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望:M&A兼并的一些程序和案例
本文为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奚望先生在2007并购重组国际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首先感谢会议主办方组织此次活动,非常荣幸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今天讲的题目是M&A兼并的一些程序和案例。首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想知道我们来的这些人,有多少知道汉能这个公司,请举一下手。估计也就是30%左右。看来还是有进步,上一次的会议演讲,我问一下大概有20%左右,今天还是不错。还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今天来的这些人事,有多少是企业家?有多少是专门搞M&A财务顾问的?看来大概有20%的企业家,做财务顾问的更少,其他是不是都是律师、中介机构,政府部门,搞不清楚其余的人都做什么,50%以上的人搞不清楚为什么参加今天的会议。
今天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做一下广告,汉能是专注于中国,主要和美国,跨境高科技行业和投资银行业务的领先的中间市场,主要从硅谷,美国为背景,一般是留学生、创业者,以前做过投行的,不管是留学生也好,或者在香港、美国,中国人搞的对于高科技有背景的人,其中一部分人,像我自己做过投行,也做过创业,所以对跨境做高科技的,跟企业家一起做投资公司,卖或者买公司,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做得蛮开心的,因为愿意做这个事情,所以做得很不错,应该是国内前几名。其他情况大家可以到我们网站看一下。
我们讲一下我们的业绩,最大案例就是框架,我们卖给分众,卖的过程当中是作为独家财务顾问,这个项目由我来主持做的,所以今天我讲的案例就是媒体,也是我们所谓的创牌子的项目,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项目,最牛的项目,是05年最大媒体收购,也是历史以来第二大。还有几个比较大的收购案子,一个是飞通也是很大的,最近过做了一个叫旺旺,卖给了美国公司,我们做独家顾问,这是M&A行业。
私募行业,我们也做得比较大,文斯,猫扑,迅雷,这三家恰好在06年被评为前50名最有希望上市成功的VC企业的前五名,其他另外两名一个是第一名的展信,一个是易才,后面是猫扑,都是我们汉能的客户,另外两家是没有财务顾问,前五名是我们汉能百分之百的市场占有率,我希望在07年看到有50%的占有率,我们拭目以待。我们第一季度已经打响了第一炮。
我们讲一下框架媒体的案例。首先想问一下在座一些想卖企业的企业家,你们卖企业或者买企业,你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嘉宾:
我觉得最关键还是关心市盈率。
奚望:
刚才都提到最重要的是价格、估值,卖什么价钱,是现金,还是股票,一年还是两年,还是明天就可以走人,给我现金,一手钱一手货,看来大家共识就是价格是最重要的。这个观点我个人认为是正确的。企业家卖公司最关心的问题是估值。就是说我这个公司到底能够卖多少钱,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最关键的问题,往往企业家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公司值多少钱,就是为什么他们要有财务顾问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大银行,高盛也好,瑞士银行也好,还有其他银行也好,能够做这么火,高盛每年这么多钱,一个季度赚好几十亿美金,就是因为它做公司,自己资产非常宝贵的时候,因为它们专业不熟悉,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价钱值多少,说句实在话,投资银行也不知道真正值多少,但是投资银行比其他企业家更专业一些,至少会给一个比较接近于真实价格范围的估值,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企业家卖公司的时候,愿意付这么多的价钱来雇我们。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对于90%以上,如果请顾问来做的话会卖得更好,条件也更好。这是我讲的一点。
实际上,我今天演讲的开始,我可以简化一下,买卖公司程序实际上蛮简单的,太复杂的话你们记不住。实际上三个地方:第一是估值。为什么投行要做很多训练,投行并不是不是谁都能做,虽然不是一个科学,是一个艺术,这个艺术有很多的经验和学问,这个要MBA,如果没有MBA的话,要有很好的本科的学位,名校毕业,学习非常优秀的。第二企业策略非常重要。策略包括你卖给谁,觉得怎么给你好的价钱,怎么创造价值,这就是做M&A比做上市更有趣,是一个很好的策略点,光出去卖东西还不行,还要知道行业公司发展的策略,这是蛮重要的,你要是非常聪明的策略家。第三就是咨询,咨询包括你做文件,做调查,到处写卖东西的备忘录,像我们做企业一样,光纸上谈兵不行,还得把东西卖出去。其他就是协议,协议往往有人说要律师来做就可以了,实际上不是,律师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部分,律师考虑只是法律的问题,要有这种做M&A,银行家,在生意上非常有经验的人才能谈得比较好的价格、条件,包括退出机制,无论是股票、现金,还是其他的退出的机制,包括个人以后的条件,都要有专业人员帮你考虑,法律只是一个简单咨询问题。但是律师还要雇。我个人认为银行家是更关键,为什么卖企业付费最高是给银行家,律师赚第二位。今天大家走了以后能记住这三点,就涉及到卖企业最关键的三个步骤。
下面我把三个步骤希望能体现在案例的分析上。首先我问一下,有多少人听说过框架媒体卖给分众这个案例?也就不过20%,我觉得很惊讶,看到我们做的宣传不够。框架媒体是05年媒体里面最大的一个收购案例,业务蛮简单的,实际上很多人都知道,实际上就是电梯里面的平面广告,往往因为是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生意,我个人认为框架实际上是非常好的一个生意,虽然简单,并不是技术含量高,个人认为是分众所有资产里面最宝贵的资产之一,原因非常简单,它更有效。在电梯里面无论是30秒钟,还是短短15秒钟,你没办法逃避,而且它也不像LCD那种一闪一闪的,最后你也不知道号码是多少,说得什么东西,而且有时候有不是那么想看,平面广告不打扰人,观众更会注意他。很多人说平面广告更有效,如果有比较的话,你们可以知道,这是遥遥领先的。
公司的成立和并购的过程,走了这么一个时间表,03年成立,实际上投的时候是04年,我们是第一个投进去的,后来把IDG叫来,我们投进去之后,实际上并不是买新股,买老股,因为有一定的基金,有机构者一些参与,在策略上比较更清楚,团队上更团结,方向更快,绝对领先。在谭总的领导下,当时他做董事长,后来一看这个生意需要他,他们团队底下人也要求这么做,就亲自上战场督阵,到了05年6月份左右生意发展很快,已经开始收购股市了,04年11月份投,05年准备收购更多当时6月份还是7月份,我记不太清楚了,分众上市,因为分众上市之前没有办法做股份。一旦上市之后马上就开始打电话给谭志,问你们那边怎么样,我这边可以动手了,这个对话就开始了,一开始之后我们应该是在8月份收到信息,一个月价钱谈来谈去,他觉得值A的价钱,我们应该谈得更高,我们觉得应该是C的价钱,我们当时觉得我们的生意应该值3亿美金,后来谈来谈去,我们还是有一个妥协,达成一个协议。10月15日正式协议签订,整个作价是1.83亿美金出售给分众传媒。
这个钱不是马上付清的,但是结构有一个最低的底线,大概是9600万,不管我们框架做得多好,有没有盈利,都要保证有9600万,除此之外,继续做一年,如果按照06年业绩,比如说做多少盈利,就乘以11位的PE,如果做5个就乘以55,如果做到更高,就按照11倍的市盈率来算,当然也不是没极限,我们最后设了上线,上线是1600万,就是说如果框架业绩超过1600万,给我们的价钱还是11倍1600万的业绩,整个算一下的话应该是1760万,加上现金一共是1.83亿万,如果做到1800万或者2000万,价钱也是1.83亿,永不封顶,价格已经确定了,这种机制是怎么推出的呢,前面保证的部分9600万左右,只要交易一结束就要给我们,这是一个底线,整个交易量30%是以现金,其余都是以股票,股票价格是以当时签字的前两周的平均价钱定的,当时是24.56元,股票价钱以这个作价。正是因为我们看好了分众的市场领先者地位,我们强强结合,强者加强者,双赢,上市之后我们认为股价会增高,有上市空间,所以投资者和创业者都愿意一小部分现金,一大部分股票,当时这个股票还不是高的时候,是24元,果真如此,交易完成之后,股票开始涨,后来涨到30多,40,50,到最后市场占有里90%以上,所以给分众价钱越来越高,到今天为止,76%左右。中间有超过85%最高价,可以看到整个卖的价钱如果以市值来估算的话,已经超过了5亿美金,按照这样的算法来讲,当时第一是估值,第二是策略,第三是执行。策略就是我们选对了买主,做了这么一个非常大的判断。因为当时我们有竞争,分众想买,还有投资银行,其他投资银行,想说服我们要单独在市场上市,他们理由就是你市场上市之后,你的估值会更高,现在看起来,真正上市的话,三头鼎立,三国互相打价格战,每个也不服谁,互相残杀的话,也未必真正的市值会高于5、6亿美金。所以策略非常重要。选择最强者和赢者大家联手,赢了之后股价越来越高,实际上我们觉得是能做到最好的选择,无论卖家还是买家,都很高兴,这是我所提倡双赢,强者加强,大家都高兴,卖者高兴,买者高兴,投资者更高兴。我们作为投资人和财务顾问也非常骄傲。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