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商联将怎样架构 王冬生有可能担任董事长
近年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武汉商业上市公司大重组,终于拉开大幕。昨日,武商、中百、中商三家商业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武汉国资公司以这三家公司国有股作为出资,成立武商联集团。这意味着,一个年销售规模超过238亿元的商业航母即将浮出水面。
按照惯例,“同一个老板”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旗下的公司互相拼杀。
“武汉商联”正式浮出水面,给武汉商界带来的最大猜想之一是,今后武汉国字号的商家会否因此终结多年血淋淋的“窝里斗”,而各有分工,形成一致对外格局。
“相信重组后‘内耗’将会减少,原因就是这几大家在武汉有可能就此实现错位竞争、差异化经营。”长江证券资深分析师邵稳重如是说。
此前,虽然这三大商业上市公司都是武汉市国资公司控股,但单就在武汉三镇的竞争上,中商和武商、中百和武商量贩始终是“贴身肉搏”的对头。以超市为例,在武汉每一个商业区,几乎都能看到中百和武商量贩较劲。
中商和武商两大百货公司,一度也是“你买100赠100”,我就“买100赠150”地打过来的。
虽然到目前为止,谈及具体的业务重组思路尚不清晰,但此前市场已屡有传闻,武汉商联成立后,极有可能会对旗下上市公司进行资源整合,所有优质百货资产将置入鄂武商,将所有超市资产置入武汉中百,由此将两家公司打造成相对垄断湖北区域的最强的百货零售商和超市零售商。
业界认为,即便有此动作,考虑到此次重组涉及3家上市公司,这种整柜台式的业务重组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会需要相当长时间。
武商联集团将怎样架构 可能对三家公司“合并同类项”
武商联集团将怎样架构?消息灵通人士称,有可能效仿上海“百联模式”,对武商、中百、中商的经营业态,采取“合并同类项”的方式予以整合。
他说,相关人士此前的举动,已显现出了这一趋势。
今年1月19日,原武汉市领导程康彦、吴玉梅一行考察上海百联集团。一同前往考察的还有武汉市商业局局长林肖滨、武汉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杨国霞以及市属三大商贸集团武商董事长刘江超、中百董事长汪爱群、中商董事长严规方。考察团对“百联模式”十分推崇,并有意效仿。
据该消息灵通人士分析,整个重组步骤可能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成立集团公司,武汉国资公司将以股权出资的名义,把持有的三家上市公司股权过户到集团公司名下。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效仿上海百联集团成立时的操作手法,对武商、中百、中商经营的百货、超市等业态,以“合并同类项”方式整合,让每家公司以一种业态为主。
谁来执掌这艘商业航母 王冬生有可能担任董事长
新组建的武商联集团,无疑将是一艘行驶在商海的大型航母。
从武商、中百、中商三大集团涉及的经营业态来看:百货商场近20家,大型超市有100余家,便民超市近400家。此外,还涉及家电卖场、物流等等。涉及员工近6万人,销售规模达239亿元。
谁将掌舵这艘航母呢?据接近重组工作的相关人士透露,去年12月离职的原武商集团董事长王冬生,将有望担任武商联董事长;中百集团董事长汪爱群将担任武商联总经理;中商集团董事长严规方将担任武商联党委书记。王冬生当时的离职,就是为了集中精力参与武汉商业重组事项。
但这一消息没有得到证实。昨日,记者就此与王冬生、武商现任董事长刘江超,及武汉市商委、武汉国资公司等方面电话联系,不是关机就是四个字“无可奉告”。
三只商业股谁更具想象力?
同样是重组的消息,昨日三家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却出现耐人寻味的分化现象:武汉中商牢牢封在涨停线上,而另外两只则出现了冲高后迅速回落的走势。
武汉新兰德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研究主管余凯认为,市场理解整合后的“武汉中商”可能作为“壳资源”来处理,为其未来走势留下了更大想象空间。
他说,业内较认同的整合思路有两种:一是将鄂武商作为“武商联”整体上市的平台。至于武汉中百,不排除通过私有化对其进行回购,然后整合武商仓储超市类资产后再拿到海外市场上市的可能。而武汉中商因特色不鲜明,有可能被作为壳资源处理。
还有一种思路是,武汉中百和武汉中商的百货类资产注入到鄂武商,鄂武商和武汉中商的超市类资产则被注入到武汉中百。在这种思路下,武汉中商被作为壳资源处理的概率仍然最大。
余凯认为,由于当前市场上对于“净壳重组”题材的认同度非常高,因而武汉中商相比其它两家,重估价值也自然得到了股市更多的青睐。
不过,此间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证券研究人员称,从全国范围看,目前商业重组成功的并不多见。“武商联”现在也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现在“只能说还需要观察”。
(楚天都市报 记者龙滢 黄海 王予 实习生周杰)
相关报道:武汉商业群雄三缄其口
昨日可能是武汉各大商业企业老总最惜言如金的一天---武汉商业重组的消息传出后,“不便多说”成了老总们用得最多的词语。
中百集团董事长汪爱群称,“这是上级部门的事情,不是上市公司的事情,具体情况不清楚”。但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他曾放言,2007年是零售业的“并购年”。
对于业内盛传的“武商将主攻百货,中百仓储将与中商平价进行整合”的消息,中商平价连锁超市总经理朱定志表示“没有听说”,只称,“目前就是做好日常超市经营和服务工作,其他的事不便发言”。
武汉市商业局局长林肖滨解释,他对整合的事情也并不清楚,具体工作由市国资委进行。
武汉银泰商贸董事长、浙江银泰百货总经理周明海表示,“正在外地开会,不方便接电话”。
武汉国资公司新闻发言人李涛称,“具体事情是由国资委在操办,不清楚此事”。记者就此采访武汉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不知情。
据了解,让上述人士如此慎言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重组大盘还未最后敲定,具体方案仍在讨论之中,会选择哪种方式也并未确定,而且其中牵涉利益众多,商业集团如何走向,至今仍是未知数。
正如一商业集团董事长坦言,现在正值敏感时期,不便多言。
记者探访
员工反应平静 顾客闻讯叫好
昨日上午,记者走访了中心百货、武汉广场和中商广场,由于是上班日,商场内的顾客并不多,一切井井有条。
当记者向几位营业员问起3大商业上市公司强强联合的事情时,大部分人显得很惊讶,表示事先并未从公司内部得到消息,“最近每天的工作和以前一样,并没有什么变化”。不过,一位中商集团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传了好几年了,我们都有心理准备了”。另一营业员更是“超然”,“现在都是合同制,合理流动很正常,而且都算是国有企业,不会一夜之间裁员上千的”。
消费者对此消息则持欢迎态度。一位正在选购化妆品的女士认为,“商业重组也不错,可能今后会有更多的好商品进入武汉市场”。
对手密切关注 期待健康发展
汉商集团是此次商业重组中的“局外人”,昨日,其负责人表示不愿多谈,“正忙着省级文明店的审批考察工作”。不过,半年前,记者就三大商业集团可能联合一事咨询时,该负责人表示,汉商未被纳入重组计划,是因为汉商集团的业态多元化,不仅有商业,还有旅游业、会展业等多种业态。
其他商场则对三大商业企业联合一事表现出浓厚兴趣。沃尔玛武汉公司事务部经理王维称,公司领导层非常关注此事。他表示,希望武汉商业健康有序发展,但由于具体细节方案尚未出台,目前看不出会对沃尔玛造成什么影响。
群光广场一负责人表示,目前对具体情况不了解,三大商业企业联合后会如何发展、对商圈的影响如何,均不可知,但这对于武汉商业来说肯定是一场巨变,将会密切关注。
专家观点
武汉富豪明珠网络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永翔:
重组意义重大,前景值得期待
毛永翔认为,武汉商业重组意义重大。重组后的武汉商联集团将凸现三大优势:一是品牌优势更加明显。资源重组后,做百货的专门做百货,搞超市只管搞超市,将更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扩大影响力。二是可以增强抗收购、兼并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优化资源配置,统一进货渠道,降低物流成本等。
但毛永翔同时认为,整合后管理体系的建立、董事会人员的安排、利益分摊等问题会尤其突出,“一旦整合不成功,对上市公司将是灾难性的影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汪涛:
决策者将面临巨大考验
汪涛表示,相信相关部门在决定实现三大商业企业联合之前,肯定考虑到了即将面临的问题,以及选择哪种方案来实现三大商业企业事实上的整合。但鉴于重组过程充满较多不确定性,其发展前景还需进一步明朗。
首先,任何一次重组对国企都是权力再分配的过程,调整后无论由哪一方掌控,其管理风格和经营思路肯定会发生变化,例如武商的经营思路不一定适应中商;其次,商业集团涉及百货、家电、超市等多种业态,要将其整合形成优势资源,并非易事;整合之后以什么方式发展壮大,引入战略伙伴还是整体上市,也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大难题。
汪涛称,武汉这些年一直在走整合之路,工业可以通过整合快速做大,商业能否也走这条路,包括著名的上海百联模式,还有待实践来证明。
大商无痕
3月19日,武汉一扫多日的阴霾,现出了阳光。
这一天,好事多磨的武汉商业重组事件也传出喜讯,武汉商联集团即将横空出世??这是武汉商业沉寂十几年后发出的又一声巨响,它将再次吸引全国人民的目光,商业重镇武汉再次被推向前台。
这只悬在半空数年之久的“靴子”终于落地了。有人说它酝酿了一两年,有人精确地说是8年。不管是2年还是8年,它都在向终点冲刺了。这只“靴子”重达100亿元,曾遭“外敌觊觎”,曾经轩然大波,曾经风声鹤唳……
如今,它落地了,落地的声音格外轻盈,如同芭蕾中那足尖最后的一跃,多少年的艰辛内功,都化在那一道优美的弧线中。
市场对她的降生表示了隆重、欣喜而有节制的欢迎。中商(000785)在开盘几分钟后涨停,武商(000501)和中百(000759)也飘红。
重组,对各方来说,都是敏感的词汇。所以,如果是8年的话,它一直是相关人士的心头之念,是扎在心中的一根刺,一日不拔,焉能安睡?
8年来,多少创业者、领导者、专家学者,多少关心它的市民、股民和社会各界,为此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今天它终于开启了“新长征”的序幕。
8年来,内“忧”外“患”,家门口强敌环伺,武汉商业人既要“安内”又要“攘外”,一边竞争合作,一边抵御挑战,走出了一个个扎实的脚印:武广十连冠,中百超市王,老武商即将新妆迎客……
但此刻回首,一切似已显得云淡风轻。几大公司的卖场经营如常,熙熙攘攘;各方关键人士则表现出意料之中的低调、平静,不愿多说,愿意谈的也未表现出意外或惊喜---这一方面可以解读为“大盘”还未最后敲定,不敢贸然发言,另一方面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当你花8年时间走完一段路后,其间的酸甜苦辣、艰难险阻,都已化作了一缕轻烟,永远沉淀在记忆中,言语反显得多余。
大商无痕,愿你在武汉人民期待的眼神中,一路走好。我们也向为此付出巨大努力的武汉商业人,包括已经退居幕后的英雄们,致以崇高敬意!
(武汉晨报 记者邓雄鹰 汪天明 龚萍 包应普)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