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后塑料袋最高卖5毛 郑州市民希望不超2毛
距离6月1日“限塑令”仅半个多月时间,目前,郑州许多超市已经在店内收银处等显著位置展开宣传造势,虽然他们表示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袋售价不超过五毛,但市民算了一下账,觉得“限塑令”一下,自己的每月支出将多出十几到二十多元。
【超市】
大多不愿提前试水 “有偿”塑料袋
“6月1日前,我们超市的塑料袋都是免费提供的,6月1日后才按国家标准实施塑料袋有偿使用。”昨天,记者从思达、大商新玛特、北京华联、丹尼斯、华润万家等郑州市十余家大中型连锁超市了解到,他们都没有提前启动塑料袋有偿使用的计划。
但北京华联、大商新玛特等超市,在收银处、入口处均有醒目的招牌向顾客宣传6月1日的“限塑令”。大商新玛特的“倡议书”这样标注: 5月1日起推出无纺布购物袋和厚度不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供消费者使用;凭会员卡积分,满10分或50分可领取无纺布袋一个。
实际上,由于厚度不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成本比现在的塑料袋高出一倍,大商新玛特并没有让这种新标准袋子提前亮相,与许多超市一样,提前亮相的是通过会员积分赠送的无纺布袋。而大商超市推出的无纺布袋尤为“豪华”,有简装购物袋(大小号)、钱夹折叠式纽扣包、牛津购物袋、牛津购物筒袋、便携式购物篮等6种,最低2.9元/个,最高39元/个。华润万家、家乐福、丹尼斯也推出了无纺布袋,但目前都通过换购来赠送,售价将不会超过10元。
在零售业内人士看来,环保袋换赠活动主要是让消费者接受有偿使用购物袋的过渡期。
【价格】
超市表示环保塑料袋不会超过五毛
国家规定禁止商家以低于经营成本销售塑料购物袋,采取打折或其他方式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袋等行为均将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采访中,许多超市希望政府出台措施统一塑料袋定价,因为没有价格限制,价格不透明,多数超市犹豫不决。
思达超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6月1日后,超市将推出中号、大号两款塑料袋,符合国家标准厚度的成本价约在0.22元~0.33元之间,现在,他们正在商量把中号的价格定为0.25元还是0.3元。“如果一个中号塑料袋卖0.25元,则带来了找零的麻烦,如果定价0.2元,则不符合国家标准,如果定价0.3元,不知道顾客能不能接受。”
大商新玛特超市店长助理李园园说:“有偿塑料购物袋主要有大号、中号两个型号,因为成本都在0.2元~0.3元,将来大袋子的售价不会超过三毛,中袋不超过两毛。”
有部分超市表示虽然还没有最终确定塑料袋的零售价,但总体来看,多数超市塑料袋价格不高于五毛。
【消费者】
八成人希望塑料袋最多每个卖两毛
昨天上午,记者在一超市门口做了一个小型调查,受访的50多位市民中,能接受每个塑料袋收费0.3元~0.5元的仅有3人,八成多受访者觉得每个塑料袋卖0.5元或以上有点贵, 0.1元~0.2元的塑料袋定价还可接受。
对于购物袋的最终定价,部分超市没有明确答复。业内人士认为,环保塑料袋定价也可能成为超市之间的竞争手段,所以大家都在观望,谁也不愿意提前进入有偿塑料袋时代,毕竟损失顾客是他们不愿看到的。
此外,大商新玛特、华润万家还提供有购物筐、手提篮出租业务,只要市民交一定押金,即可免费使用购物筐。大商新玛特的押金暂定20元~30元。
【农贸市场】
发现一个薄塑料袋 每个摊位罚款200元
几个月前“限塑令”刚出台时,农贸市场的商户们一听说6月1日起不让免费提供塑料袋,仰脖大笑认为不可思议。现在的情景已大不同,昨天,记者在郑州市纬四路农贸市场,一问到6月1日后还能不能用现在的薄塑料袋,多数商户说:“肯定不能用了,要用厚塑料袋,但是你得掏钱买,每个大概五毛钱。”
商户们告诉记者,市场办公室多次向他们宣传“限塑令”,如果6月1日还提供免费塑料袋,在摊位上发现一个薄塑料袋罚款200元。
纬四路农贸市场经理孙松山说,他们至今没有接到有关方面的禁塑通知,但已经做了一些市场宣传,在市场里也发放了1万个布袋,但要想在6月1日前彻底禁止塑料袋有些困难,特别是塑料袋有偿使用这一策略很难在市场上推广开,“谁会买1元豆芽后再掏0.5元买个袋子?”
街边的卖菜摊户也坦然面对禁塑一事。“现在的袋子是3分钱一个,厂家也不生产了,不让用就不用,我还省了一部分费用。”
记者随即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认为,实在不免费提供的话,就重提菜篮子吧。
【算账】
市民生活成本 将增加一二十元
孙先生家住郑州市城东路附近,28岁的他称自己一星期逛超市2~3次,每周带回去大大小小袋子20个,如果按0.3元的收费标准,“一个月就是80个袋子,光买塑料袋就得多花24元。”
昨天中午,记者在一农贸市场门口看到,买菜出来的市民每人手中至少提了5个塑料袋,买菜的常女士买了一斤肉、一斤豆角、一斤樱桃、两斤番茄,还有一些小菜,总共拎了8个袋子,她说,几乎每次买菜拿回去的袋子都在5个以上,而她是天天都要出来买菜,“如果将来每个袋子都要收费,我至多用一个袋子,但一个0.5元,一个月就是15元。平白无故多花了十几块钱,不划算。”
(河南商报 记者 齐亚琼)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