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联集团启动二次重组 引进外资是个趋势
来源:
联商网
2004-03-19 09:45
由上海政府推动并一手打造的百联集团这艘商业航母自下水,便吸引了境内外无数强烈关注的目光。弹指一年间,如今百联集团如何进行新一轮的重组?昨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获悉,百联集团二次重组的核心是吸引外资。目前百联集团与沃尔玛、玛莎等这些国际商业巨头正在就价格、股权比例等条件进行互碰。
大势所趋
当记者就百联集团引进外资事宜向上海国资部门权威人士求证时,一直很谨慎的这位权威人士并不讳言:"完全有可能,引进外资应该是个趋势。"
首先,引进外资有利于实现国有资本的效益最大化。第二,通过引进外资,将国际商业营销的先进理念以及商业业态的各种标准带进百联集团,会极大推动百联集团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推动其冲刺世界500强企业。第三,随着外资的进入,百联集团的商业服务质量将进一步提高,一些产品的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消费者将得到更大的实惠。
百联集团当初是由上海四家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归并整合而成,集团组建后整合的效果如何,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如果百联集团整合的基础尚未夯实,就进行产权制度层面的二次重组,是否会形成国有资产减值以及进一步产生新的问题,同时对外资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对于这一敏感问题,该权威人士表示,现在百联集团既然对外提出引进外资,就意味着集团内部的重组整合可能基本到位。该人士强调,百联集团引进外资的时机已经成熟。
2004年,上海已启动国企产权改革的破冰之旅,前不久,上海电气集团率先迈出了改制的步伐。作为商业航母的百联集团悄然却紧紧跟进,既与上海国有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相吻合,也体现出百联集团董事长张新生一直强调的希望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引进外资,实现产权制度改革,将为百联集团带来公司治理的变化和体制的调整。
与谁牵手
要做中国沃尔玛和家乐福的百联集团,究竟会与哪家跨国巨头牵手,颇为牵动人心。是沃尔玛,家乐福还是玛莎?抑或同时吸引几家外资进入?
这要看百联集团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商业界资深人士向记者指出。经过第一次重组,百联集团形成了由连锁超市业百货业和生产资料业构成的主业架构,目前,企业正大力发展连锁大卖场这一业态。这种状态下,百联集团引进外资希望合作者能够带来什么?
如果百联集团引进的合作伙伴与其同属相同的业态,尤其是与过去的竞争对手握手结盟,说明百联集团将来的发展定位是希望走出上海以及江浙的区域市场,加快向全国市场拓展,进而走向世界。如果百联集团引进与其业态不完全相同的跨国公司,意味着企业的发展目标首先是占据本地市场。
百联集团与家乐福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不大,该商业界资深人士用了排除法。百联集团所属的联华超市股份公司已经与家乐福进行了合作,两家企业在上海共同组建了联家超市有限公司,这种背景下,再合作的冲动减弱。相比而言,名列世界500强中商业企业之首的沃尔玛似乎更令人心动。
"这也不一定",该商业界资深人士颇为冷静。他说,从百联集团今后主营方向来看,连锁超市是其中一种业态,但连锁超市的未来利润增长空间不一定很大,百联集团今后可能更应该加快连锁专卖店这一商业业态的发展。另外,从沃尔玛进入的角度来看,与百联集团合作,可能会加快其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但其对百联集团的资产情况、受让价格等条件,可能会提出比较苛刻的条件。
突破重围
中国商业零售业全面开放已进入倒计时。中国一大批商业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今年12月11日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年底商业零售业将全面开放。
中国商业企业何去何从?商业部副部长张志刚日前明确指出,要构建中国大的流通体系,必须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发展我们国家自己的"商业航母",国家力争在5年至8年内,培育出15至20家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商贸流通集团,百联集团当初组建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中国的商业航母,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此情此景下,肩负着使命的百联集团如果能够与外资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无疑将加速企业前进的航程。 (消息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