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利店三巨头最新势头解析:7&i收购告吹、罗森增长最大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潘玉明
编辑/娜娜
2025年上半年,日本便利店行业销售业绩持续增长,伴随热点事件频出,最大热点当属7&i集团被收购议案中止。
一、7&i集团被收购案终止,7-11景况不佳
7月16日,加拿大便利店企业库什塔尔公司宣布撤回对7&i控股的收购提案,主要理由是7&i方面婉拒洽谈。据媒体介绍加拿大方面多次诚意邀请创始家族代表洽谈,都没有达到满意结果。至此,从2024年7、8月份启动的困扰7&i集团命运的案子终于告一段落。
此间引发多数媒体分析,认为这件事的起因的7&i集团贸然杀进北美便利店市场,间接或直接触动了库什塔尔市场利益。目前的终止结果,对于7&i来说是失去了一次深层次国际化组织变革再造的机会,当然,创始家族伊藤家代表做出自己收购等几次阻止努力,虽然不成功,但也表达出日方的愿望。接下来,7&i集团可以腾出精力,好好抓一抓内部组织再造问题,正面应对国内7-11业绩、口碑下滑难题。
2024年下半年以来,针对7-11运营出现了一些缺乏诚信的批评,目前网上这种批评声音还在持续。凡是7-11的消息,评论区几乎都有冷言冷语。
2025年5月19日,刚上任的阿久津知洋社长面对媒体承认,现在最大的课题包括消费者的好感度在下降。引进低价商品的动作迟缓,给大众价格较高的印象。出现了不改变便当外观而减少内容量的“凸底”的批评声音。面对升任会长的前社长,他婉转点出了运营出现僵化,到了捉襟见肘的程度的问题。表示要努力设计一个向顾客传达价值的机制。
2024年上半年,7-11提出坚持高价格、高质量的传统路线。在执行过程中,将这一口号分为两句话来说:一是环保价值。二是开心价值。环保价值是指2024年5月份开始在全国店铺临期促销商品贴上绿色标签。降价幅度从20日元(约合人民币0.96元)、30日元(约合人民币1.44元)到100日元(约合人民币4.82元)不等。将商品降价同环保联合起来的做法,赢得了政府方面的表彰。
图源:东洋经济网
另一方面是推出开心价值。从2024年9月份开始,在促销商品区域贴上粉红色开心价的标签。
在消费者看来,这一措施有绑架顾客的嫌疑,将环保责任推给顾客。而开心价值贴纸的推广恰恰被顾客发现便当包装盒底部有凸起,内容不实,有欺诈嫌疑,并很快形成网络批评的音浪。
2024年10月25日,在文春网络报道中,对于7-11的便当盒底部凸起的问题,7-11社长永松文彦回答说:“没有变成那样吧。我们不会做傻事。希望你能据实报道”。这一回答直接否定了网络大众的批评声音,引起了更大的反弹。
一个鲜明的对比是,全家便利店也提出了环保理念,有三个执行要点,一是减低排放,二是减少塑料用量,三是减少食品损失。2024年采用“哭脸求助”贴纸,效果很好,综合购买率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2025年3月进一步改为“含泪感谢”。4月份在10个店铺试验,结果购买率提高4个百分点,最好的店提高10个百分点,并确定向全国推广。
历史上,7-11是善于创造顾客触点的,在这一轮营销PK中,显然输给了全家,证明7-11人气口碑下滑,根源在固守了僵化的机制、丢掉了曾经的优势。
阿久津知洋社长对食品新闻表示,让员工个人挑战现有机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从过去的成功体验中跳出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7-11遭到批评,还有一个原因在于集团内部组织机制运营失序,让社会大众看不明白,这个集团怎么了,还能好好做事吗?最终找到便当盒底部凸起、服务不到位、价格虚高等出气口。
二、罗森数字化进展效果最好
日本便利店企业都在推进数字化普及应用,下手最早、进展最快、效果最好的当属罗森。
2025年6月23日,罗森的竹增贞信社长和KDDI的松田浩路社长一起揭开两家联手打造的未来型便利店(Real×Tech LAWSON)序幕。
作为1号店(高轮店),该店位于KDDI的新本社大楼6层,具有典型商务客群服务属性,作为初期试验性质店铺,具有便于管理、监控数据的同质性优点。其实,罗森已经不是首次开设这种新型试验店,之前就在写字楼开设过类似场景。这一次或许有所不同,罗森社长竹增贞信表示,这将是未来50年事业的开始,流露出比以前更大的信心。
图源:钻石周刊
早在2024年9月,三菱商事和KDDI各自出资50%,共同经营罗森体制时,就明确要利用KDDI的技术,合作打造下一代智能化便利店。2025年7月在该大楼的7层开设KDDI员工专用的2号店,同属于试验性质。
据介绍,该试验店合计引入约15项新技术工具,与国内智能化店铺营销展示的工具基本接近。
比如,店面顾客购买行为协助方面,通过AI摄像头,根据顾客行动特征,显示推荐相关商品内容的标牌,通过触摸确认商品信息的货架联动标牌等,提供更多的选择。
还有商品预期告知,天气预报和电车变更信息等公益性附加服务。
具体运营服务方面,通过3D头像进行年龄认证、远程接待服务、自动烹饪食品、饮料陈列及清洁、基于POS销售额及库存数据,改进运营配送效率。
在开设AI应用技术试验前期,2024年7月,罗森全面导入AI订购系统AI.CO(AI Customized Order)指导运营,实现高精度的“订单数推荐”“折扣推荐”等作业指导,对于预测、指导系统的效果,来自加盟店主的评价很高,一是强化品项组合,二是精准把握折扣降价点,三是强化售罄预控方面提出精准导向,避免了常规人工干预滞后的矛盾。经过一年的运营,已经形成了友好的合作循环。预计将探讨在快餐、加工厨房等店内烹调品中的深度应用。此外,店铺运营和人事变革也在推进DX化技术应用。罗森多年推进数字化技术应用,得以形成今天的格局,可以看成是整体运营业绩大幅度提高的根本原因。
罗森在2025年4月25日推出的中期计划中,2030年度实现店铺人工实操业务减少30%,国内便利店事业日均店铺销售增长30%,即超过7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38万元),实现超过7-11目前水平、国内行业第一的目标,简单说就是超过7-11。
说到罗森的战略规划,自然要提到对中国大陆业务的态度。目前看,罗森要继续加强中国大陆的业务,同步要加强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市场开拓。到2025年2月底,罗森海外店铺总数为7394个店,其中在中国大陆有6620个店,泰国有208个,菲律宾有200个,夏威夷有2个,印度尼西亚有364个。在上一期规划中,罗森提出到2025年度结束时在中国大陆开出1万家店,目前看肯定落空,但是它要继续挑战中国大陆第一便利店的目标。
三、三巨头最新业绩比拼
2025年6月20日,日本连锁经营协会针对7个成员企业调查数据显示,5月份便利店行业销售额1.016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90.57亿元),总体增长2.3%,现存店铺销售额9755.8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1.04亿元),增长2.5%。双双实现连续3个月增长。但是,现存店铺客流量下降0.7%,连续3个月下降。现存店铺客单价为736.9日元(约合人民币35.57元),增长3.3%,与物价高涨有密切关系。
2025年7月上旬,各企业先后披露财年第一季度(3至5月)业绩,三大企业均呈现增收增益人气景色。其中,7-11着力控制国外运营成本,分离、出售伊藤洋华堂以后,集团纯利润达到49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66亿元),翻倍增长,但是国内便利店业务方面,由于有增加店内料理设备等因素,成本增加,影响收益水平,营业利润为54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31亿元),下降11%,客数下降0.7%。是三大企业中成长性最差的一个。
罗森利用数字化指导运营配货,降本增效,店铺日均销售达到58.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82万元),比去年全年日均多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82.88元)。去年有投资证券因素影响纯利润。全家利用美国大联盟道奇队的大谷翔平做广告,客流、业绩均有增长,收益增长两位数。
结合2024年度业绩比较,罗森的销售额为2.8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95.52亿元),同比增长5.1%。营业收益为1.1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4.96亿元),同比增长7.6%。营业利益为10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7亿元),同比增长11.7%。现存店铺销售额增长2.8%。店铺日均销售额为57.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77万元),增长1.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69.2元),为过去最好业绩。
从三大企业的年度成长性来看,7-11为减收减益状态,全家增幅较罗森稍弱,罗森是唯一的增收、增益企业,增长程度最为显著。
数源:企业IR、钻石周刊
四、行业继续走向复合化
2020年以来,日本便利店各企业纷纷与日用杂品企业合作,7-11与大创合作、罗森与无印良品合作,全家开发服装、后来也和无印良品合作,形成复合化一站式社区功能服务场景。
近一段时间,有人在讨论日本便利店超市化倾向,而且会提到SIP店模式。SIP的说法是7&i集团在2022年8月份整合事业之间协作时提出的,内在动力是推动伊藤洋华堂超市和7-11便利店的合作,整合了SEJ(7-11日本)、IY(伊藤洋华堂超市)、合伙者三个词语,具体语义不是很确切。
早在2023年4月20日,7-11日本社长永松文彦解释SIP业务模式说,主要特点是将目前店铺面积扩大到1.5倍,增加生鲜、冷冻食品、快餐加工品类,形成原有便利店和小型超市组合的新形式。他专门强调,和超市有根本不同,其业务是在便利店的延长线上,适当增加相关品类,丰富经营内容,确保经营毛利率。
图源:钻石周刊
2024年2月29日,千叶县松户常盤平车站前开出第一个店铺。实际经营面积大约88坪(约为290平方米),是通常店铺的1.8倍,合作方包括LOFT、DAISO等,合计覆盖5300个品类,固定品类2000种。主要追求薄利多销,确保毛利,其经营的方向是高龄化的社区生活客群,比较得意的亮点是柜台随手销售的熟食、轻餐、甜点,对业绩帮助很大。
从运营一年的效果看,其实和小型超市业态基本一致,和我们国内目前做得比较规范的街边食品杂货店很相似。
这家SIP店铺开业不久,附近开设了OK超市,二者比较发现,SIP的个性化特点几乎完全被覆盖,商品价格贵,分装不够灵活,产品线短缺、选择性差,整体感觉不够丰富,甚至有缺货。毕竟OK超市的业务系统的成熟度和灵活性要远高于这个刚刚诞生的新项目,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便利店向超市方向延伸,在产品线方面有很多局限性。
近期7-11方面透露出的信息是,在更多的便利店引入SIP经营元素,啥意思呢?就是柜台销售熟食、加工甜点等可借鉴因素。与超市化好像有很大距离。
从罗森的动态看,上半年主要加大冷冻面包、饭团等食品的铺货率,没有显示向超市生鲜方向拓展的意图。全家的动态是扩大服装服饰杂品合作,加大国际明星的营销推广。
从永旺集团的Mini stop便利店业绩看,早期特别强调快餐复合化,店铺设立就餐座位。但是,近些年来业绩大幅度下降,复合化两种专业没有取得互相促进、叠加的业绩。2024年店铺日均销售额比较,Mini stop只有4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7万元)左右,与行业前几位店均效益差距在拉大。
数源:永旺集团 IR
所以,便利店转向复合化可以认为是定势,因为要考虑社区药妆店的综合化服务优势,还要考虑小型食品超市的压力,而且复合化过程中一定会展示个性化的差异特征,比如7-11还销售摩托车配饰小件。
写在最后
其一、日本便利店总数基本饱和,2019年以来横向推移,没有明显新开店业绩拉动成长,进入结构性提质增效发展阶段,考验企业运营质量的时代到了。
其二、日本便利店客群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年轻客群远离、中老年客群增加,为经营内容调整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全渠道背景下,依靠铃木敏文的经验式记录、宣讲,已经跟不上节奏了,罗森的数字化技术探索走在行业前面,而且将引领新一波行业发展,全家在2025年全面引入AI订货系统,而7-11到今年还在探讨配送到家服务,显得老迈不堪。
其三、日本便利店将加快国际化脚步。一方面是国内已经饱和,另一方面是优质的企业资源在国际资本市场很容易成为猎杀目标,7&i逃过这一轮被收购命运,不代表后面没有更强的资本大鳄出来走两步。同时,各企业都在强化国际营销力度。7-11聚焦美国、罗森聚焦中国大陆、东南亚。Mini stop的海外店全都在越南。
真正的国际化,是商业内容标准化、技术接口高效化、品牌流量全域化的根本。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