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都巨亏:根基不稳 并购易买得不力
联商网特约评论:4月10日,新华都购物广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都)发布的2013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营业收入73.797亿元,同比增长10.77%;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36亿元,同比大降248.11%。
对于新华都70多亿元的销售规模和超市业态平均3%左右的净利率而言,2.3亿元的亏损并非小数目。尽管新华都年报称:业绩亏损是消费疲软影响和电商冲击的行业环境大所致,但在目前已公布2013年报的零售业上市公司业绩中,新华都以248.11%的利润骤降“垫底”。
新华都是福建首富陈发树创办的新华都实业集团旗下零售板块,也是整个集团的主营业务。2008年,“打工皇帝”唐骏以10亿元“转会费”担任新华都集团总裁从而使得该集团在业界名声鹊起。低调首富、明星总裁,给新华都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但多年来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是,它不仅能是福建零售业的地位仅次于永辉超市的“二把手”,同时也是中国最早上市的民营零售企业之一。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虽然新华都拥有雄厚背景和明星总裁带来的光环,但其一直在福建地区受到永辉超市的压制,经营根基不够稳健,其在外地的扩张也颇为乏力。2011年底,新华都收购易买得6家门店,而这场收购将新华都拖入危险边缘。一年时间内,新华都并购易买得6家门店中一半被关闭。
关店数超一成
新华都年报披露,受经济结构调整和外需疲软的影响,我国经济呈低速增长态势;居民收入增速趋缓,消费意愿普遍不强;网上零售快速增长,对实体零售业务的冲击进一步显现;传统零售商同质化严重,竞争日趋激烈。新华都选择了关闭门店以应对。
新华都方面表示,2013年受华东区域亏损影响,该公司对发展预期不佳的门店实行关店处理,报告期内,该公司新开门店14家,关停16家。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其门店总数为121家,其中百货8家、百货超市综合体1家、超市112家。上述数据意味着,新华都关店数超过总门店数的十分之一。
除了关闭门店,在经营指标上来看,对比2013年和2012年的年度报告,可以发现利润率下降和费用率上升致使其出现亏损。
“首先从毛利率来看,新华都毛利率由20.34%下滑到19.71%。其次,费用率不断上升,由16.89%上升至20.5%,其中销售费用率上升最高,由14.6%上升至16.97%。管理费用率也由2.38%上升至3.56%。”民生证券分析师田慧蓝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笔者。
在目前公布2013年年报的零售业上市公司中,虽然利润增速放缓,但多数企业还是盈利的。上述数据显示,房租和人工费用上涨给企业带来成本增加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但对于新华都而言,自身功底不扎实和盲目并购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更大。
新华都提交了一个并不如意的2013年业绩单,这与其并购易买得有莫大关系。可以说,新华都当初并购易买得注定了它接收一个“烂摊子”。2011年11月,新华都以1.25亿元收购韩国规模最大的大型超市易买得在中国的6家大卖场,其中江苏常州有3家卖场。新华都由此被业界称为“国内零售商并购外资卖场”的第一位“吃螃蟹者”。然而,时隔3个月,2012年1月中旬,常州两家卖场相继关闭,2012年12月27日,常州最后一家卖场也宣告停业。一年之内,并购易买得的6家门店一半关闭。
零售业有这样一句话:开店容易养店难。言下之意就是接手一家业绩不佳的门店将其改造调成为优质门店要比重新开一家店还要困难。光是购买易买得门店新华都就花了1.25亿元,还要针对并购之后的门店进行重新装修、商品调整以及重新培育市场,其投入之巨大可想而知。
而在调整无望之后最终选择了关闭门店,新华都并购易买得可谓“竹篮打水一场空”。“新华都接手易买得后曾经打算将其宁波的一家店转让给我们。考察之后发现卖场商品混乱,缺货现象严重,并且租金也不是非常有优势。于是我们选择了放弃。”杭州一位零售企业老总告诉笔者。
根基不稳 扩张乏力
“同样是福建企业,对比永辉超市和新华都,只能叹息一声:既生瑜,何生亮?”。零售业专家端木清言表示。
与新华都的经营出现负利润不同,永辉发布的2013年年报称,去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43亿元,同比增长2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1亿元,同比增长43.51%。
作为福州零售业的老大和老二,在早些年,永辉和新华都的差距并没有如今这么巨大。甚至在2008年的时候,新华都上市成功,先于永辉一步。不过,双方争夺市场份额的过程中,永辉超市似乎步步占领先机。
“多年前我分别考察了永辉和新华都。对比之下,我发现永辉在商品品相,卖场环境以及生鲜产品方面均要优于新华都”。零售业专家,上海尚益咨询公司总经理胡春才告诉笔者。而笔者阅读50多份证券公司针对新华都的调研报告发现,大部分报告都提到了永辉和新华都在当地的竞争,多数报告认为:永辉在“农改超”政策扶植下,在生鲜自营直采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进一步夯实了在当地的基础。相较而言,新华都门店较为分散,没有形成集中优势。
中银国际在2009年6月10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福州是永辉超市的天下,而新华都在福州只有4家门店,于此同时,沃尔玛、家乐福、好又多等外资大卖场相继进入福州。对新华都而言,福州没有太多机会;新华都在厦门拥有7家门店,但随着外资卖场的进入和永辉超市利用“农改超”进行扩张,厦门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只有在泉州、龙岩等地新华都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新华都在福州门店分布较为分散,这使得门店各自为战,无法形成规模优势。过于分散的门店布局,在配送上也成难题。“(新华都)自给配送能力不足是新华都最近两年面临的一个瓶颈,目前自配比例仅为15%左右,即使在最重要的泉州市场自配比例也不到30%,随着门店网络更多下沉到省内三四线城市,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上述报告显示。
在省内扩张没有练好内功,而在外埠的扩张也颇显乏力。按照当初计划,新华都以福建为大本营,南下广州,北上江西,东进浙江。不过,从这几年的经营状况来看,新华都在外埠经营不甚理想。根据其2013年年报公布的信息,其在华东区域经营业绩尤为不佳。
北京晖邑零售商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刘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华都的管理水平不高,唐骏在新华都集团任职时期,新华都的门店扩张亦有些盲目。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华都显得“内忧外患”。
多元化之惑
在关闭了几家从易买得并购来的门店,2013年以来,新华都发布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转型策略:首先是“地产+零售”的双线。2013年5月,新华都收购新华都集团旗下两控股地产子公司各19.5%的股份,发展“商业+地产”双主业。“零售+地产是一个长期战略。”新华都董秘龚严冰表示,地产方面,后续贡献的利润会越来越大,未来新华都亦会进入以地产为主的阶段。
其次是进军彩票领域,新华都去年12月底,与福建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就通过公司商场、超市开展代理销售福利彩票项目签订协议。并表示公司今后将致力于做强做大互联网彩票业务,即线上,拟通过网站+移动app+微信端等方式进行。
然后是发布O2O战略。不久前,新华都与阿里巴巴签约,决定建立O2O战略合作关系。
虽然上述举动在资本市场容易被炒作成较好的题材。但从产业角度,上述战略转型颇有一点“病急乱投医”的味道。以“零售+地产”的双线运作为例。在我国房地产限购政策以及商业地产泡沫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此时进军地产并非明智之举。在很多城市已经完工的商业地产项目中,存在招商困难,运营问题重重等现象。
对于涉足O2O战略发布,资本市场反应并不热烈。新华都宣布与阿里巴巴签约的次日,在整体股市大涨的情况下,新华都的股价却是逆势大跌。对此,国海证券福州营业部投资顾问郭大勇表示,“去年大肆进军O2O的传统店商有不少,但目前看,实际业绩都不太好。”
另一方面,作为新华都的母公司新华都实业集团的多元化运作给新华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通过多年资本运作,陈发树逐步将新华都集团打造成多元化的投资帝国,业务覆盖零售、采矿、房地产、工程施工、旅游、金融等多个行业。但与此同时,新华都的主业业务却似乎越来越模糊。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表示,当初唐骏加盟极大地打响了新华都品牌,外界特别是投资者对新华都充满期待和想象。唐骏加入新华都后,也着力推进多元化战略,但从当前新华都多元化投资效果以及零售主业表现来看,战略实施并不顺利。
(作者:联商网特约评论员:赵向阳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联商网微信公众订阅号: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共账号:【第三只眼看零售】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