
负责此次调查的上海连锁经营进修学院院长顾国建昨天指出,在调查中发现超市傍晚加工熟食,或是准备切配菜时使用的原料往往是一天未卖出的食品,这时食品虽然仍在保质期内,但作为原料的质量已发生了变化,存在安全隐患。
另外,超市间价格竞争导致采购部门片面压低进价,导致食品质量下降。顾建国指出,如出现“一元烤鸡”,由于供货量的激增,容易出现对供货质量的疏忽。
对策
让检测中介“紧盯”食品安全
在《报告》公布现场,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徐加爱表示,商务部将加紧制订一批急需的食品标准,包括食品准入办法,标签、包装、储存、运输等的认证;加紧农资市场改超市的步伐,鼓励信誉好、品牌质量高的食品在超市销售;同时将加强市场检测,实行检测委托制,吸引检测中介进入市场加强检测。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