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对话:大卖场顾客遭遇分流 如何去改变?
联商网消息:11月4日,CCFA在苏州举办2016中国全零售大会,在下午的高管对话环节,由物美董事长蒙进暹主持,四大高管一起分享对话:大卖场何去何从。
主持: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蒙进暹
对话嘉宾:
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大润发)执行长 蒋永芳
家家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培桓
卜蜂莲花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翁海鑫
以下是精彩观点摘要:
大润发执行长蒋永芳:从数字上看,实体零售业日子不好过,但是那是相对于线上零售。线下零售如果分开业态来说,又不一样了,基本上,便利店,社区超市,都在很快的成长。真正挑战最严重的是百货和大卖场。
大卖场和百货会愈来愈辛苦。基本没有增长,负增长。真正对大卖场产生影响的是顾客的分流,分为蚕食和鲸吞。
蚕食就是专业专卖店的分化,像生鲜店,社区店等等,还有便利店。
鲸吞就像比如说电商,品类多,价格低,这一块对大卖场形成了强大的侵蚀,对客流分流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消费者现在要更多选择,更高质量,更低价格、更方便的购物方式,更独特的体验。所以对大卖场带来很大的挑战。
以往大卖场的两大优势:一站式购物和大量的低价折扣。
接下来,我们在大卖场业态里面接入了更多的新技术,O2O,将电商整合到大卖场。接下来,就是怎么找到一个适合度的问题。
第一个,百货品类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很大,我们在某些品类上面,能不能去进更多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应用互联网,拥抱互联网)
第二个,在整个品类调整完成后,是不是要更加多样化,消费者已经告诉我们,你们的品类太单一了。(品类调整)
第三个:对供应链的源头去做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供应链。我们现在也在埋头深耕。
第四个:怎么给消费者更丰富的体验?和供应商一起合作,讨论,怎么样的形式才能给顾客觉得,我在这样的情景下购物会更加的有趣。(场景化和新鲜感)
在整个大卖场的发展中,我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差异化。我们现在开始定义差异化,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在采购上,大家现在都很喜欢进口商品,但是进口商品满大街都是。我们要做的是,顾客买怎样的进口商品,他必须到大润发,这才是差异化。
这是我们现在正在改变和进行中的几个动作,也是由于我们之前没有做的太好,才让电商有了可乘之机。不管是新零售、新技术、全渠道,这都是我们需要常规掌握的技术。
光做这些还不够,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
只要大家都按照这个做,总是会达成的,但是其他业态都在进步,所以除了我们要改变,要创新之外,还很重要的一点是,谁能最快的走到消费者面前,成为消费者最喜欢的大卖场企业,和时间赛跑。
家家悦董事长王培桓:大卖场将取代百货店?不是的,百货店发展的很好。电商能取代大卖场?大家看到也没有。那现在说大卖场不行了?我认为这也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用这么单一的思维去想问题。
不管是大卖场,还是小型店、便利店,我们开店都要有个理由。消费者为什么要来我们店里呢?顾客有了理由,那你开什么店都能成功。
一站式购物和低价折扣,这是大卖场以前吸引顾客的理由。
我们考虑自己的利益太多,考虑顾客的利益太少,研究对手的太多,研究顾客的太少。这是我们现在发展不好的原因。
我认为这个业态不是没落的业态,而是我们内部的功能有问题。
从家家悦为例来讲
一、发挥长板效应
在经营上,我们要把长板的地方拉的更长。这样顾客才会来。把短板砍掉,发展长板。
二、供应链的管理
不是简单的采购和物流的概念,基础还是顾客研究。我们的会员消费占到总消费的72%,我们对会员进行详细的研究,进行供应链的研究。我们和基地工厂上建立合作,发展中央厨房,泛餐饮化,标准化。
解决原来大卖场“统一”的概念
我们的顾客不一样,我们怎么能完全统一呢?这已经是不适宜的了。解决原来过分统一的方式。
卜蜂莲花CEO翁海鑫:现在城市的大拆大建告一段落,是未来商业一个很好的机会,客流终于稳定了。我们卜蜂莲花有很多客户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什么呢?通过小票,通过这几千张的小票进行分析。
我们在做这个分析之后发现,我们一些同品类的价格比较高的商品,他的销量带上来了。
第二个,我们一公里内的商业渗透率怎么增强呢?我们现在在做顾客画像。
顾客画像是十分重要的,只要你把顾客画像定好了,那门店之间的竞争就不是依靠价格,而是依靠顾客来进行差异化。
第二个差异化的点是商品的差异化。如何让我们的采购提升商品组合的价值,为顾客在千万种商品中做出符合他们的选择。不要把所有的原因推给供应链。
第三个商业房地的成本已经不是大卖场最大的成本,最大的是用人成本。如何更加灵活的用人,如何让顾客和你的店更加紧密的结合?我们要请一些更年轻、更智慧的顾客来帮助我们提高效能,这是我们零售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联商网记者苏州报道)
专题报道:直击2016中国全零售大会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