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华广场总经理邝俊崧:刚柔并济是正道
图为中华广场总经理邝俊崧
早就听闻中华广场和天河城广场、正佳广场堪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于广州购物中心业界。作为中华广场的掌舵人又该是怎样的气魄与风范?带着好奇与期待,笔者走进了中华广场总经理邝俊崧的办公室。
及至见到邝俊崧,颇感意外,竟是难得一见的儒雅的零售商企老总。
抗压能力考验管理者素质
“14年前这里拆迁,然后变成了平地,再打地基,一点点地起来。我当时只是负责开发,后来又被调到其他部门,三年前开始担任中华广场副总。05年10月被集团公司正式委任为中华广场总经理。我是亲眼看着中华广场出生、成长、壮大的。”
和他的许多同龄人一样,邝俊崧有一份打着特定年代烙印的简历:父母是“老三届”,被派往兰州支边。在北京出生,在兰州渡过少年时期,18岁考上中山大学来到广州。从西北到南方,几乎横跨了大半个中国,来到广州,读书、工作,扎根于此;巧的是,父亲原籍广东,带母亲一起回来了。
1991年邝俊崧大学毕业,分配到某研究院做环保项目技术研究,两年后,慢慢觉得厌烦了日复一日的悠闲、无聊生活,随即离职。因缘际会遇上了同样年轻的昌盛集团创始人邹锡昌,开始进入崭新的房地产开发业。
在昌盛集团旗下效力,93年至今,前期做房产相关,后期转攻零售商业,两者有何区别?邝俊崧坦诚:“很不一样!你现在觉得这个商场的外观很漂亮,品牌很多,人气很旺,但我们是等了很久才迎来真正旺场的,零售业经营的过程积累极具挑战性,熬不过去,许多企业第二三年就垮了。做房地产只是前期辛苦,一开盘如遇上市场状况好,马上就会全面爆发,大家看到了喜悦和丰收。打个比方,在房产业,前面都是0,突然之间变成了100;做零售商业则不同,它有曲线规律,只能看着曲线以‘1、2、1、2.5、2.8、3……’这样的速度缓慢上升。”
“首先是抗压,我经常跟我的团队反复强调一定要按照我制定的策略去做事,上面的压力我来顶。人心稳定了,策略执行才会通畅。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心境上的调整,做副总的时候是执行者,可以亲自跟客户谈租约;做老总的时候,我就不能去具体实施了。我要做决策,要调整楼层运营,要计算成本和收益的比重,要预测能对商户产生什么影响。”谈到三年老总经历,邝俊崧感慨万千。
累是肯定的,压力时常有。“我是老总,同时也是消防安全责任人,诺大的商场,免不了会出现一点小安防问题,哪怕是保险丝烧掉这样的小故障,半夜三更了都要赶来看。逢年过节的第一要务就是保证消防安全,我非常谨慎、小心。以前做副总的时候只管经营,还以为前任老总在消防问题上的态度是小题大做,现在自己当了总经理,终于理解这份认真的缘由。立场角度改变了,心境态度也提升不少。”
散户业主,这是个问题
“经过多年运营后,这一带,名牌专卖店形成两个潮流时尚发布基地。一个是‘流行前线’,一个是中华广场。前者是一个真正的卖场,经营者都是些小商户,商品非常新潮,价格中等,吸引年轻的顾客;后者经营成熟品牌、中高消费,共同推动广州时尚向前发展。”
2006年,国际知名品牌LEVI‘S在中华广场举办攀岩活动,展示高达8米的“亚洲首裤”
2000年开始营业的中华广场是由广州兴盛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由其控股方香港昌盛集团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建成。地拥三万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十七万平方米,是集购物、饮食、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购物广场。
广场周边的省市机关单位众多,广州本地人特别青睐来此逛街购物。不算节假日,一般每日可达20万左右人次的客流量,节假日则有30万左右人次,06年的销售额约有二三十亿元,07年的销售增幅在5%~8%。
中华广场楼层功能明晰,商品结构齐全,品牌云集:1楼因分散的小业主问题而颇有障碍,诸多知名品牌专卖店移至地下一层即“富一层”,2、3楼是吉之岛百货,4楼是全广州面积最大、品牌最全的手机数码城,5楼是家居城(正在酝酿调整),6楼是自营“中华百货”,7楼是美食城,8楼是电影城和大型健身俱乐部。
邝俊崧重点介绍了位于六楼的中华百货。中华百货主营皮鞋和皮具、男装、女装。营业面积约8800平米,走“名牌男士百货”的专业化路线。男士服饰、皮鞋皮件就占了总面积的60%,和吉之岛以及其他专卖店进行错位经营,共享有效客流。“我准备把办公区的两千多平米面积拓展为百货区,五楼的家居城08年出租到期,可能有局部调整。总之,中华百货将遵循零售业的发展规律,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中华广场的运营里程一波三折。作为重要参与者之一,邝俊崧的苦水不少:“第一个阶段是从2000年开业到2002年,当时是一个低谷,刚成立的商场没有人气,再加上当时广州购物中心市场普遍不景气,商户进出很频繁。即便招商到位,许多人一旦觉得营业状况不容乐观便马上撤退。大家对购物中心的管理模式还处在朦胧状态,商家也对我们没信心,自己做事没底气……但总算挺住了。现在看起来,中华广场的主力店之一吉之岛百货当时的支持便显得尤为可贵,同时也能看出这家日资企业的长远商业眼光。”
他表示,中华广场经历过两个发展阶段。
到了03年,情况明显好转。招商工作越来越顺,商户管理也趋向稳定,人流量在通过许多宣传推广活动后得以上升,生意好起来了。03~05年是商场营业额高速递增的年份,前几年的经营基础也开始释放能量。
05年底,中华广场进行了调整,产权售出的那些商铺5年返租期满,在续约问题上遇到了难题,通过协调也才完成了30~40%的续签合同。因涉及诸多因素,耽于物业,06年上半年,一楼消失了一批好品牌,造成了不少困难。就是这样,也已经让业界为之侧目不已了,许多人感叹,这怎么可能做得好呢。邝俊崧气定神闲,“亡羊补牢”进行补救措施,一边联系品牌商,一边联系小业主们。通过各种方式,弥补当初在产权租卖上犯下的失误,但相关问题仍纠结不清、令人头疼不已。
十年前设计建造的中华广场,开始不断面临升级问题,包括整体设计、门面装修、广场架构等相关工程。近几年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功能布局、硬件翻新和设备维修、更换上。
邝俊崧从容不迫:“我们不是在原地踏步!”他指着外围,那里有两幢写字楼拔地而起:“07年11月1号中华广场写字楼就已经交付使用了,除了卖掉产权的两三万平米物业,其他都是自营项目。几家大公司纷纷入驻,08年随着入住率的提高,预计将有两万名白领在里面上班,这对商场是非常好的消息。固定人流的增长,我们也会对某些商品品类作适当调整。这是良好的自身循环造血模式。”
流程通畅就是好管理
业界认为,广州的购物中心数得着的有三家:天河城广场、中华广场和正佳百货。三者的规模和业绩相差不远。邝俊崧认为三家公司里面,中华广场的唯一优势是人,即高素质团队的执行力和反应力。
“A广场因为体制原因,机构庞大,管理层级过多,决策速度难免放缓;B广场碰到了我们曾经面对的问题——营业面积大,许多管理人员没有经营购物中心的经验,就把楼层经营权作为还款交换给建筑商和装修商,不能很好地作出布局规划,延缓了发展步伐。我们的决策速度很快,比方说,某商户要装修或者更换品牌,需要填写申请表,照程序得到审核后才能实施,通常这个程序包括客户服务部、工程部、审计部等环节,最后再批出来,我们会在两天内完成整个批复流程,而其他商场则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
这样的流畅流程也得益于中华广场的一贯例会精神,总是强调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对商户的服务意识,优化管理流程。从上至下,警钟长鸣,成为习惯。比方有商户租约即将到期,两个月前有关人员就能判断出后续情况。在平时管理上注重沟通,如经营状况好坏、是否续租、租金水平等问题,都有专人关注监督。
邝俊崧与下属关系融洽,按他自己的话说:彼此不仅仅只是上下级,还是一起奋战多年的兄弟战友。管理团队稳定,年龄层次也合理。他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07年7月从中山大学招了6个应届毕业生,作为管理人才储备,先分到百货公司各部门进行基层锻炼。”
“这么大的购物广场,管理人员总共也只有三百人,每个人承担的任务都不轻。大家都有压力。该怎么管?以我自己举例吧,我在这里做副总之前,还有其他人选,老板是希望我来接手管理的,但是我年轻,经验也不够。后来是我主动请缨,他也给了我这个机会。”邝俊崧微笑,“这些年下来,我觉得我做的还行。”
繁重的工作以外,邝俊崧在业余时间里选择了不少减压活动,最特别的就是踢足球。由中华广场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的足球队在几乎每个周一,只要在广州,风雨无阻,开展球队活动,邝俊崧是球队队长。队员不分职位高低,在球场团结一心,为胜利拼搏,这也正是中华广场管理团队之所以齐心、强大的写照之一。
在14年职场生涯里,邝俊崧也遇到过三次低谷。第一次是公司面临发展瓶颈,第二次是98年公司遇到资金紧缺,第三次是因为个人职业倦怠期。每次他都咬牙挺了过去。
“心境真的很关键。现在的我已经看透很多东西,不再像刚毕业那会儿为一丁点成绩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一时挫折而一蹶不振。很多人的心会随着年龄增长变柔软,高管尤其要注重,四十刚,五十柔。刚柔并济,才是正道。做人做事都是如此!”
特别链接:
香港昌盛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地产发展,兼营工业等业务,近年涉及到金融及高新科技产业,资产净值已达三十亿元人民币。集团由六个部门及十五家子公司组成。分别设立在香港、北京、广州、深圳、梅州等地。
摘要:
由中华广场中高管组成的足球队队员不分职位高低,在球场团结一心,为胜利拼搏,这也正是管理团队之所以齐心、强大的写照之一。
比方有商户租约即将到期,两个月前有关人员就能判断出后续情况。在平时管理上注重沟通,如经营状况好坏、是否续租、租金水平等问题,都有专人关注、监督。
因涉及诸多因素,耽于物业,06年上半年,一楼消失了一批好品牌,造成了不少困难。
(联商网《店长》采访/林国童 文/林国童 何朕乔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