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武汉“十一”黄金周市场供应情况
“十一”黄金周期间,武汉市商业企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品种繁多的商品、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节日期间,该市场货源充足,商品丰富,价格平稳,购销活跃。1—7日,预计该市商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5亿元,同比增长19.2%。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备足商品货源,充分满足节日市场需求。为繁荣活跃节日市场供应,满足市民消费需求,各商业企业节前加强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形势,结合市场特点,充分备足商品货源。既考虑到市民传统佳节的消费习俗,认真组织好粮、油、肉、禽、蛋,菜,烟酒、月饼、节日礼盒等商品,同时,结合婚庆集中的市场特点,组织好黄金珠宝、床上用品、针纺织品、化妆品等婚嫁商品货源,突出经营特点,拉动销售增长。据统计,“十一”黄金周前夕,武汉市大中型商业企业共组织了600多个大类、 20000多个品种,价值135多亿元的商品,以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二、商场的升级改造活跃节日气氛,丰富和提升市民生活。“十一”期间,集购物、美食、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吸引了众多的市民及市外周边游客,秋季新品纷纷亮相,装点着节日的江城。武汉市商业企业抓住黄金周机遇,精心策划了各种大型展促销活动140多个,为市民营造了良好的节日购物氛围。新开业的武汉国际广场成为新的时尚云集地,其国际名品和独有品牌众多,与武汉广场、新世界国贸店、新世界中心店以及群光广场交相辉映,成为武汉市高端消费的福地。世贸广场、亚贸广场、大洋百货、王府井百货等大型商场通过品牌升级和商场硬件调整,为武汉市的商业消费结构带来新的变化。从商品销售情况看,百货店的首饰类、高档表、羊绒衫、男女服装、鞋类和名烟名酒,以及家电商场的平板电视等成为销售热点;各大超市的蔬菜、水果、普酒饮料及休闲食品销售突出。
据统计,1—7日,武商、中商、中百、汉商、工贸共实现商品销售8.9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武商集团增幅达20%。
三、黄金周美食香飘,餐饮市场持续旺盛。为了让市民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宣传武汉餐饮名店、名菜和名小吃,进一步打造武汉餐饮品牌,推动武汉中部食都建设,武汉市商业局和武昌区人民政府于2006年9月30日至10月7日在首义园举办“第九届武汉美食文化节”活动。其间,为广大市民和业内同仁推出的“中华风味美食展销”、“汉味精品小吃展销”、“休闲时尚西餐美食秀”、“名师烹饪技艺表演”及 “大众化小吃业发展分析专题报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凸现了餐饮市场的特色,展现了饮食文化的品位,为武汉市节日市场增添了亮点。
黄金周期间,武汉市餐饮市场继续平稳走高,婚宴占据相当大的市场。据不完全统计,黄金周期间,全市100多家大中型酒店有3000对新人结婚,预定“婚喜宴”10万多桌,创近年来武汉市婚喜宴人数之最。全市各类餐饮休闲店实行全日制供应,为市民提供快捷方便的饮食服务,充分满足各类人员就餐需求。
预计1—7日,全市餐饮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61亿元,同比增长18 %。其中,太子、百胜、小蓝鲸、艳阳天、湖北三五等5家重点餐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17万元,同比增长26.3%。
四、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重要商品储备。武汉市商务局为防止节日期间消费集中影响商品供求平衡,防范市场异常波动,稳定肉品市场供应,满足市民消费需求, 9月20日—10月10日,指导市副食品商业储备公司在武汉市投放地方储备冻猪肉300吨,活体储备生猪15000头(750吨),清真牛肉150吨。市商业储备公司负责组织在全市批发点和零售点的供应,并对机关团体和大专院校送货上门,各院校对采购专项储备冻肉反应积极,华中农大等部分院校己订货。“十一”黄金周期间,武汉市猪肉市场货源充足,供求平稳,价格稳中略降。随着地方储备猪肉的不断投放市场,近期武汉市猪肉价格将呈下降趋势。
此外,节日期间全市商贸业食品安全、经营安全、消防安全及稳定形势良好。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