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2006零售创新策略高层对话(一)
(图为对话现场)
对话嘉宾:
IBM大中华区零售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 陈明华
名轩餐饮总经理 陈大宁
国大连锁董事长 田彦平
联华超市CIO 陈爽
北京翠微大厦董事长 栾茂茹
山西万民药房总经理 乔海平
●栾茂茹:创新的体会,结合地方特色,围绕当地消费群体。最重要的是观念的创新、理念的创新。理念的创新需要有技术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来支撑。在创新中同时又需要坚持一些什么。
●陈爽:创新是生存的问题,不单是锦上添花的问题。创新的过程是非常痛苦,需要建立在对以往的否定基础上。需要下定决心,创新过程中要勇敢的否定过去。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多借助外力,很多创新是在借鉴别人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
●田彦平: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总动力。
陈明华:今天下午邀请到零售企业的老总跟大家探讨一下零售豪门盛宴 共论创新发展,今天很荣幸且到名轩的陈大宁先生,他是作为在上海已经发展到很多地区名牌餐饮的老总,第二位是河北国大连锁创业有限公司田总,河北国大现在处于在河北省便利店的龙头企业,很高兴田总为我们介绍一下他的公司。中间这位是联华集团的CIO陈爽女士,作为国内现在最大的零售企业,一会儿也会请教陈总过去几年的发展,以及在创新发展路上的介绍。很高兴邀请到北京翠微大厦的栾茂茹女士。还有一位是山西万民药店的乔海平先生,万民是药业里第一家做到全国连锁、全国联产,而且也开创了平价药品卖场,这也是药品行业创新的做法。很高兴请到五位老总跟我们交流一下在不同业态中他们做的一些事情怎样带动创新。
我先抛出一个问题,请各位老总回答。谈到创新对于零售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创新才能与众不同,产生差异化,取得差异化的优势,实现蓝海战略。倡导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运作模式,有不同的创新思维,我有请几位老总谈一下。
乔海平:很高兴与这么多大企业的老总在一块儿聊这个话题。我是来自山西万民药店,我们是03年开始做平价药房,现在做到5个省,17个店,去年销售大概是5亿左右。关于创新这个话题是所有企业老总都关心的话题。创新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是使命的创新,作为一个企业到底要给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万民药房感觉长年患病患者负担比较高,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得了这个病基本上都得服药,但是服药的成本比较高,找到了我们的目标客户,同时我们的责任是降低他们的健康成本。所以有了使命的创新,就有了战略定位、就有了目标顾客,可以为这些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东西,企业赚钱就是肯定的了。这是我的观点。
陈明华:这可以证明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路开拓的蓝海。
(图为北京翠微大厦董事长 栾茂茹)
栾茂茹:创新这几年实时都伴随着我们,另外经营者和零售商业是在讨论创新什么、继承什么,在传统优秀中怎样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创新。对于创新的认识从我自身来定位是最先进的、最不为人知的、最不受大家重视的结合起来,这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创新点。就跟我们国家的几大菜系,有传统的美食,在保持优秀特色的同时最忌讳的东西不能乱拼乱搭,现在菜肴引进一个地方菜一定要结合地方的消费群体,围绕着他的顾客群,如何以消费群体为中心的创新。如果脱离了这样一个大的概念,创新就容易昙花一现。我也非常赞同,作为一个企业的创新跟他的事业和追究目标非常重要,在创新的诸因素中,观念的创新、理念的创新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任何事情没有新的理念、新的观念,总是沉浸在传统观念中,不能从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就不能够出创新的措施、办法。所以在创新诸多因素中就是观念创新,有了好的理念,再加上你的责任感可以进行有效的实施。我是做百货的,在千店一面的同时,在价格战的同时,在竞争的同时,怎样把百货店进行创新做成品牌店。在创新中由于96年涉及了错位经营,在市场经营中要跟我的伙伴、对手怎样共同营造公主坟商圈,首先的理念创新就是要错位经营,要找出主题经营。还有要想让公主坟那一代繁荣起来,在创新中还是理念先创新。理念创新了,方法手段就完全不一样了。理念创新要支撑技术创新,作为一个企业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来支撑企业理念的实现这也是创新中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们这个企业在96年创建时同传统的管理体中破坏性地创新,可以说翠微的管理模式在理念上、制度上、方法上、手段上,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破坏性的创新。使全国的零售竞价方式一改竞价方式,翠微这么多年的店庆96年设计方案、97年的应用,到今天已经九年了,店庆已经作为消费者的品牌深入人心了。规律的东西怎样在创新中不遭到盲目追求创新的破坏,这也是创新很好的一个结合点。
陈明华:谢谢栾总,错位经营也是创新中的一块。看一下陈总这边。
陈爽:我是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技术总监,谈到创新我有一个比较大的体会,创新一直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因为我们是一个多业态的公司,有大卖场、有标准超市,还有便利店,我想谈一下标准超市的创新。这是91年创立公司时最早的业态,随着国外企业大卖场这个新的业态带进来之后,便利店起来之后,标准超市受到这一大一小的夹击之后,从便利性、灵活性来讲比不上便利店,超市就变成不上不下的业态。创新对于我们来讲不是锦上添花的事,而是生存的问题。如果对标准超市不进行创新的话可能就会面临着灭亡的结局。我们在五六年前非常强烈地意识到标准超市必须要进行转型,中心定位,进行业态创新才有可能进行发展。
这个创新的过程应该说是非常痛苦的,首先创新要建立在对以往的否定上,以往面向的客户群比较中低端、年龄层次比较高、年龄比较大的客户群,可能就不是我们最终吸引的对象,因为这部分客户群逐渐在向大卖场流失。会不会吸引不来顾客,连这一部分顾客也消失了呢,这是破坏的一个代价。
第二是在创新过程中要多借助外力。中国人模仿学习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很多创新其实也是在学习别人经验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匀速带到企业中进行创新。我们一直在探索超市贴近于居民区、贴近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我们认为发展它的生鲜应该是有出路的,生鲜其实是超市里最难经营的部分,就向其他地方学。一开始我们自己也做了新的生鲜的创新店,后来发现还是有问题。在不到两年前和日本一家公司合作,把我们标准超市中的一家旗舰店,在上海港汇广场下面的旗舰店进行全面改造。我们到日本发现日本超市里的生鲜做的非常漂亮,在合作过程中就请日本帮我们从店的整体、商品结构、店的陈列、布局进行整体设计,最后这个店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同时还有另外一些生鲜店,我们至少摸索出了三年,摸索出了一些形式,但是推广起来有困难。直到去年我们终于摸索到一套新的生鲜超市的模式,今年就开始全面推开了。我们的体会是如果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办法生存。第二创新过程中要勇敢地否定自己的过去。第三要借助自己的外力。这个过程大家要耐得住寂寞,有多少次的失败都不要放弃。
陈明华:我去过港汇的超市,真的不一样,那里的生鲜很吸引人。
田总: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涌动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创新,维持不变的话肯定不会长久生存的。我所在的公司河北国大我们的品牌是36524便利店,含义是365天,24小时的服务,这恰恰符合了便利店的业态。这个品牌在石家庄直营店130多家,加盟店有50多家,另外随着去年下半年的推动,在石家庄郊县衡水地区已经发展了400多家农家店,总的店铺数相当于600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感觉到没有创新是不能发展到今天的。
我们这个便利店起家时比较早,第一家便利店在97年,那时在石家庄来讲,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为什么进入便利店这个行业?当时我们集团一个合作伙伴,在台湾做过便利店,他觉得台湾的711做的很好,卫泉也做了,但是后来失败了。从711的经验来讲觉得便利店应该是可以发展的,用他们的话讲开便利店就像开印钞厂一样。当时的便利店在石家庄开到十几家时,从商品量度、商品来讲在石家庄很有冲击力。但是好景不长,第一,人们生活水平不太适合。特别当时便利店的选址主要选在社区,好多老百姓对便利店的价格就不接受,在这种基础上台湾专家在这边工作了一年左右就走了,在这之后我们认真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确确实实台湾专家给我们留下很多经验,但是也有教训。在这个教训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首先把便利店的选址,在二线城市,在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便利店选址选在什么位置上是很重要的,后来经过多方面调查选址在人流比较多的,酒店、娱乐商圈、商住两用的、办公区域,开在这些位置上便利店的效益就会比较好。同时便利店的毛利率才能提高。这些地方针对的是白领,白领对价格敏感度不是太高,急需、必须的,来了之后马上就能够拿着走的,在便利店一两分钟,甚至是半分钟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而不用像去超市那样排大队。在产品组合上也是根据顾客的需要做了一个很好的调研,增加了一些服务性的商品。比如说现在手机的拥有率是很高的,现在缴费除了去移动、联通服务大厅之外,还有一些银行,但是去银行的话还要排半天队,银行还不愿意收这个钱。我们推出联通电话、移动电话、固话的充值业务,因为我们店铺密度比较高,大大方便了这些消费者。现在光手机的充值业务一年就能够达到好几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笔生意,应该说积少是成多的。另外在商品组合上还有速食业务的推广,北京的711很好,是我们的榜样。在石家庄一开始推出来的是休闲速食。像煮花生、茶叶蛋等等。对主食来讲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从开始台湾人带过来,一直到现在销售推不开。现在711进入北京之后,我们组织从店长、领班店长、高层领导多次到北京考察711,一是毛利率高,另外这是快速消费、反复消费,目前我们逐步在我们便利店开始推出主食速食的业务,还不是太普及,但是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了。
我说这个例子是想说,作为零售业来讲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所以创新也应该是灵魂、是基础。
陈明华:谢谢田总,从店铺的选址跟商品组合的创新也是我们应该多多学习的。陈总名轩怎样做到餐饮行业的品牌。
(图为名轩餐饮总经理陈大宁)
陈大宁:我觉得创新是一个非常时髦的名词,我从事食品加工出口,做餐饮业已经20多年了。在这个行业中也有点儿名气,我想对创新谈谈我痛苦的感受和成功的喜悦。创新别看是一个很时髦的,创新也会很失败的。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在餐饮上搞了两个企业,一个是针对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用我们十几年加工出口的经验,和我们自己拥有的大型出口加工基地,对虾、深海鱼的出口基地,我们研发出一套中国完全没有的快餐产品。当时的口号是“没有禽流感的恐惧,没有口蹄疫的恐惧,不用担心高脂肪”。第一家店成立时打出这样一个招牌,而且我们投入的设备,装修出来的店面和我们的产品,我们举行了很多品尝会,一直认为我们的口味比肯德基、麦当劳好得多。而且因为这个举动引起肯德基在夏威夷西欧会议上的重视,现在来说应该是一个创新。因为快餐我们用的汉堡包、面食全部是用对虾产品,加工产品很便宜、口味非常好,肯德基的老总带人到我们的店面来吃,感觉怎么那么好吃,我们怎么做也做不出来。麦当劳产品研发中心经理也看了我们的产品说他们研发不出来这个产品。但是很痛苦,好吃,讲一句上海的土话,很多客人说你东西好,但是来的客人所消费的就养活不起你这个企业。到现在肯德基接来我们的理念,要我们的加工厂为他们生产产品,认为我们这个创新的概念非常好。给我一个感受创新是很痛苦的东西。
另外我们开了另外一个餐厅的品牌就叫名轩,结合我们多年餐饮的经验要搞一个高端消费的品牌,根据我十几年社会上的经验,餐饮业定位必须要很明确。比如现在在上海每天有130万人次在外面吃饭,一家餐厅不可能满足130万人次所有层面的喜好,因为就餐的位置、客人是不同层次的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消费能力和习惯,所以必须要有很明确的定位。当时我选择最高层面的定位,大家会想到香格里拉大餐厅等等,这些正规场面比较拘谨的,更多高端消费是在一种很轻松、幽雅的环境中进行的,我们研究了这个层面的特点,定位定在最高层以后就从四方面进行选择。
一个,环境是高雅的环境,花园别墅的环境。很多人会误解,高端的话肯定装修的是金碧辉煌,通过我自己的感受,和我对定位的理解、我的研究,我所选定的中国每个地区最高层面的消费层次,现在在大连、北京、天津、青岛、常州、宁波、上海都有我们的店,在定位上取得很大的成功。这个地区最高层次都很喜欢到我们店里吃饭,对我们的食品也是赞不绝口的。而且在这些群体中他们口口相传,都把我们这个产品列为他们举行高级宴会都会考虑的地方。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女同志,打个比方说,我在店里开会时说的,女孩子们要去买包,她脑子里肯定会想到LV,是不是去是另外一回事。男孩子要送女孩子包也会想到LV,是不是买是另外一回事。我们要做到那些高端人群想请客的话要去名轩。这其实也是一个创新的概念,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中国餐饮里当然也有很多成功的,像我们这样的也不是很多的。要达到创新的目的还有很多内涵来实现。品牌定位之后就实行“四高”原则,第一是高雅的环境,第二是高品质原材料的采购,第三是高品位的出品,第四是高端的服务。用这“四高”来为我们的消费对象服务。在这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
创新对我来说有非常痛苦的地方,也有非常成功的地方。我还想讲一件跟创新有关的事情,这是每个创新企业要考虑的问题,我曾经承担过上海交通卡的股东,上海的交通卡在全中国是最成功的。这张卡在所有的公交系统,地铁、轻轨、出租车、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加油全部是通用的。当时提出一个创新的观点,现代化城市的人身上要有三张卡,一张是银行信用卡,一张是医疗社保的卡,还有一张是交通卡取代。交通卡涉及到便利店,要消灭老百姓口袋里的现钞。尽管这一想法没有能够实现,但是他依旧是一个创新的想法。但重要的是:一个好的创新的理念提出来必须要考虑周围的环境,是不是能够达到创新理念所具备的各种条件。谢谢大家。(未完)
(联商网现场报道)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