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日本政府“IT战略”的推行,日本的许多大型超市看好互联网这一舞台,竞相开展“网上超市”业务。西友是日本著名的连锁超市,也是较早开设网上业务的公司之一,为了体验网上购物的感觉,记者决定去西友网站(www.the-seiyu.com)实践一番。
第一次网上购物经历
西友网站的介绍上写着,网站实行会员制,任何人经过简单注册均可成为会员。即便不是会员也能购物,不过就享受不到每天的特价服务了。网站全天候营业,但是送货时间截止到下午5点,最短送货时间为3小时。如果商定的送货时间顾客不在,顾客可以到指定商店去取。
记者用一分钟完成了注册,由于已是晚上10点,送货时间只能选择第二天了。而后进入购物页面。虽然商品有6000多种,饮料、点心、蔬菜、肉类,林林总总、花花绿绿,但记者不为所动———既然是试验性购物,就买最便宜的吧。屏幕左下角有个每日特价的广告,点击进入。第一件商品是琦玉县产的菠菜,一袋200克,88日元(100日元约合6.7元人民币)。就是它了,买两袋吃涮羊肉用。点击菜篮子的图标,右侧的购物清单中出现“菠菜两袋总计176元”的字样。其它特价商品还有1980日元5公斤的秋田大米,88日元一个的西红柿,一律不看了。结账时总计709日元,其中500日元是送货费,只有买够5000日元才免费送货,另外33日元是在日本购买任何商品都必须交纳的消费税。掏709日元买两袋菠菜有点心痛,但这毕竟是记者首次在日本的网上购物经历。
第二天下午3点,记者站的门铃响了。开门一看,果然是西友的送货员。小伙子很有礼貌,人也很精干,嘴里一个劲儿地说谢谢,看着记者翻钱包找零钱的样子,便不失时机地建议“以后用信用卡付账会很方便”。菠菜虽然贵了点,但模样还算“周正”,没有什么坏叶子。可能真像网站宣传的那样,有专门人员为网络顾客把关,挑选质量最好的商品。
网上商店开了不少
据报道,西友网站的会员现有2万多人,其中80%是家庭主妇。西友网站购物部的阿部浩之说,网络购物很适合生活紧张、没时间去超市的顾客。周末一般全家外出旅游,到西友网站买东西的人就特别多。
谈到利润问题,他说,西友今年的销售额总计4.5亿日元,与整体业务相比还很少。通常一天有50件订单就能维持收支平衡,可全东京12家网络店铺只有部分达标,不过明年西友网站有望实现扭亏为盈。“我们的目标是年销售额100亿日元,达到店头销售的1/3。”
西友的预测或许能够实现。日本政府预计,到2003年日本电子商务市场的销售总额将由2000年的8240亿日元猛增到13万亿日元。其中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市场将增长50倍,为3万亿日元。正是看中了电子商务的大好前景,众多投资者办起了网络商店。大型连锁超市Jesco、日本打折店等都开办了遍及全国的网上购物服务。
不过网上超市生意并不好做。除了受全球经济衰退的打击之外,日本民众对网络购物的不适应及其本身的运营机制也制约着网络超市的发展。像西友这类与传统超市相结合的网络超市,网上商品的品质和价格都与传统超市一致,比较容易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发展还算可以,而一些纯粹的网上超市就因为解决不好物流、资金流等问题而败下阵来。
去年春天日本第一家专门性网上超市“E—便利店”开张时,社长黑泽义浩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快就会关门。拥有日本软银、尤尼集团等股东的E—便利店是纯粹的无店铺网上商店,商品有4000多种,以新鲜食品和日用杂货为主。黑泽义浩曾信心十足地对媒体表示,随着日本进入高龄社会及更多女性参加工作,上网购物的人将不断增加。“身体不适不用出门也能买到新鲜食物,体积笨重的东西送货费仍很便宜。这些都是网上超市的特点。”他宣称,E—便利店头一年销售额就可达6亿多日元。
可E—便利店年终决算的销售额连预计的1/3都不到。完善物流网的投资超出预算,营业范围大受局限,新鲜食品卖不出去,只好烂在库房里。累计的赤字比销售额还高,达到3亿日元。从今年7月起,E—便利店开始与连锁超市“丸正”合作,新鲜食品同时放在店里卖,结果从网上订购到送货到家的时间却因此而延长,网上销售业绩仍不景气。眼看着赚钱无望,拥有27%股份的尤尼集团决定退出,E—便利店就中途夭折了。
关张的网上商店并不止E—便利店一家。美国亚马孙书店出资的日本BOL网上书店每月销售额不到5000万日元,不够维持日常运营,只得在10月份停止网上售书。专卖CD的“城市活力”网站,同样因为生意惨淡而关门大吉。乐天集团开办的日本最大的虚拟购物中心“乐天市场”一度曾有5200家商店加盟,但现在平均每家销售额只有80万日元,许多商店纷纷退出。
尽管网上超市破产的很多,但仍有新生力量陆续加入进来。他们为了生存想了不少新办法。日本耐克公司从10月底开办网上运动服装专卖,让顾客自由设计式样和选择颜色。无印良品在网上征集消费者意见,根据顾客心理设计网络销售方案。可以预见,今后网上超市的竞争和优胜劣汰将更加激烈。(人民网 记者 管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