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则:新时期发展零售业的若干要点
来源:
联商网
2007-08-19 18:50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 宋则
谢谢主持人。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有机会能参加这样零售业的盛会。而且见到了很多的老领导和老朋友,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感觉很亲切很温暖,找到了组织。而且,能参加大会也是对我们之前基础性的研究和政策性研究的一种肯定和鞭策。围绕零售业,我觉得有许多的话题和角度,还有很多主张。现在学术界非常活跃,包括本次会议,我注意到这次会议所提交的演讲,从题目上看,都是非常的专业,非常的务实,话题也非常的集中。这次的选题都非常好,说明大会在这方面确实动了很多的脑筋,做了很多的准备。我作为一家之言,汇报我们最近的一些情况,向大家请教,也是一种心得体会。
为什么要开会?就是要鼓劲。有时候讲的一无事处,大家会觉得泄气,但是我们不能泄气。要怎么鼓劲?我选了这样一个题目报到会上。我讲一下新时期的零售业的问题。发改委中国经贸导刊已经很快就要发表这个问题了。
我要讲四个问题:第一零售业的影响力的问题。零售业有很多的思路可以进行研究,我们从信息技术的角度,从管理的角度,都可以来研究。作为经济社会科学院,我们从经济全局的角度关注零售行业,关注每一个企业。所以,我们有些想法和看法和其他方面有相同,可能也有差异,我觉得这很正常。
零售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影响力对全局的影响,比如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扩大内需、就业、增加消费,甚至包括社会的稳定。最近一两年,也有机会向中央提交了关于中国流通业、零售业、批发业、现代物流业的一些报告,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从某种意义上说,零售业属于终端和消费者打交道,也是整个国民经济下一个周期的起点。
所以,假如没有零售业这个巨大的网络系统,就是说没有在座各位的努力,居民名义上的货币收入,每一分钱都变得毫无意义。我们所谓的生活质量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你真正享受到的一种生活的水平,一种生活的方式。而没有我们服务业,我们每天说增加收入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假如零售业停顿一天,整个社会立刻会出现问题。而制造业,某一个产品出了一点问题,不会波及到整个社会。
服务业到底怎么看?我觉得它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也正因为这种影响力的巨大,才使我们感觉到零售行业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同时也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同时,感觉我们研究的一种分量,研究这个问题不是儿戏,而是随便说说。
零售业我们初步研究的成果,零售业其实带有很大的外溢效应。是经济学上讲的外溢效应。也就是说,我做一件事,这个社会免费搭了我的便车。因为我提供的服务是普遍的,而不是针对哪一个人,而是针对全社会,我们的零售业,无论大小企业,我们带的服务是带有外溢效应的。全社会都在搭我们的便车,享受我们的服务,我们在这个方面研究不够,没有很好的识别。我们在做识别的工作。我们研究零售业除了利税、就业、促进消费等等,它到底还有哪些我们没有被揭示的社会的贡献?社会怎么搭了零售业的便车?我们要算清楚帐,从公益性角度来说,支持零售业,给零售业适当的支持,我们就有根据了。虽然说零售业是充分竞争的领域,如果我们研究的成果当中能把这个显示出来,把这个外溢效应写清,我为社会到底做了什么额外的事情。这是研究的重大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零售业当前存在的被轻视、被忽视,这方面由来以久的一些问题。
零售业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来说有两条:
一个是从时间上消灭停顿、迟滞,消灭库存积压和脱销,加快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模式。空间上零售业是靠定单机制消灭无效生产,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我们很多的教科书都在探讨零售业的作用,但是上升到时间和空间角度说,这两句话是非常恰当的。从空间上说优化产业结构,从时间上说是加快经济结构。这也包括了怎么消费,讲究诚信、建设等等,都包含在里面了。
中国这么多年,我们的产业结构总是不让人满意,甚至稍微一放松,最近还有经济过热,物价的上升,整个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好,都有成本推动的现象。我们的节能减排、产业结构、高污染的工业没有得到遏制和扭转。我认为,都和我们认为轻视流通业有关系。我们往往是靠政府开会、下文件来调整结构,这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尽管文件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但是这句话怎么落实是一道难题。最近,又讨论国民经济是热还是不热,如果热了怎么办,都在议论这个事。下半年几个代表性的产品,物价能不能回落,都是不可预知的,都在预测的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我认为流通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天然的两大功能是不得了的,整个国民经济时间要顺畅,空间要合理,谈何容易。但是市场流通业要依靠市场的方式来解决。改革开放30年,在重大问题上我们还没有完全取得突破,收到满意的效果。
我们应该从新的财富观来了解流通业。大家知道投入产出的思维,要尽量少投入,得到一个最好的产出。这句话,对我们搞流通的来说,说得不到位。即使是这样的一种产出,在每一个时间是否处在最有效率的状态下。我们生产出这么多的财富,耗费了能源、水,甚至污染了环境,我们得到了一批产品,多少钢、煤、汽车,这些产品没人关心有多少是处于发挥状态的情况,有多少在库房睡觉。我们稍微关注这个,可能我们辛辛苦苦在做具体事,其实根本的一个新的财富观产生了。不能只能社会的生产多少,要看这个产品中有多少在发挥作用,是70%,还是80%,还是90%,是在车间里,还是在库房里,还是在老百姓家里。这个问题没有被真正的关注,这是我们思考问题的真正的切入点。我们的流通业是减少没有发挥作用的产品在全社会占的比重。
流通业非常根本性的重大意义就在这里。当然,这已经包含了促进消费,不能促进消费,就意味着我们生产的很多东西在睡觉。我们要减少睡觉的产品,把每一个商品送到该去的地方,这是我们流通业要做的事。就这么简单。当然,后面有很多的指标来评价我们做得怎么样。流通业我们应该有新的财富观考虑问题,这样我们可以想到事物的本质,对我们考虑日常工作有帮助的。我们才知道自己的存在价值,我们经常被眼前的事情所困扰,常常忘记本质性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抓住流通业,就是抓住了低成本的经济发展战略。现在的产业结构要好得多,我们政府开会,会议非常的多,怎么落到实处,用文件落实,靠的是一种空转的状态。与其这样,我们真正落实中央提出的搞市场经济,确实把资源配置,把所有的重大的一些放到市场调节上。真正放到市场上的并不多。
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中国市场发生了变异。大家以为是市场格局,其实还是市场在调节。
第二,经济节奏的较量和经济流程的创新。
这个问题就是快鱼吃慢鱼,节奏决定竞争力。零售业和制造业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资本的构成不太一样的。流动资本占的比例很大的,要不停的垫付,不停的销售、回收。讲究流动资本的速度是零售的核心问题,就是经济的问题。这一条背后有很多的数据都在折合资本周转快还是慢。从而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当然,有的老总说,我不愁资金,谁来了资金是他的,我只是经销或代销,我没有占压我的资金。这是从一个企业的点上形容这个问题。从整个社会上,没有占压张三的资金就会占压其他人的资金,我的问题是如何使占压资金降到最低。这是经济上要研究的理论政策问题。我觉得探讨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大家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关注这个流程的。比如信息技术的杨总,他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通过软件的开发,怎么样为客户服务,又影响客户,从而为整个流程的优化,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从根本上改造和提升。还有几位老师,我注意到了我们的发言题目,都是从流程再造和创新,不约而同的讲了一些问题,虽然角度不同,但是集中的点想到一起了。
流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竞争力的问题。上次在石家庄北人集团,我们一起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好掌握的东西,大家都在用核心竞争力,还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标准,就是四则运算。无论大企业,小企业,还是一个行业,无论你是全民所有制,还是民营企业,看你的业绩在对应业绩中的份额和资源占用和对应资源占用的份额之比。说白了,拿利润来说,你的利润总额在你所在地区所占的比重,假如是5%,你拥有的商业资源在对应的口径下占用的比重是10%,那么分子是5%,分母是10%,说明你是无效的,或者效率比较低。因为比值小于1,这是竞争力系数。这是非常好掌握和好操作的。假如反过来,你在资源的份额是10%,你的利润或销售份额是20%。假如10分的资源占用,相当于创造了20份的资源业绩,说明你是非常有效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就真正的可以不分企业大小。而且容易找到我们研究,提升我们的工作,从外延扩张的思维,转向内涵的集约式的经济增长。
昨天黄海部长助理也介绍到,我们现在还是在拼规模和销售额绝对量的指标的增长。很多相对指标往往被忽视了。我提出竞争力系数这个问题,想请我们的零售业界用一个相对指标来主导新的评价体系,走出绝对量主导的原有计划经济的体系。不是看你利润增长多少,销售增长多少,而是看你是不是比上年的比重上升了,还是下降了。这才是过硬的指标,才有可比性。这样大小企业可以放在一个标准下。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企业大而强,有的企业小而强。按照刚才的公式一推,有的企业是大而强,有的企业是小而强的结果。围绕竞争力系数,我们完全可以分解出很多的指标。简单说,我们不仅要看企业的规模,销售额、利润额绝对量的增长,还要看利润率,人均销售额、单位面积销售额,还有各种量的自用率,这种相对的指标是否得到改善。销售指标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指标。治标不革命,比如每年的企业排名主要看销售额,其他的企业以后按新指标重新排名就不一定是现在的状况,而且把我们的问题看得更清楚,把我们的努力方向看得更清楚。
第三,零售业要注重长期战略和中近期的紧密结合。目前,深层次的高层次的竞争阶段还没有在中国普遍实行,还没有围绕价格展开竞争。价格当然重要,我不同意贬低价格竞争,但是我也不赞成绝对化。零售业是服务业,要讲究服务。在这方面,我们要把远的战略上的问题和眼前的事脚踏实地的结合起来,如果有困难,应该突出重围,出路是走在前面。我们刚才分析的背景,绝不意味着现在的企业都是毫无作为,坐以待毙的状况。我们只是提醒企业突出重围,不可能轻而易举,不存在耍小聪明短期的行为找到捷径。所以,就是要认清形势,处理信息。
最近我发现参考消息的经济版经常有外资对中国零售业的评价,他们最看好中国的消费市场和中国的零售业。大家都知道竞争很激烈,我们现在的日子也不是过得很轻松,但是外资还是看好,他的眼光里看到这里还有商机,我们是否看到了,如果抓住了,这里面大有学问。当然,最成功的总是少数。这是市场经济规律。如果大家都过年,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者80年代卖方市场,高增长,高通胀的一种格局。
第四,零售企业无论何时都要做好两门功课。我们很多的老师都会涉及到这个问题,可能角度不同。一个是企业的流程创新。刚才说的是国民经济,作为企业道理是一样的,如何追求企业的流程平滑顺畅,做到既不断档脱销,也不积压。国民经济是这样,作为企业也是这样,但是难度非常大。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在不停的选择这个点的历史,既不多,也不少,谁能做得到,其他的各项指标肯定好干。这凝聚了人类发展史的全部智慧,沃尔玛做到了其他企业做不到的事,所以做到了零售业的老大。零售业为什么做的这么大?他们就是做到了。就是凭借一套信息技术,凭借一套管理上的创新,他们做到了。其实“做到”这两个字就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这做好了,我们的指标就好了。掌握零售业的真谛和本质,就不会再做顽固不化的问题。抓住本质和核心,我们就有能力实现自主创新。我们现在谈论的问题都是国外的,我们中国人难道就拿不出自己的东西,让别人来学我们?我觉得应该做这样的设想和探索。大可不必跟着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我们的零售业应该不多也不少,应该用很简单的操作方法。有的是投入了,但是操作起来很麻烦,这个方案可能不是好方案。好方案应该是傻瓜相机一样的方案,按几个键就搞定。我们应该追求简洁、便利的一种操作管理方式。这是一种非常聪明,考验智慧的一种方式。
再一个就是细节创新。细节决定成败,前面要加在方向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如果方向性的事情做反了,细节肯定做不出什么东西来的。而且大家可以注意到,原来没有的业态,其实就是细节的关注带来的启示。比如百货业都是柜台式的,都叫掌柜的,后来就开架。这其实就是研究细节。有些顾客觉得很不方便,我们这种开架就是带来一种便利。谁第一次做了这件事的人,他一定是发现了什么细节。
所以,每个业态最初都是来自于各种细节的观察和问题的思考。有些人是这种有心人,对大量个性化的细节中的商机我们要倍加的珍惜,要认真的全天候的、全员工的跟踪所有顾客群购物的消费行为。他们的行为心理,以及他们的原由,我们要做分析,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
昨天晚上我们一起讨论这个细节,国外已经精确到顾客群。一个酒鬼进商店是什么样,和一个家庭主妇进商店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研究不同的顾客群,男人、女人、老人。我们做出精确的分析,指导我们后面的经营,改善我们的流程,做到刚刚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刚刚好。服务业不讲求服务这种普遍的现象在我们零售业要率先打破。
今年国务院7号文就加强对服务业的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做了全新的阐释,提出了很多管理性的纲领性文件。零售业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我们要给它一个新的起点。确实,有针对性的改进每一个细节,把转变服务观念,树立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讲求服务效果等等。把这些问题落到实处,每一个抱怨背后都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们到新加坡,他们觉得服务业很厉害了,但是他们自己觉得不满,他们要提出顾客优先计划。就相当于以人为本的道理是一样的。就是怎么样百尺竿头,再往前走。使每个消费者都有惊喜。应该说零售业是给每个消费者提供快乐的行业。让他到这里来一次,让他的快乐指数上升,郁闷指数下降。本来原来心情不好,但是在这里逛一下之后,心情很好。而且,千万不要用不知道、没有,我觉得像这样的词,在商店里应该少用,或者尽量不用。如果消费者不满意,我们的员工的水平,对顾客的关注度是不够的。
最后,我认为中国的零售业发展的环境和发展的前景非常可观。国外的老板跃跃欲试,我跟自己人说,我们应该认清形势,突出重围,有所作为,不辱使命。关注零售业的朋友们,你们的困难和成就我们非常关注。希望我们今后能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也是推动我们的研究工作有帮助的。
确实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诚信的观念,把每一件事做得好上加上。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联商网现场报道)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