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香港买超市
出品/涌流商业
作者/李伟
挥别永辉之后,京东再次投资线下零售商超。
7月21日,香港媒体报道,京东大举进军香港零售业,收购当地平价超市“佳宝食品超级市场”。
消息称,双方在约4个月之前已经签约,40亿港元的作价包括佳宝零售网络及物业。佳宝核心业务将转移至新成立的“佳宝超级市场(香港)有限公司“,该实体由京东与创始人林晓毅共同持有,京东持股七成。
上述交易价格及持股比例未经双方证实,并有消息称实际交易额低于40亿港元。
消息被披露是因为佳宝母公司多泰投资有限公司、海锋食品有限公司向合作商户发出通知,宣布启动业务重组,“佳宝食品超级市场、佳宝冻肉超级市场正进行业务转让事宜”;“为了推动战略发展,与新投资方京东进行一项业务转让的交易,将涉及与商户的合作安排调整。”
京东暂不会立即接管佳宝,由创始人林晓毅等代为管理3年。
香港商超零售业有惠康、百佳两大连锁品牌,前者由怡和洋行拥有,后者由李嘉诚家族的长江和记实业经营,合计市占率约七成。佳宝于1991年成立,以平民超市定位崛起,目前在香港约有90家门店,并拥有20-30间商铺资产。
创始人林晓毅1980年从潮州到香港,做过电子厂工人、水果商贩。1991年,他与友人合伙经营肉档,1997年为扩大了的生意取名佳宝,寓意为“街(佳)市内的一块宝”,主打打平民大众化路线,薄利多销,售卖冻肉、海产、粮油、杂货、果蔬、饮品等。
林晓毅
早年采访中,林晓毅解构了佳宝低价的原因,他表示从不做赔本生意,只是薄利多销,“台湾方便面进货五蚊八毫,算上成本卖十蚊九毫,我已经觉得利润不错,但人家卖十四蚊。”平价的核心在于佳宝八成货品直接由厂家购入,没有经过代理,到货后自己做物流、分货、上架,保证低成本。
到2001年,佳宝在香港拥有了约10间分店,生意红火。林晓毅从2007年起投资商铺和住宅物业,用于总部和门店自用、收租。2021年有香港媒体估算,林晓毅手上至少有60多家商铺,购入价合计约55亿港元。
早前由于疫情导致业绩欠佳,林晓毅出售了一些物业,帮助佳宝渡过难关。
京东似乎有意将与永辉合作的经验,改进、移植到数字零售尚不发达的香港市场。
2015年,O2O大战炙热阶段,京东以43.1亿元入股永辉超市,占股10%,后进一步增持至13.39%。当时永辉有350多家门店,优势在华南、华西、福建;京东优势在一二线城市,特别是华北、华东。那时的京东积极进军线下,以生鲜O2O为入口,永辉则意在搭上生鲜电商顺风车。
可惜经过双方多年努力,合作效果并不突出,永辉超市未能真正转型。双方合作仅限于京东到家,永辉的商品由京东旗下达达进行配送。后来,永辉也入驻了美团和饿了么平台。
最终,永辉高额亏损之后,京东在2024年逐步减持,由名创优品接手调改永辉。
近年,京东一直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截至2024年底,京东物流拥有超100个保税仓库、直邮仓库和海外仓库,海外仓已覆盖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化十年间,京东的尝试主要在线上,在欧洲、东南亚、北美布局仓储物流,服务于电商新零售业务。包括2018年,京东与谷歌结成战略合作,谷歌以5.5亿美元入股京东,双方在海外流量、搜索推荐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合作互补,提升京东营销、供应链、仓储物流能力。
京东国际业务中,与传统零售较为接近的是2022年在荷兰开启的“超级仓店”ochama,作为B2C全渠道零售商,ochama售卖生鲜、电器、美妆、母婴、家居用品等,提供上门配送或自提服务。
如今,ochama通过自建仓储和自营模式,在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24个国家,成为当地线上百货超市。ochama在架构上属于京东海外事业部。
近年,京东、淘宝、拼多多都在香港市场加码布局。2024年9月,京东宣布在香港市场加大投入,初期投入15亿元,用于商品价格、物流补贴、服务优化。香港消费者购买京东自营商品,满188元人民币免运费、最快次日达。
3月,京东在香港宣布启动新一轮投入,包括家电类商品的补贴。
7月,对手菜鸟宣布对亚太海外仓升级,包含中国香港、新加坡在内的10多个核心国家和地区海外仓,当日出库订单达成率99.9%。
香港零售市场的电商渗透率不高,根据香港统计处零售业销货额,2025年1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约为353亿港元,网上销售仅占6.9%。
早年,京东与永辉合作即时零售的短板在于,生鲜供应链还不够完善,京东没法把生鲜供应链全部交给永辉来做,永辉也没有把用户数字化交给京东,京东流量未能实现从3C低频消费到生鲜高频消费的切换。
现在,京东进一步要扩大在香港的业务,切入生鲜高频消费,需要线下实体网点作为依托,佳宝作为区域性连锁品牌,与百佳、惠康等巨头相比规模较小,但在特定社区中有稳定的客群。双方更多合作细节将在8月公布。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