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商业网点规划纲要(3) 来源: 联商网 2004-04-11 16:15 5、上林县商业网点规划 (1)县城(大丰镇):县城距南宁132公里,面积 4.5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县城规划起点较高,按四个功能区规划建设,现已形成办公、商住区,并预留有商业用地,现有上林市场、百货大楼、农贸市场等较大型商业网点,连锁店、超市已起步,有二星级宾馆2个。规划期内,要围绕“南宁市后花园”和“绿色农副产品重要供应地”的目标,依托旅游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要引进新的经营理念,重点发展连锁店、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发展3-4个二星级以上的宾馆(饭店)。要继续完善现有市场功能,提高市场档次,规划建设1个八角专业批发市场、1个建材市场以及1条旅游购物商业街,使县城形成一个大中小配套、本地产业型、功能齐全的商贸流通网络。 (2)重点乡镇:依托上林县盛产优质谷、甜笋、大红八角、桑蚕、迷迭香、无公害蔬菜、淡水鱼、水牛奶、茶叶等优势,规划在百圩镇建设1个以优质米、无公害蔬菜为主的名特优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乔贤镇城东开发区建设一个农贸市场;在澄泰乡建设1个农贸批发市场;为配套发展大明山、大龙洞、三里洋渡、不孤村四大旅游景点发展,规划建设与之配套的旅游产品市场、餐饮业、星级宾馆、旅店等,推进旅游商贸服务业发展。 6、马山县商业网点规划 (1)县城(白山镇):县城距南宁市96公里,现规模较大的市场或超市有:马山集贸市场、马山商贸市场、马山江宾夜市、利客隆超市、百货大楼、五金公司市场、华联超市,这些市场建筑面积共约2.2万平米。规划期内,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引导消费,加快国有商业改制步伐,理顺市场管理中投资和管理的关系,明确市场的权、责、利,按行业管理要求,加强市场管理。规划建设1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农贸市场,1个建材市场,配套发展中小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星级宾馆,以满足市场需要。并依托黑山羊生产发展,鼓励兴办各类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和“公司+农户”的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来推动商贸业的发展。 (2)重点乡镇:规划在乔利乡乐圩村建设以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做强做大乔利、林圩两个乡镇的蔬菜种植业;在古零镇依托黑山羊优势,发展相应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金钗镇建设以桑蚕为主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在周鹿镇发展以蔗糖为主的综合交易市场。 7、隆安县商业网点规划 (1)县城(城厢镇):县城距南宁市区88公里,现有城区面积6.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万人,未来发展规划面积 2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现有隆安商城、百货大楼、美廉百货超市、新华超市、农贸市场、恒源市场等规模较大的商业网点,建筑面积约有13000平米。规划期内,要围绕“建成集商贸、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休闲消遣基地”的思路,加快商贸业发展。要加快国有商业改制步伐,促进“国退民进”,鼓励和引导发展私营商贸企业,加大商贸业招商引资力度,提高现有市场批发和配送能力,规划在县城东面建设1个大型建材市场,在县城中心区建设一条商业步行街,建设2个星级宾馆酒楼,大力发展连锁店、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业业态,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2)重点乡镇:加强对南圩的畜牧市场、古潭的水果市场、乔建的蔬菜批发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以此带动各乡镇、各类集贸市场的协调发展。规划在那桐镇建设1条长2.33公里的商业步行街,使之建成一个集农、工、贸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城镇。 8、市区五个城区重点乡镇商业网点规划 兴宁区重点规划在三塘镇发展1个集加工、仓储、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城北区规划在金陵镇建设1个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配套发展一批中小型便民店、连锁店、超市和酒楼,在双定镇、那龙镇各建1个香蕉水果批零市场。永新区规划在坛洛镇建设1个以香蕉、木薯、南瓜、冬瓜为主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在石埠镇建设1个以经营副食品、小商品、五金机电、装饰材料为主的综合批发市场。新城区重点规划在津头乡长岗岭一带建设1个以经营板材、木材加工品为主的批发市场。江南区规划在沙井乡建设1个大型花卉专业市场和1个果菜深加工批发市场。通过做好乡镇商业网点规划,使之与城区商贸业同步发展。 二、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 南宁市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应以调整布局、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完善功能、提高辐射力为发展思路。今后主要是通过调整、改建、扩建、重组等提高商品市场的规模水平和档次。在城区,主要发展规范化的、专业的、规模大的批发市场。不再建新的综合的工业品市场和初级的农贸市场(包括马路市场),对农贸市场要有计划地进行“农改超”、“农加超”。在县和县以下的乡(镇)要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及集贸市场,做好服务工作,以适应农村农产品交换的需要。在本规划期内,重点抓好现有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开发工作。 (一)调整布局 对位于市中心的批发市场,有条件的要向外环快速道迁移,没有条件的要积极调整、改造、重组,有的可以转变功能,向其他方向发展。今后重点在快速环道东段外围发展生活消费品(电子、家电、粮油、服装、日用工业品等)批发市场;在快速环道南段外围发展生产资料(如汽车、燃料、化工、再生资源、建材、金属材料等)批发市场;在快速环道西段外围发展农产品(蔬菜、水果、肉食、水产、家禽等)批发市场;在快速环道北段外围发展汽车、机电、家具、饲料等商品批发市场。 (二)资源整合 结合市场布局调整,应实施必要的兼并和重组,以解决市场重复建设和改变“低、小、散”的状况。重点培育发展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市场:档次高、辐射广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化的工业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到2005年建成年成交额30亿元的大型综合商品批发市场2个,20—30亿元的市场5个,5—20亿元的市场10个。到2010年,建成年成交额达30亿元的大型市场4个,20—30亿元的市场8个,5—20亿元的市场20个。 (三)管理创新 提高批发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对现有的批发市场要严格规范管理,规范交易,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管理规则、交易规则、运行规则、标准化等制度。建立严格的市场管理和市场监督制度,形成公平竞争环境,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组织创新 分散的个体摊位经营模式,是批发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要引导市场主办者、经营者向企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通过市场主体的法人化、公司化,使批发市场向现代批发企业转变。市场交易方式要不断更新,突破传统的对手交易方式,积极探索期货交易、电子商务、连锁、代理、配送等营销方式,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有机结合。 (五)功能创新 批发市场要全部实行微机管理,建立和完善与市场配套的运输、结算、食宿等配套设施。要积极采取总代理、总经销、特约经销等经营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商品,塑造市场品牌的形象。积极采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发展电子商务,拓展市场发展空间。 三、大力推进连锁经营 大力推进连锁经营,是南宁市商贸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目前南宁市连锁业规模小、档次低、业态少,不能适应南宁市城市发展的要求。今后连锁商贸业的发展要通过合资、合作、收购、兼并、加盟、管理输出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连锁企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把连锁业做大做强,发展多业态,提高档次,使南宁市连锁业在本规划期内上一个台阶。 在规模上,要培养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支持大型企业向连锁经营发展,形成规模优势,以带动整个连锁业竞争力的提升。积极鼓励餐饮连锁业创出品牌,实行品牌经营、特色经营;在业态上,从超市向便利店、专业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店以及百货店发展;在行业上,从传统零售、餐饮业向医药、家电、家居、汽车、装饰材料、图像、音像制品、旅游、运输以及家庭服务(保姆、家教、清洗等)拓展,推动连锁向更广泛的行业发展和延伸。规划到2004年医药连锁业发展到1000家,约占全自治区医药连锁业的1/4;鼓励中小店铺通过各种途径实行加盟和特许连锁经营;推进超市和生活服务连锁企业向社区发展,实现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小型综合超市和几家餐饮服务连锁店。尤其要鼓励方便农民日常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的连锁企业向农村乡镇延伸,使连锁商贸业遍布城市社区和乡村。发展“大企业小店”和特许连锁网,引导连锁企业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体系。 到2010年前培养和引进6家大型连锁企业。其中包括3家经营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大型连锁集团,3家年销售总额在10亿元以上的连锁企业。 四、统筹建设物流园区 现代物流业,是指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运用现代组织和管理形式,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为一体经营的新兴产业,是经济的支撑和依托。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是大力发展服务产业,实现商贸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措施,是南宁市商贸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建设。近年来,南宁市商贸业物流有了一定发展,为发展第三方物流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物流园区建设指导思想 南宁市物流园区应当坚持以交通运输条件和产业依托为基础,以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转化为依据,以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滚动建设为工作原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开发物流园区,满足物流资源社会化、物流过程合理化的基本要求。物流园区主要有商业配送物流、工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和流通加工物流等四种模式,规划建设以江南物流园区为核心、相互联系的四个物流园区。 (二)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以江南物流园区为核心,实施南宁市“大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统筹规划专业仓储、商业分拣、流通加工等“硬”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建设物流信息化“软”平台,包括统一物流技术标准、集中物流信息的数据管理、规范基本的物流作业流程、提供应用服务和维护服务的基本能力。 物流信息化平台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条件。南宁市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应将发展电子商务为目标,成为南宁市电子商务应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物流企业和其他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服务器”。 (三)努力开发四个物流园区的优势业务 1.江南物流园区:以仓储加工、运输配送、代理分销、连锁配送为优势业务 江南物流园区是自治区政府批准的首家省级物流园区,位于珠江支流—邕江南岸,南宁市区南部,靠近西南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南宁南站。这里有货物集散的铁路专运线20多条,仓储运输企业30多家,是广西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江南物流园区是南宁市“大物流园区”的核心,应把南宁市物流管理、重要产品的物流代理与分销、面向连锁企业的配送作为优先开发的核心业务。 (1)南宁市的物流管理。应包括物流发展规划管理、技术标准管理、服务规范化管理、信息管理、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行为评估管理以及其它必要的管理。 (2)重要产品物流代理与分销。应依托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富宁工业园、铝型材加工工业园等产业基础,争取市场销量大、持续性好的产品的代理分销权,开展市场开发、仓储加工、物流配送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及重要产品的物流代理与分销业务。 (3)面向连锁企业的配送。面向国内连锁企业和跨国连锁企业,提供第三方配送服务,把江南物流园区建设成连锁经营的服务基地,作为引进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发展本地连锁经营规模化水平的有利条件。 2.安吉物流园区:以木材、钢材、建材、塑料制品、家具等市场、流通加工与机电产品物流服务为核心业务 安吉物流园区位居南宁市北部,东侧有邕武老公路、北湖路,西有安吉大道,南距城市快速环路800米,北离城市高速公路2公里。该区以南宁重型机器厂、虎丘钢材市场和汽车销售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木材、钢材、建材、塑料制品、家具等市场,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 (1)创新传统批发市场改造与物流园区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安吉物流园区应是提升木材、钢材、建材、塑料制品、家具等批发市场组织平台与技术平台,提高批发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和市场交易的规模,提高仓储、加工、配送、结算和其他配套服务的能力,明显改变大量对手交易、现金结算的落后交易方式,基本实现批发市场的信息化管理,增强园区的影响力和市场的辐射能力。 (2)发展流通加工和机电产品物流综合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挖掘“南宁重型机械厂”的加工潜力和行业优势,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流通加工业务,在与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合作的基础上发展品牌机电产品的分销代理、产品展示、委托服务等物流综合服务,利用资源优势,以物流综合服务作为切入点,成为工业品制造与流通中的一个增值环节。 3.玉洞物流园区:以工业原材料和生活用品运输、配送、包装、装卸为主要业务玉洞物流园区位于南宁市的西南部,地处南宁-北海二级公路旁,距南宁国际机场30公里,钦州港35公里,北海港145公里,防城港70公里,南宁市第二大火车客货运站也坐落在这里。该区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优势于一体,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 玉洞物流园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建材工业园、饲料工业园、有色金属深加工工业园、医药工业园和食品工业园为依托,积极发展仓储、配送、运输等服务。 4.金桥物流园区:以生活用品、中草药仓储、果菜加工多式联运、委托配送等物流服务为主的业务 金桥物流园区位于南宁市东北部,东起环城高速,南到衡阳路延长线,西至邕武路,北到外环高速路,是四川-北海、桂林-北海的高速公路出入口。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 金桥物流园区面向市内、区内主要企业的委托仓储、委托配送等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四)四个物流园区分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以物流园区为新兴力量改造完善市内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提高相关行业的物流配送效率 调研物流园区及周边的人文地理状况、物流形成的历史渊源、商品集散种类和数量等,论证其发展前景与经济效益,制定物流园区详细规划。评估物流园区和市内物流已有资源的种类、数量、现存状况和配送体系的使用效率,以开发市场、满足客户需求为主要目的,根据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加强客户需求的组织、市场信息的组织、代理服务的组织和物流资源的组织,结合详细论证资料与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的趋势,整合当前物流园区相关业务和可开发的潜在资源,提高物流配送效益。 2.第二阶段:以特色服务为突破口建成区域性物流服务中心 强化、健全、完善物流园区已有的及其辐射地区的交通、仓储、配送等硬件设施,提高物流服务产品创新能力。依托区位优势,发展产业服务并改造传统制造业,创新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物流服务,着眼于物流服务的集成,突出抓好物流园区服务产品的创新,夯实物流园区的运营基础。以网络优化配送、快递、工控仓储流程监控等特色服务,提升其自动化管理与服务水平,形成具有地域优势的物流服务中心。 3.第三阶段:发展成为面向东南亚的物流枢纽之一 突出比较优势,实现持续性发展。物流园区的建设以形成产业比较优势为重要目标,对于重要商品的流通要加强商品检测、提高专项配送的功能。 构建现代化的、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的物流配送平台,运用空间定位与集群监控技术动态管理物流运作全部流程,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类通讯手段和运输工具,实现一站式联运服务,降低仓储和物流成本,在东南亚形成规模化物流配送优势,建成面向东南亚的物流枢纽之一。 (五)加快培育有区域竞争力的核心物流企业 南宁市物流园区的发展前途取决于有区域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的成长与实力,加快培育核心物流企业应当抓住“三个突出”: 1.突出核心企业的特色业务 物流企业的特色业务应当集中有核心竞争力的主营业务。 2.突出核心企业对资源和物流服务流程的整合能力 核心企业应当利用其特色业务、知识产权和企业品牌的优势,提高对物流资源优先整合的能力;利用企业管理、设施和信息的优势,带动其他企业形成合理的社会物流协同体系;利用资金与经营的综合优势,取得对其他企业的影响力。 3.突出核心企业现代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现代物流人才是物流园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应当采取更开放、积极的政策,引进高级人才,建立专家顾问组织;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物流管理与物流技术开发的专门人才,实施现代物流人才工程,改善人才成长的环境,创造人尽其材的条件。 五、加快推进商业信息化进程,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南宁市商贸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应用是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组成部分,是南宁市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与重要标志。 南宁市商贸业信息化建设有了初步发展,各大商贸企业已初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经营与管理中,但应用水平不高,有的计算机只起到了收款、统计和财务结算的作用,计算机还不普及,不少中小商贸企业还没有计算机。信息平台、计算机联网、信息资源共享还有较大差距。所以必须加快推进商贸业信息化进程,使南宁市商贸业成为信息基础设备完善、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服务便捷、电子商务活跃的朝阳产业,进一步提高南宁市商贸业现代化水平。 (一)南宁市商贸系统信息化建设 利用南宁市现有信息平台,对商贸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1.基础信息建设阶段 根据商品标识规范化标准,对商品实行统一代码和分类,借助已有信息平台建立商贸流通业专业化的关系型数据库,对商贸流程管理、核算管理、商品周转、商品标识、税控监管等信息进行记录、存储,提高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基本改变“信息孤岛”现象。 2.信息整合利用阶段 在完善和健全商贸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商贸地理信息系统,承载供应链定位管理流程与物流配送系统,扩大电子商务应用范围,实现规范采购制度、跟踪优化补货作业、普及品类管理,为流通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发布流通效率信号,并进行流通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基本建成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 3.商业流通信息预警、预报、预测阶段 在商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构建商业安全预警管理功能模块,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制度性预报、预测、预警市场动态,支持市级商贸系统的运行调控与宏观决策。反映流通产业发展状况,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服务于一、二产业,促进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及时发挥应急反应信息系统的作用,服务于城市防灾减灾工作。 (二)重点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重点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根据商品统一分类标准和标识,建立企业的商品数据库和OA系统,运用计算机、POS机和税控监管机等对进、销、存、资金流转、财务等营销过程和人力资源配置进行自动化管理。真正实现信息管理向生产力的转化。到2005年,大中型商贸企业要普及计算机应用,大型商贸企业实现电脑化管理。到2010年,全面推进信息开发应用,提高商贸企业信息处理能力。推广单品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网上采购、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等信息管理技术。 2.企业信息平台与南宁市商业信息平台链接阶段 将企业信息平台与南宁市商业信息平台链接,进行动态信息交换,做到信息共享,并实现由满足简单业务向提升企业竞争力、由基于企业内部管理向基于网络的供应链管理的两个转变。 3.鼓励商贸企业与高科技企业联手,快速进入电子商务实施阶段 鼓励有实力的商贸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电子商务。扶持优势企业做大规模,成为网络与实体相结合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三)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 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应该与物流园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1.初期硬件规划与建设阶段 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的过程中,根据物流园区的发展目标和核心业务,设计与其相配套的具有智能化的硬件设施(如:通讯网络、监控设备、自动报警和消防装置等)的指挥中心、仓储中心和安全管理中心。根据物流的最佳行运路线设计园区内及其与外部联接的道路和出入通道,在停车场设计自动计时和收费装置。 2.软件配置与安装、运行阶段 根据物流园区的主要业务类型设计、安装、开发可多户并行应用的网络平台数据库。设计物流数据库共用的物流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报表格式、调用与查询条件和方式。设计数据库授权级别与数据保密措施。建立应用规范,进行数据库应用和管理培训。 3.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阶段 统筹考虑构建园区整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和物流配送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在与物流数据库链接的同时与南宁市以及国家主管部门商贸管理系统链接,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监管,真正实现运用信息资源及其增值空间提高物流生产力。 总之,推动商贸业信息化进程应该把南宁市商贸业现代化目标与信息化带动商贸业现代化的实现方式统一起来。到2005年争取电子商务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2010年达到5%,使其成为南宁市商贸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六、发展宾馆(饭店)业 宾馆(饭店)是南宁市商贸服务业的形象标志和窗口,目前已具有较好的基础,但区域分布不够合理,季节性、大型节日接待能力不足和高档次的宾馆少的矛盾较突出,这与南宁市作为东盟博览会举办城市的地位是不相应的,2004年要完成对全市30家宾馆(饭店)进行改造,提升档次,增强接待能力。同时,要适度兴建一批星级宾馆、酒楼,提升南宁市城市现代化水平,以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在城区规划建设3-5家五星级宾馆,以满足国际性会议和大型活动接待需要,每个县城规划建设1-2家三星级以上宾馆,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并规划在白沙大道、高新技术区、大学园区、安吉大道、沙井大道、富宁路、金桥物流园区、堤路园、琅东、邕宁仙湖开发区、沿海经济走廊、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思湖新区等建设一批星级宾馆(饭店),以适应大南宁发展会展、商贸、旅游等需要。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