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后 南京超市一个月节省塑料袋上亿只
来源:
联商网
2008-07-15 11:01
“限塑”得失盘点
成效:大小超市一个月节省塑料袋上亿只
秦虹小区的张阿姨已经习惯出门时揣一个无纺布袋子在手提包里。张阿姨说,过去到苏果买东西,总想多要几个塑料袋,现在大家买了东西,宁可抱在手上,也不要塑料袋。
6月1日之后,市民一天消耗多少塑料袋?超市方面回答:塑料袋的消耗量猛降八成。
定淮门苏果超市的王店长告诉记者,过去店里一天要消耗8000—9000个中号塑料袋,加上部分小号和大号塑料袋,一天总消耗量达1万多个。如今,这个数字降到了2000多个。
南京苏果超市总部的人士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南京,市民每天在超市的交易总量约为150万—200万笔,由于食品和生活用品还要分开放,平均一笔交易消耗2—3个塑料袋,全市每天仅从超市就流出塑料袋500—600万个。一个大型超市一年在这方面的支出高达1000—2000万元。超市购物袋消耗量减少八成,等于全市每天少用了400万个塑料袋,一个月就是1.2亿个,数字大得让人吃惊。
遗憾:农贸市场“限塑”前紧后松
和超市相比,农贸市场的限塑令执行情况有点差强人意,大部分农贸市场还充斥着红色绿色的超薄塑料袋。
家住康居里的高大婶每天都要去一趟武定新村菜市场,她说,6月初那几天,大部分菜摊儿的塑料袋确实收费了,可才过去半个月,袋子又敞开送了。
在这里摆黄瓜摊的陈老板觉得有些委屈:“别人送,我不送,生意跑了怎么办?一个袋子三四分钱,不送的话,我还能节省成本呢。”他告诉记者,现在他看到客人手上有袋子就会提议:“装你袋子里行么?”有的顾客会一口答应,可有的顾客一听不给塑料袋,抬腿就走。
隐患:卷筒垃圾袋消耗量悄然上升
“限塑令”实施前,市民家中的垃圾袋多半由超市赠送的免费塑料袋充当。塑料袋不再免费了,超市里卷筒垃圾袋的销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定淮门苏果超市的工作人员说,限塑一个多月来,卷筒垃圾袋的销售量上升了10%。“现在袋装垃圾比以前起码少一半,印着超市字样的袋子明显少了,装垃圾的基本上都是彩色的超薄塑料袋和专门的垃圾袋。”在明瓦廊,收垃圾的环卫工人刘小章指着环卫车里的垃圾对记者说。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几个垃圾中转站,情况也差不多。
记者走访超市发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垃圾袋至少有10多个品种,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品种是不可降解的,另外三分之一则在包装上标明了“可降解”或“含降解材料”的字样。相比之下,可降解的垃圾袋价格明显高出不少,如一款标明“环保可降解”的垃圾袋,50只装的价格为4.9元,而另一款普通垃圾袋,50只装的价格仅售2.9元。大部分市民在选购垃圾袋时,都会优先选择价格较低的非可降解型垃圾袋。
超市塑料袋消耗量下降,但不可降解的专用垃圾袋消耗量却在悄然上升——堵了这头冒了那头,从这个角度来看,“限塑”的效果被打了折扣。
替代品市场调查
“限塑令”在超市和农贸市场的执行情况大相径庭,究竟是什么原因?新华网的调查显示,68.47%的网民认为是替代品不充足、配套措施不到位,22.27%的网民认为是民众不习惯。
对限塑后各类替代品的市场情况,记者进行了调查。
购物袋和购物篮:质量参差不齐
记者了解到,现在市面上出现的一次性塑料袋的替代品,主要是用其他面料制成的袋子,如无纺布袋、帆布袋、尼龙袋等,上世纪的网兜和竹篮也重新“复出”,甚至还有市民自己用布、线绳等材料手工缝制的袋子。
不过,这些替代品在质量和功能开发上存在不少问题。“过去超市免费送塑料袋时,生冷荤腥都是分开放的。现在拎一个环保袋进超市,结账的时候蔬菜、肉食、生活用品都一古脑儿塞在一起,不太卫生。”家住三条巷的张大妈抱怨道,另外,这些袋子或篮子,远没有塑料袋轻便和易于携带。
市民江阿姨则表示,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用其他材料制成的购物袋,有的连卖的人都说不清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种袋子直接接触食物,是否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丢弃后能否被降解?这些都很难说。
白领朱小姐告诉记者,虽说家里已经有好几只商家赠送的环保袋,但是她去超市时从来不带,宁愿多花几毛钱买塑料袋。“这些袋子普遍做得比较粗糙,有的上面还印了各种广告,感觉拎在手上很没档次。”她说。
不过,有些精明商家已经看到了商机,一些构思精巧、外型美观的购物袋,正逐步出现。
西祠胡同网站的一些购物版上,一种每只23.5元的“可折叠购物篮”卖得特别火。这种篮子由铝合金和牛筋布制成,不用时,铝合金框架可以对折,布料是双层加固的,防水防霉,里面还有暗兜可以放钱包。
在莱迪购物广场,不少摊位都挂出了式样新颖、色彩鲜艳的购物袋,价格在15—30元之间。在一家叫做“My”的小店里,记者看到,这里有棉布、帆布和尼龙等面料制成的购物袋,除了款式时尚外,内里还有多道隔层,且都可以折叠成钱包状,拎在手里既美观又方便老板郑女士说,最近一月来,店里一天能卖出几百个袋子。
一些小手工制品店也“闻风而动”,户部街一家改衣服的小店内,巧手的店主利用不穿的旧衣服、牛仔裤边角料改制成个性布兜,很受一些年轻女孩的欢迎。
可降解塑料袋:“成本分摊”难题亟待解决
超市和农贸市场里盛放生鲜食品,家里面收集垃圾,都还是离不开塑料袋。如何在方便和环保之间取得平衡?最理想的方式还是推广可降解塑料袋。
但是,可降解塑料袋在推广中,面临着因价格偏高而带来的难题。
南京建业塑料制品厂是联华、苏果等众多商家的可降解环保塑料袋供应商。该厂方厂长说,由于价格相对比较高,加上农贸市场、早点摊等领域对超薄塑料袋限制又不严,他们的环保塑料袋很难在超市以外的领域立足。农贸市场用的超薄塑料袋,大多数是用回收的化肥袋做的,成本就几分钱,不用强制手段很难限制住。
比澳格(南京)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膜类制品通过国际全生物降解检测的企业,可生产淀粉基塑料袋和全降解塑料袋。其中,淀粉基塑料袋主要采用部分玉米淀粉、部分传统塑料和国产生物材料为原料,成本也不贵,抛弃在野外可以部分降解;而全降解塑料袋是用玉米淀粉和进口生物材料为原料,成本比较高。
比澳格业务主管李俊说,如果一个普通塑料袋的成本价约为0.2元,那么淀粉基塑料袋的成本则在0.2—0.25元之间,全降解塑料袋的成本则达到0.8元以上。限塑以后,绝大多数客户都比较青睐淀粉基塑料袋,它的销售量比以前翻了三四倍;而全降解塑料袋由于成本高昂,除了一些知名的品牌销售商,一般的大众超市不能接受。
在采访中,企业呼吁,可降解塑料袋要想全面推广,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解决好它的成本分摊问题。已经有专家建议,国家应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让他们降低生产成本,然后,再由销售企业与消费者各分摊一部分成本,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把所有的成本都让消费者来承担。
另外,相关部门对农贸市场等场所的“限塑”,也要拿出有力手段,超薄袋“下岗”了,可降解袋才能有市场空间。
(南京日报 李子俊 张希)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