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零售商乱收费 北京华联等依然固我
整顿背后依然固我
在五部委清理整顿的大旗横扫街头之时,多数零售商却依然固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北京华联超市(以下简称“华联”)这个向来“无形我素”的行业先锋,悠然地喝着功夫茶,笑看你们死去活来,让人不禁想起“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这含着泪的幽默。
已与华联合作8年之久的北京一著名调味供应商就是其中头疼的一位。北京华联历年来收费都是条目明晰,扣点是多少,海报费是多少,条码费是多少……而这些钱,都是要根据每年具体的销售额最后按比例收取的。可是今年新拟出的合同规定,根据去年的基数,整体打包,提前收取,这家供应商在合算之后可能在百分之十七八个点。与往年不同的是,不管今年销售额多少,这些钱都是必交的。
华联在今年上半年一直拖着不签合同,也是在观望五部委清理整顿之后,才慢吞吞地孕育出新的合同,众多供应商一看都傻了眼。“今年不合算,不管卖多少钱都得交啊,超市没有任何风险,全加到供应商头上。这招最狠了,稍微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这位供应商无奈的表示。
但他最终还是无条件妥协了,不忍割掉自己辛苦维系多年的销售平台,“做也难受,现在是骑虎难下。”
另外两位与华联合作的休闲食品供应商则“豪放”了一把,他们果断终止了与华联的合作,目前已进入清货程序。华联一次性收费,他们事先要悉数奉上,费用总额几乎占到销售总额的小一半,这种合作方式基本上没有利润,而且赔钱的几率相当高,“我们合算了一下,华联这个系统处于一个盈亏平衡点上,没多大意义,现在市场这么大,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这两位供应商义愤填膺的背后意味着要失去对他们尤为重要的系统资源,但也只好认了。“在华联的销售情况一直不太理想,因为费用太高,厂家都没办法拿出那么多钱来做他的活动。今年就高得离谱,无视供应商的反映,全北京就没有一家这么做的!这条路走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你不可能把你的盈利建立在别人亏损的基础上。”
零供网记者又问及曾经跟华联合作的一位食品供应商,他的语气更加坚决:“那个黑店,早不做了!”至于什么原因,“费用收得多,管理混乱,卖得少,不结账。”
空中楼阁难避风雨
面对诸多供应商的纷纷撤场,华联似乎并不为此犯愁。在“零”与“供”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供应商前赴后继,一代新人换旧人,不同的是人,相同的是宿命。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华联如此冷傲,如此强势?
据了解,华联内部管理链条松散,内部勾心斗角,内外勾结导致进货环节冗杂,企业亏损,而这笔账,自然就算到了供应商头上。
“华联这么做跟资金紧张有关系,他就是靠这种方法来圈钱补漏的,我认为是下策。”一位熟知华联内部管理的供应商这样说。
那么供应商又该到哪里找平衡呢?这是否就意味着产品价格的上涨或质量的缩水?如果商家都可以舍弃这份良知,那么最终为商战恶果埋单的还是消费者。
华联的总机常期处于占线状态,零供网记者试图从多渠道打听华联相关负责人的电话,无人知晓。华联好像早已为自己搭建起了一个有利防守的空中楼阁,但这个空中楼阁,真得就经得起风雨的侵袭吗?
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
“账外”、“暗中”是商业贿赂的两个特征,超市向供货商收取的各种费用,既不公开,又不入账,并且排斥正当竞争,显然符合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
公平交易谁可担当
此前风风火火的五部委联合清理整顿究竟有没有奏效?是否成为对零供平台的又一次隔靴搔痒?
“形同虚设,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商超的费用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清理整顿过后,一位供应商是这样看的。
“不是没法治,2006年就已出台了‘零供管理办法’,现在是没人管,天天喊口号,处罚了哪个超市了?一个也没听说,监管部门不作为。”多位供应商同样忧心忡忡。
针对这个问题,北京市供应商联盟代表姚文华向零供网说,“国家倡导零供和谐,少收费,有些超市还变相收费甚至过多收费,这样使零供关系更加恶化,使供货商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供货商没有生存空间的时候,撤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整顿的这把利剑已经横在了零售商面前,零售业应该看到政府为稳定物价的手段和措施,我们应当积极维护才是。这次撤场,也希望零售商能够自律。”
中国代理商商会会长樊晓军表示,“虽说此次政府加大了检查力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收效并不乐观。我觉得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们忽视了代理商、经销商、供应商这个群体,在乱收费的问题上,我想他们更有发言权,也深受其害。因此,我希望政府在开展下一个阶段的清查工作时,应充分调动广大代理商、经销商、供应商们,让他们参与进来,协助五部委向公众交一组更加真实更加可靠的数据,同时也为建立更加顺畅和谐的零供秩序而努力!”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为什么我们身处的商业环境造就了商家的浮夸与短视?如果企业的高智商能运用于自身管理而不是同根相煎,大家都能为良好的市场环境尽一份力,这是每一公民有权利享受并期待的。时间在衡量企业的成长,它最终考问的,除实力外,就是一个企业的良心。
(零供网)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