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我国零售企业前100强销售总额和特点
来源:
联商网
2004-04-06 13:42
从2003年零售业前100家综合情况分析,我国零售业前100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零售业前100家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入围前100家企业名单变化加快。2000年前100家企业名单与2001年相比,有16个企业出围;2001年与2002年相比,有16个企业出围;2002年与2003年相比有26个企业被挤出前100家。其间,也有出围的企业又重新进入前100家的现象,但第一次入围企业,其业态大部分为超市、专业店。
第二,前10名的比重进一步加大,超大型零售企业发展开始加速。前10名企业销售额总计为1672.1亿元,同比增长32.7%。销售额占前100家比重为40.5%,比2002年提高1.7个百分点,绝对额增加504亿元。其中3家以百货店为主的销售额为803亿元,同比增长27.7%,销售额占前100家比重为19.4%(2002年为17.4%);3家以超市、便利店为主的销售额为329亿元,同比增长33.5%,销售额占前100家比重为8%(2002年为14.7%);3家以家电专卖为主的销售额为405.7亿元,同比增长46.2%,销售额占前100家比重为9.8%(2002年为6.7%);1家大型综合超市业态,销售额为134.4亿元,同比增长25.7%,销售额占前100家比重为3.3%。
2003年零售业前100家第一名为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其销售额为485.2亿元,同比增长21.9%;占前100家比重为11.7%,销售额比第二名企业高出300多亿元,比2002年前100家中的第一名高出275亿元。这说明我国零售业向超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开始加速。同时也说明,我国零售企业向超大型零售企业发展的快速途径是收购、重组,而现阶段,在企业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重点是有效率的资产重组。
第三,连锁经营占主导,竞争优势突出。2003年零售业前100家中,有69家企业实行连锁化经营,比2002年前100家增加14家,其销售额合计为3505.7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32.2%。销售额占前100家比重为84.9%,比2002年前100家中同类企业占前100家销售总额的比重提高7.5个百分点。
第四,百货店业态竞争劣势愈加明显。2001年零售业前100家中,主要以百货店业态发展的企业有59家,2002年减少为45家,2003年又快速减少为31家。其2003年销售额为624.1亿元,仅占前100家销售总额的15.1%,占前100家销售总额的比重比2002年下降7.5个百分点。销售额增长速度为11.2%,低于前100家销售总额增长速度17.3个百分点,低于专业店连锁经营企业46.1个百分点,低于连锁超市业态企业17.9个百分点。这些企业如果不实行集团化、连锁化(超市等业态)发展策略,终将出围零售业前100家。
链接
大型百货商场经营效益好转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大型百货零售商场的经营效益逐步好转,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统计范围内的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大型百货商场,2003年总体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平均利润总额约为2000万元,亏损面为10.2%,比2002年下降4个百分点。2003年大型百货商场经营效益的好转,其原因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调整商品经营比重,错位经营。一些大型百货商场对商品经营比重进行调整,避开与新型零售业态的正面竞争,进行错位经营。减小竞争力较弱的商品经营比重,增加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商品经营比重。据统计,大型百货商场服装的经营比重由2000年的22.4%上升到2003年的24.5%;通讯器材类由1.2%上升到3.7%;化妆品类由3%上升到3.5%;汽车类商品由1.4%上升到3.1%。
其次,提高商品经营档次,突出特色商品。增加名牌商品比重,增加利润较高商品的比重,扩大店中店比重,做大优势品牌、强势商品的经营,从而也带动了企业品牌的提升。大型百货商场大打时尚牌,做足商品的前期市场,打好时间差。
第三,扩大经营面积,开架售货,减员增效。据统计,统计范围内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大型百货商场,2003年营业面积同比增长8.8%,员工同比下降4.4%,每百平方米人数为3.5人,接近于连锁超市业态水平。
第四,历史包袱有所减轻。
(消息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苏民)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