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融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邱克专访
来源:
联商网
2006-03-06 16:20

图为广州融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邱克先生
2006年3月,由联商网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论坛将在杭州举行,同步举行的还有“2005中国零售业信息化IT服务商40强”评选和2005中国零售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调查活动,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零售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联商网推出零售业信息化IT高管系列专访,我们将对国内多位知名零售企业CIO和IT企业高层进行访谈。本期嘉宾为广州融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邱克先生。
一、行业发展
联商网: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零售业信息化IT软件服务商的生存状态和竞争状况?很多IT企业都在抱怨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越来越难,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市场将会如何进一步洗牌?又该如何更好的规范?
邱克(以下简称邱):目前大多软件商处于为生存而战,零售软件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这种现状还要通过一段时间的优胜劣汰才能有所好转。竞争是必然的,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就不能催生真正优秀的IT企业。既然竞争不可避免,我们就应积极应对竞争,把竞争看成成长之鞭。我相信,最终零售软件商的前十强会控制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到那时,软件应用的生态环境才能进入有序发展的良性循环。
联商网:如何看待外资IT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国内软件与国外软件相比存在什么差异?您认为未来将会形成怎样的市场竞争格局?目前也有许多外资IT企业和国内IT企业携手合作,您觉得今后双方更多会是在怎样层面上的合作或是双方会形成怎样的分工,是否会形成以外资产品为主导和核心的市场格局?
邱:实际上外资零售企业和IT企业进入中国的时间是基本同步的,已经超过十年了,其软件开发的规范性比国内要高,功能相对完善,稳定性也不错,在项目管理实施方面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但是,软件是一个以应用为目标的产品,零售软件更是以涉猎管理应用和业务应用为主的软件,这些应用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国外软件企业)在文化传承、个性应用等方面与本土企业还有相当的差距,国外著名的ERP系统在国内鲜有成功实施案例就是明证。并且,他们在业务匹配、二次开发、销售价格、实施成本及本地化服务能力等方面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今后一段时间内,他们的客户依然主要以外资零售企业为主,国内高端客户虽然是他们的主要目标,但其竞争能力能否强过本土豪杰也很难说。而对于中低端客户,基本上还是本土企业的天下。所以,在未来几年里,土洋两军虽有对阵,但大仗估计还有限。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资企业本地化的进展加速,两军对垒的现象就会愈演愈烈,这时洋IT企业的资本和技术的力量就会对本土IT企业构成强大的威胁,本地企业必须早作准备,挖掘和巩固自已不可替代的价值,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加强与国内企业合作的方式是洋IT企业在快速中国扎根的一个捷径。未来的土洋合作越来越常见是可以预见的,但未来几年形成以外资产品为主导和核心的市场格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大。
联商网:您认为未来两年内哪些信息技术将会成为市场热点?贵公司将会在哪些技术方面加强变革和创新?
邱:这很难讲,就零售IT而言,那些与系统整合、数据管理、分析预测、企业服务平台及信息采集等方面有关的信息技术将成为市场热点。比如自助收银、RFID、电子价签、RF终端、ESB(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群集技术等都会在零售业得到更多的应用。
二、企业发展
联商网:能否谈谈贵公司产品目前和今后的市场定位及发展目标?包括产品价格的定位、服务企业业态和规模的定位等。
在业态上而言,贵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超市企业,贵公司是否会继续把侧重点放在超市业态上做精做深,还是也会在其他业态上进一步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您觉得各业态之间在应用软件方面差异大吗?
邱:我们产品的市场定位仍然一种高端客户为主,我们不求做得最大,但求在服务等方面做得最好。在超市和油站连锁等业态方面我们暂时领先,除了巩固原有优势外,还要通过开发新的产品来丰富产品线,对在市场上成熟的互补型第三方产品,我们将采取合作的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业态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但在软件方面还是共同性居多,特别在底层数据处理方面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差异还是主要体现在应用层,比如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等方面。
联商网:贵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在产品技术上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邱:这主要体现在系统功能的精细化程度和业务监控点的有效性等方面,系统代表了国内零售管理技术的最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服务的策略客户,如华润万家、上海联华、中油碧辟等,它们都是中国同行的领头羊。我们的产品在技术上始终坚持运用成熟技术,充分发挥技术优点这两个原则。我们的技术优势可以用8个字来形容:应用稳重、深入到位。体现的结果就是我们选择的技术与业务匹配性很好,实现的产品在技术上稳定可靠。
联商网:在品牌、价格、产品质量、服务等因素方面,您觉得客户现在的选择是更倾向哪方面?贵公司的策略又是什么?如何看待目前软件服务商之间的价格战?
邱:从我们与客户的沟通来看,优质的零售企业对服务最看重,其次是产品质量,再就是品牌和价格。我们的策略与客户选择的优先顺序较吻合。我们认为软件商之间的价格战应共同遵循一个合理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竞争、共赢发展。我们不能以损害客户和自身的利益为代价来抢单,这样只能造成恶性循环,得不偿失。
联商网:IT企业的人员流动率一直都比较高,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原因是什么?对于许多IT企业而言,您觉得他们的发展瓶颈是什么?是市场开拓能力,还是技术研发能力,或是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
邱:任何企业人员流动都是正常的,IT企业也不例外,留不住人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以其是否为员工营造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发展战略的吸引力,员工工作环境的福利待遇、企业文化的魅力等。企业的发展主要与企业发展战略、核心团队的稳定性、服务口碑、技术可持续研发战略、企业文化、人才政策相关。
三、客户需求变化
联商网:您觉得近两年国内零售企业对信息化系统的需求有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对IT软件系统的重视程度和投资额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对软件系统的投资一般能占到零售企业年销售额的多大比例?
邱:这主要现在系统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企业本身信息应用向整个流通链信息互动转变、从操作层面向决策管理层面转变、从售后控制向售前计划的转变,从改善操作效率向优化资源转变,从规模不经济向先做强再做大转变。许多零售已把应用软件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工作来考虑。在IT的投入中应用软件是增长最快的一部分。
联商网:目前IT企业在与零售企业沟通交流过程存在最大的阻碍是什么?您觉得该如何更好的解决障碍?对零售企业而言,他们在哪些流程环节的技术化改造目前最为迫切?
邱:呵呵,我没有遇到过什么特别大的障碍,如果说一定有的话就是双方对合作关系的认识的问题。零售商往往把IT企业看成是普通的产品供应商,把合作关系定位为买卖关系,这就为以后全面深入地建设和应用好信息系统设置了不和谐的因素。解决这个障碍的唯一办法就是坚持不懈的加强沟通。
不同企业对需要技术化改造的流程有不同的紧迫度。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链流程,对大多数企业来讲如何正确准确高效的进行供应链管理总是其业务管理的要点,而没有信息技术支持的供应链往往没法高效;2、营销计划和反应流程,没有信息技术支持,零售商对市场的反应不够快,而前瞻性往往更谈不上;3、商品结构调整流程,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实行品类管理,在商品结构调整上没有规范的高效的方法,甚至也没有象样的业务流程,比较随意。
联商网:零售业的规模化、集中化趋势加快,您认为对IT企业会有怎样的影响?目前有些大型零售企业的IT企业采取自主开发的方式,您觉得这会是一个趋势吗?
邱:零售企业向规模化、集中化方向发展是连锁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IT企业来讲这是一个机遇,当然也是一个挑战。
韩老先生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现在的经营之道是从多元化向专业化发展,企业什么都干的作法是与这个思想背道而驰的,所以,出现这个现象并非是零售商的真正意愿,而是迫不得已,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这些零售软件开发商还不够强大、不够规范,不能够零售商提供他们需要的满意的价廉物美的产品,以及在量身订作和持续优化等服务上还不够贴身所致,这些个作法应该不会是主流发展方向。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