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联集团王志刚:现代连锁商业的发展与农业产业化
(王志刚,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裁)
农业产业化及其基本特征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基本特征:
生产组织形式: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公司制企业形式转变
生产方式:由手工作业向专业化生产转变
生产者:由农民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
一、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走产业化道路
(一)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产业化程度较低
我国农业人口比重还非常高
截至2006年底,全国乡村人口总数达7.37亿人,占总人口的56.1%;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
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依然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分散作业方式
目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然是我国农村经济中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这一国情决定了每户家庭所能承包的土地数量极为有限;
有限的土地加上分散的家庭作业方式,使得农业生产很难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
农民对于承包经营的土地拥有经营权,但经营权还不能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的转让,从而抑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前端生产的分散化,使得后续的农产品销售环节也很难实现真正的集约化
(二)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发展普遍通过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带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组织形式,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农业产业链条大大延伸。
农业产业化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农业生产产品的主要目的已不在于自给自足,而在于为社会、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
农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并不代表生产活动就此结束了。农户或农业公司只有把产品销售出去并回流资金,一轮完整的生产活动才算完成。
农业产业化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提高流通效率。因此,它也就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三)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有利于实现专业化生产
农业产业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实现产加销的一体化,依靠后端需求的锁定来降低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
当农业生产者在生产前就已提前解决后续的销售问题,且市场需求又足够大时,他就可以实现专业化生产,而无需考虑如何进行生产组合以降低产品滞销的风险。
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
政府在“三农”问题上的大力扶持和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推动,有利于改变目前这种经营权高度分散的局面 ;
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使得原有的手工作业方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从而客观上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机械设备的应用;
专业化生产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的作业流程相对以前更易标准化,从而也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创造了条件。
生产经营权的集中和农业机械的应用,使得规模化生产成为了可能,从而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四)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实现公司化运作
农业产业化尽管具有多种经营模式,但公司化经营最能代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
公司化经营模式有利于农业生产向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延伸;
公司化经营模式有利于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普及;
公司化经营模式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
(五)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必然会使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
农民收入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义和谐社会。
二、现代连锁商业的发展与农业产业化
(一)农业产业化与商业连锁化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连锁商业和现代农业是同一条供应链上的两个不同节点
在国内,菜市场和连锁商业是农产品流通的两条主要渠道
连锁商业的发展对农产品供应商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产品供应商必须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以保证稳定的供应能力;
要能对农产品的质量、外形等进行有效控制,以满足标准化管理和销售的客观需要;
要有能力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分拣或包装,以满足特定供应商的一些特殊需要;
供应商必须采用公司化运营模式,以满足大部分连锁商业对发票(如增值税发票)的需要。
现代农业只有依靠产业化经营,甚至是公司化经营,才能跳过农产品批发市场,直接进入连锁商业企业,从而压缩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
(二)农业产业化与商业连锁化的结合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
顾客需求信息的共享有赖于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或公司化
连锁商业企业本质上是顾客的“采购代理”,它们既是顾客需求信息的最直接掌握者,又是顾客需求信息的后续传播者;
连锁商业企业中的POS机掌握着丰富的消费者需求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企业自身和引导批发商进行合理采购,可以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组织生产;
分散的家庭作业方式很难利用这些信息;
实现信息共享的前提是农业生产采用产业化经营模式,甚至是公司化经营模式。
连锁商业企业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的信息共享有利于降低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 )
牛鞭效应指的是供应链上最终用户的需求随着往供应链上游的前进,需求变大的现象。
(三)农业产业化与商业连锁化的结合有利于加强食品安全控制
人们的健康观念越来越强,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
国家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已经相继出台了许多旨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与防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需求方关注和监管方的重视,使得连锁商业企业客观上必须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连锁商业企业在农产品采购环节的严格质量控制,又能促进生产者在生产时加强生产质量控制。
三、百联集团在引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初步设想
(一)百联集团概况
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原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华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友谊(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合并而成,并于 2003 年 4 月 24 日正式挂牌,注册资金 10 亿元。
2004 年 6 月,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百联集团有限公司。
旗下拥有百联股份、友谊股份、上海物贸、第一医药和联华超市 5 家上市公司;拥有如第一百货商店、永安百货(华联商厦)、东方商厦、华联超市、联华超市、妇女用品商店、第一医药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
经营几乎涵盖了目前国际商贸流通领域的各种业态,如百货、购物中心、大卖场、标准超市、便利店、专业卖场、专卖店等。
2006年集团实现销售规模1482.33亿元 ,拥有网点总数达7383家,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流通产业集团。
(二)百联集团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之一
目前,集团下属标超业态的农产品销售占所有商品比重约在1/3左右,大卖场业态的比例大约在1/4左右;
集团正在尝试进行农业定点基地建设,推动订单农业发展,目前已建立起一些定点采购基地;
集团正尝试在一些高档门店加大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销售;
在生鲜成品的经营上,重点强化了品牌建设,树立了“联华天元肉”和“联华蔬菜”两大品牌项目;
在标超转型方面,进一步提升了生鲜经营能力。截至2006年底,共转型门店77家,转型效果明显,销售、利润、客单价均有两位数的增长。
(三)百联集团在引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初步设想
进一步推进标超业务的转型,提高生鲜产品经营比重;
进一步加大农业定点基地建设,推动订单农业发展;
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自有品牌建设;
充分利用集团的网络优势,积极探索与乡镇一级的政府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后端需求的推动,必然能推动前端生产或流通向市场需求方向改进。
(联商网现场报道)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