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商业航母鸣笛启航 计划三年后整体上市
昨日,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商联)正式揭牌成立,商业重镇武汉诞生了第一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超级商业航母”。它拥有近20家百货商场,100余家大型超市,近400家便民超市等,员工近6万人,总资产85亿多元,年销售规模达239亿元。
昨日上午,在武汉香格里拉饭店武商联挂牌仪式现场,武汉市委市政府宣布了武商联的党委、董事会及主要职务任命。
武商联负责人称,近期的主要工作是消化3家上市公司的非商业资产,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为3家上市公司提供短期资金支持;支持中百重点发展大卖场、超市业态,发挥规模效应,成为湖北省的龙头,并辐射中西部;支持武商成为华中地区的百货业龙头,重点发展武商摩尔城;支持中商发展百货连锁,与武商形成错位经营。
挂牌仪式上,武汉市市长李宪生提出,希望武商联尽快明确定位,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善武汉作为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力争三年时间后实现武商联整体上市,并最终成为位居全国前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集团。”
挂牌仪式结束后,武商联高层随即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武商联集团党委成员名单:
党委书记:王冬生
党委副书记:严规方、黄绍焱
党委委员:汪爱群、刘江超
武商联董事会成员名单:
王冬生、汪爱群、黄绍焱、黎东晖、郝健、王跃刚
部分董事简历:
黎东辉,男,39岁,现任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商联董事
郝健,男,41岁,曾任武昌区副区长,现任武汉市国资公司总经理助理,武商联董事
王跃刚,男,49岁,现任武汉市节能投资公司董事长,武商联董事
武商联第一次会议速写
昨日,在香格里拉饭店汉阳厅,简短的揭牌仪式结束后,武商联党委及董事会成员就在一侧的贵宾厅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武商联”正式组建后高管层的首次会议内容,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持续一个多小时的第一次会议,并未对外公开。散会后,面对众媒体的询问,与会高管均匆忙离开会场,十分低调。
在记者的追问下,有与会者称,会议主要谈的是相关企业的事,和武商联没有直接关系;还有与会者说,主要谈的是扩建武商摩尔城的事;另有与会者说,这还是大家第一次碰头,时间也不长,主要是见见面,寒暄一下,还谈不上商定了什么具体事项……
不过,据另一与会者称,这次高管层集团碰头,谈的是“武商联”今后的发展运作事宜,商谈的主要内容是高管人员的具体分工,以及初步工作的具体开展和落实。
武商联总经理汪爱群则笑称,一切还只是刚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现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平台搭起来,让“武商联”能迅速运转,开展工作。
“商业航母”主攻四大块:超市 百货 家电 物流
昨天的揭牌仪式上,众人关注的武商联组织架构也掀开盖头。武商联集团设4个事业部,5个职能部门。虽然没有具体说哪几个事业部,但从武汉市市长李宪生的发言中,仍然捕捉到了一些信息。
李宪生称,希望新组建的武商联集团,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构筑超市、百货、家电、物流等四大板块。
对此,记者向武商联集团有关人士求证,该负责人称,基本上是这个模式,不过肯定需要时间来实现整合。
一武汉商界人士分析,据此看来,未来的4个事业部将会是超市、百货、家电和物流。
四问“商业航母”
“一家独大”会否形成垄断
武商联成立后,鄂武商、中百和中商3个上市公司成了“一家人”,有市民不由发出疑问:会不会形成垄断,以至于商品价格提高?
对此,武商联负责人称,不会。“纵然排名靠前的几家零售企业联手也难以形成市场垄断,或以此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是零售业的行业特点之一。”
而武商联合并后的销售额约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即使在武汉这个区域市场,也没有任何垄断优势可言。
武商联将加强采购、物流等环节的管理,不断降低成本,同时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发展不同业态,提高服务水平,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
面对面开的门店会否关掉
当前,鄂武商、武汉中百和武汉中商旗下都有超市连锁。有的超市为了竞争,甚至在50米内各自开起了一家门店。相互之间打价格战屡见不鲜。据称,这样贴身肉搏的超市,有的经营效益都不错,但有的生存十分艰难。
通常情况下,商界一旦发生大的重组事件,一些效益不佳的门店,都会被关掉。如此前国美电器并购永乐电器后,就关掉了一些亏损店。
那么,武商联成立后,一些经营不善的门店是否会关掉?
对此,武商联董事长王冬生称,上述问题还未进入武商联集团当前的视线,目前重点考虑武商联集团的本部建设问题。关于如何维护3家上市公司形成的商业品牌,王冬生说,将会借鉴、参考外地经验,走出武商联独特的道路。
武商联的竞争对手是谁
眼下,商业竞争激烈,商业零售企业规模化趋势日益明显。集三家本地商业上市公司大成的武商联,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业态种类和销售网点上讲,在本地市场上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那么,武汉的商业格局是否会因此改变?
本地商界人士认为,眼下,像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这样的商业品牌,在武汉的门店虽然不多,但赢利能力非常强;新世界百货、群光广场等外来品牌,能在武汉站稳脚跟,也有颇多值得学习之处,这些企业也会是“武商联”未来的主要竞争对象。
眼下,武商联要真正实现对属下3家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优化业态和资源配置,避免内耗,一致对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武商联是否向全国扩张
新成立的武商联,销售规模过百亿元,董事长王冬生称,武商联的“个头”在国内商业企业排名前10位以内。
在武商联成立之前,武商集团、中商集团都曾在湖南岳阳试水,中百集团则走向重庆。不过,与全国性连锁企业相比,这几家商企的业务重心仍在武汉。
武商联集团能否借中部崛起之良机,把武汉商业的品牌铺向全国?
对此,王冬生表示,武商联将会通过资本经营和商品经营等方式,打造成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商业集团。
业内人士分析,武商联一旦具备条件,就会在全国进行扩张,“毕竟,对商业企业来说,规模是非常重要的。”
创出独有的模式
——访武商联集团董事长王冬生
由于其担任的职务和握有的权力在武汉商业史上前所未有,昨日,武商联集团董事长王冬生成了媒体记者的焦点,揭牌仪式刚结束,他就被记者团团围住。
掌舵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使其资产从负1亿元到净资产8亿元;入主武商3年,将亏损的鄂武商变为赢利,王冬生的管理能力获得了政府部门的认可。现在,一个更重的担子交给他,王冬生描述自己的心情是“深感责任重大,如履薄冰。”
他说,武商联集团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造一个平台,做好集团的本部建设。紧接着,就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争取在3年后,实现武商联集团的整体上市。
王冬生说,武商联成立之初,曾借鉴、参考了上海百联、辽宁大商集团和重庆商社的模式,但绝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要集众家之长,创出武商联独有的模式。
重组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王冬生说,武商联的领导核心已经形成,办法总比困难多,事在人为。
【反应】
学者:希望奇迹在零售业重演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汪涛教授:
我们先看看武商联成立的时代背景。俞正声书记主政湖北以来,湖北的几大产业重组,如武烟的整合等,效果都立竿见影。个人认为,制造业成功整合,不可避免地对流通业有一个示范效应。
湖北的制造业重组效果显著,那么,零售业能否再现制造业的奇迹?个人认为,在零售业里,规模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还有特色、定位、服务、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等。对零售业来说,从规模中获取利润只是其中的一种。
员工:平静面对
昨日,楚天金报关于武商联挂牌、高管“浮出水面”的消息见报后,引来众多读者关注。
3个上市公司合并后,武商联共有近6万名员工,这些员工的工作岗位是否会发生变化?而一些超市的供应商也给楚天金报编辑部打来电话,询问超市的管理层会不会有变动?
在4月中旬,鄂武商、武汉中百、武汉中商均发布公告,称在未来12个月内,尚未有改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或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以及相关人员作出重大调整的计划。
而昨日,记者在3家上市公司采访了一些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他们均表示,早已做好心理准备。
武昌一百货店中层管理人员小苏说,“这一天迟早会来,无论公司的组织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只要企业做强做大,对我们员工就会有好处。”
不少员工乐观地称,国内零售业高速发展,当前零售业人才奇缺。“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工作能力,企业无论怎么变化都会有自己的位置。”
股市:三公司股价齐飘红
昨日是武商联集团挂牌首日,旗下三家上市公司鄂武商(000501)、武汉中百(000759)、武汉中商(000785)股价齐飘红,全部出现上涨。
行情显示,昨日鄂武商以12.10元报收,上涨2.54%,武汉中百以15.25元报收,上涨7.93%,武汉中商以10.30元报收,升幅5.1%。
湘财证券资深分析师罗明祥认为,武商联集团挂牌后,从短期来看,对三家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价的走势影响微乎其微。昨日3家公司股价上涨,一方面与整个沪深大盘强劲反弹有关,另一方面3家公司基本面较好,也是股价上升的原因之一。从长期来看,整合必然能优化资源结构,形成强强互补与差异化竞争,有利于武汉商界的整体健康发展。
(楚天金报 记者李芳 严华 万多 实习生何晓敏 毛晓艳)
相关报道:武商联正式挂牌 武汉三百货公司各存机遇
昨日,鄂武商(000501)、武汉中百(000759)和武汉中商(000785)三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近期,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正式挂牌,注册资本为5亿元,法人代表为王冬生。工商变更后,武商联集团将成为三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分别持有鄂武商A817.23%股份;持有武汉中百10.10%股份;持有武汉中商45.81%股份。
武汉市作为华中重镇和政治文化中心,商业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外资及国内商业企业争夺的重点。2006年鄂武商、武汉中百在证券市场上频频遭银泰、平泰等机构举牌,而武商联成立之后,使武汉首次拥有了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商业企业,与上海百联,浙江银泰同台竞技。
去年,鄂武商、武汉中百、武汉中商的销售规模分别是84亿元、94.8亿元和60亿元。鄂武商主攻高档商业零售,占据武汉大型百货零售市场1/4市场份额;武汉中商形成了多业态商业格局,在湖北11个城市中共拥有1家销品茂、8家购物中心、20家平价大卖场以及17家药业连锁专卖店;武汉中百主攻连锁超市,拥有仓储式大卖场约50家,便民超市400余家。
按以往商业联合体运作的模式,后市三家公司面临极大的整合预期。今后,鄂武商可能专注于百货业务,旗下的武商量贩可能被剥离给武汉中百;武汉中百主营仓储和超市业务;武汉中商的百货资产可能置入鄂武商,以便增加武商联的股权比例,随后武汉中商可能被卖壳。其中,鄂武商将最有可能作为武汉商业集团整体上市的平台。武汉商联目前账面上存在5亿元现金,其有可能先收购3家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以帮助下属3家公司重新获得融资能力。武汉中百极有可能换股合并入武商联,也不排除通过私有化对其进行回购,然后整合武商的仓储超市类资产海外上市。整合中三家公司都会有投资机会,可积极关注。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