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市确立商贸发展规划
来源:
联商网
2005-01-14 11:26
规划核心:一中两翼两三角
金华拥有义乌、永康两大国字号交易市场和背后广泛的产业基础,这是金华商业有了辐射全国的亮点,课题组认为技术创新和现代商务服务支持,是保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故商业规划中不仅对所辖县市的商业做了发展考虑,更明确提出把金华建成浙中西部的区域性商务中心城市,是金华城区商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中”指市级商业中心:江北老城区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建设成为市级中心商业区,未来发展重点在于结构调整,核心是以后街、西市街、新华南街、文化路构成的“王”字形商业板块,实现“特色化、差别化、专业化”为主线的错位竞争,重点扶植一处面积在60000-80000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市区商业中心以服务“浙中西中心城市”为经贸特征,是大金华集展览展示、洽谈交易、办公居住、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对外活动中心和窗口。规划中市区现有南北两大商业中心将从现有位置向外拓展:预计从2010年后江南商业中心将随城市南进向湖海塘转移,拟在湖海塘建设30000-40000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江北建设以旅游商贸和高教商贸为特色的商业中心,分布在迎宾大道两侧的商业区块,远期向罗店发展形成提供游、购、娱、吃、住等全方位的旅游商贸中心。
“两翼”指金东新城商业中心:位于金东新区行政中心东面的240亩面积的现代商务服务区,规划两条商业街,并计划在仙桥建设会展中心;婺城新区商业中心:婺城新政府以西白龙桥一带,以发展现有支柱产业为基础建成的商贸区,拟建设30000-40000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及其它满足本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商业设施,形成城西的现代化区域商业中心。
规划指出浙中建材市场搬迁后,现飞机场地块可以在较高起点解决未来金华商务发展的交通拥堵问题,区内便捷的交通、广阔的绿地有望吸引海内外大型企业、公司、财团安家落户,并有效衔接市区与金东新区,服务金华六大支柱产业和义乌、永康两大专业市场,给未来的浙中西商务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发展空间。
“两三角”指两个区域商业中心:金三角经济开发区拟建设60万平方米的商贸物流配送中心,近期商业规划面积4万平方米,辐射孝顺、鞋塘、傅村;金西经济开发区的商业规划以服务西部工业生产为主,满足洋埠、汤溪、罗埠等中心镇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八方视点
金华市规划局规划设计处处长王海林:市区南北现有的商业中心正在迅速放大,规划中要考虑如水门地块、工商城的改造提升,对现飞机场地块要保留城市公建所需余地。对象花鸟市场这样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能够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商业项目也要给予倾斜考虑;
金华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吴伟年:建设浙中西中心城市,有“名分”更要有“能力”,不可否认眼下市区商业有的欠缺活力,编制规划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商贸辐射,培育外来零售业,让市民享受更多“一百、中洋、福泰隆”这样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国家商务部战略咨询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院长何明坷:金华做的这个战略规划,重点是行业规划和网点配置,政府管流通不是要走计划经济的老路,不能“配置”资源,而是通过机制调节引导资源“配置”,解决新形势下如“专业化与一体化、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的矛盾。
浙江省建设厅高级规划师章济宏:金华编制商业规划走在浙江省前列,要注意贴近浙中西中心城市,放在四省九地市和长三角的背景下考虑,规划提出以后将对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设施采取预审听政,那么对接近指标的商业设施也得有原则性意见,这样可操作性更强。
浙江省经贸委内贸办助理调研员陈如长:现代商业是需求决定经营,经营决定生产,金华商贸规划从本地需求出发的同时,也可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考虑煤、油、电的战略储备,这样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可以掌握先机。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学院副院长郑勇军:金华的邻居台州正在打造浙江第四城市群,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和沿海高速的互通,其未来发展咄咄逼人。金华提出“商贸+物流”的战略建设商贸腹地,有望拉动金华制造业的发展。
第一百货公司副董事长倪伟:企业重组以后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为金华市民建设一个值得自豪和适合金华消费的百货品牌,经过两年的运作第一百货今天已经英姿初现,调整后我们从近千家品牌中筛选出“北京同仁堂保健品、香港六福珠宝、韩国依恋女装、欧莱雅化妆品、肯德基”等,在一百开设旗舰店,就是要借助这些业内外公认的重量级品牌和第一百货的服务,重新打造金华商业的辉煌。
中洋超市董事长胡有伟:规划提出了金华商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思路,这方面中洋超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作为金华最大的连锁业态,目前中洋不仅建立内部局域网,收银环节全部实现POS系统,还率先在29家门店实行网络购物和电话通知消费,通过整合连锁经常、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流通产业。
立体化消费改变婺城商业格局
传统商业中心变脸
西市街自古以来就以繁荣的商业闻名,作为第一代商业中心,这里沉淀了上百年的知名度和经营积累,引得众多大牌商家到这里分一杯羹。这块寸土寸金的传统商业中心,临街开铺、沿路为市,对市民具有特殊的亲和力,不仅铺位昂贵如金,随着消费时代的变迁,西市街上的商业业态也在不断蜕变:主题百货、超市卖场、专卖店、连锁店此起彼伏。
为了承载更大、更高层次的商业空间,承担着旧城改造重任的两街商业中心、中华广场脱胎换骨,与人民广场的新竣工前后呼应,第一百货、金茂大厦、四世一品环绕四周形成西市街商圈,加上建设中的锦绣金华、时代广场大型购物长廊,形成欣欣向荣的金华新一代商业中心。据悉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金华市区南北新增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零售商业设施就有12处,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加上已有、改建和在建的市区大型零售商业设施总面积已经达到30万平方米,老金华眼中的西市街与今天的金华商业发展已有天壤之别。
零售业态“上天入地”
随着城市中心交通压力的增大和消费能力的放大,传统沿街为市的生意经已经受到挑战。如何承接前代商业中心的繁荣,顺应现代商业潮流,创造全新的商业文化,使之不愧为第二代商业中心的美誉,成为金华商业企业的历史责任。
金华市民的消费档次在不断提升,消费者开始追求品牌、服务、环境等商品实物之外的消费文化品位,享受愉快的消费过程,因此引入品牌商家、实力商家十分重要。而诸如中洋超市中华店、人防家具商场这样越来越多包括地下超市、空中消费走廊在内的商业模式,正在上演着金华商业新世纪的财富神话。
“一般而言,商业运作必须以市民消费习惯和常见的消费形式为基础,剖析近年来市民的消费形态,不难发现一种新的立体体验式消费正成为时尚。”第一百货的企划经理告诉记者,如今金华的商家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沿街开店模式,在6楼、7楼开起了专卖店、休闲馆,市民的消费需求更趋向立体化:要求商家提供满足精神和物质全方位需求的消费空间,使购物、用餐、品茗、休闲、娱乐及观光游乐活动,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有机选择随机消费。
未来金华需要更多商业业态
近年来金华商业的题材越来越多:浙中西中心城市、金东婺城新区、浙江第二旅游集散中心、山水生态城市等都为这座八婺古城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于与普通市民密切相关的消费形式,商家也在不停地探索。
福泰隆老总方树安认为,消费者按照购买力、社会阶层、年龄、心态、文化背景等,形成不同层次的消费圈,市民消费习惯的改变迫使商业零售企业在市场细分、业态更新、商业运作等多方面都必须进行新的思考。
新形势下消费意识趋向被动,消费者往往被优美惬意的购物环境推着消费,商家通过发掘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增大随机消费比重。金华市民消费行为出现立体化、个性化趋势,对消费的商品“喜欢”超过“实用”,甚至对一些名牌商品形成品牌依赖和消费惯性。方树安认为,这些消费习惯的变化,必然要求商业经营改变观念,应对升级后的消费需求。就目前而言,不管是西市街商圈,还是宾虹路商圈都无法全面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未来金华需要更多的商业业态满足新的消费潮流。(厂长经理日报 方令航)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