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成本控制与物业管理
一、只租不售
做商业地产,是长期投资,不是做住宅销售。这种性质决定需要较长的市场培育期,来获得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不能搞短平快,不能简单以实现短期现金流平衡为目的。万达集团开业了十二个,其中有十一个项目进行了销售。商铺在销售之后,再进行商业规划、整合,有两个方面保证不了,一是经营的整体性,二是经营的有效性。
我们替小业主招租之后,相当一部分租户经营时间不长,收不到回报,就跑掉了。任何一个商业项目,都需要1-3年的市场培育期,任何一个商场不可能开业就火而且一直火下去,这是不可能的。而小租户没有培育市场的心态,生意不好就跑了,小业主又不愿头几年降低租金来培育市场。这样一来,业主收不到理想的租金就开始闹事,有的人跟我们打官司,有的业主打大标语,组织到公司里闹事,有的在网上乱说,还有的在媒体上登文章。因此我们销售物业时合同很明确,不搞返租,也不搞固定回报,在法律上我们不承担责任。
凡是销售一个mall,譬如东莞的一个大mall,销售得好,价格高,但是刚刚开业,已经出现经营问题,我可以断定他们9成以上运作不好,有个别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那是个例现象。说到这里,我给的提议是:
如果不能做写字楼或公寓,用地性质就是商业,那么就把租金回报率低的大店卖掉,以卖大店的现金流来平衡回报率,但不要卖小店铺,小店铺的租金是随着商业的升值不断增加的,大店的租金则是非常稳定的,几乎很少增长。
一个mall如果是在郊区,就要拉2个主力店,人流引来了,在主力店与主力店之前做些中小商铺,两层、三层,慢慢提升租金,找到资金平衡点。
想做一个成功的mall,只能这样运作。除此,想卖小店铺,那就不要做了。
做商业地产重要的心得是只租不售或者以租为主。商业地产是住宅地产发展的高级阶段,作一个比喻,住宅地产是小学生;商务地产,写字楼,度假村等,是中学生;商业地产是大学生。因为商业地产是多种学科的综合,对商业的要求远远大于对地产的要求,是十分复杂的复合地产。所以如果想做商业地产,最好先积累一定实力再做,即使第一次做,也要有一种稳定的心态,不是想掘第一桶金,不是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二、做对程序
做一个成功mall的发展商,先做规划设计,看立面挺漂亮,自认为各方面都挺好,开始建,建一半甚至建成了再招商,有些主力店来人,在谈判中发展商处于弱势,只能被迫接受他们提出的价格。现在相当部分一个mall的开发商先开工后招商,建到一半再招商。
我考察过香港的两个MALL,他们做出的项目,要有研究主力店有什么要求而按标准建设。超市至少要1吨承重,建材要4吨,图书要2吨,所以招商在前非常重要。
所以做一个成功的mall,非常重要的是做对程序。一定要先租后建,招商在前,建设在后。而且招商绝非招一个主力店的问题。做一个成功的mall,一般有一2家主力店,主力店一定要是不同业态的组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满足一站式购物的需求,同时提高大家的比较效益,而且很多大的主力店签约时都要求排他性,不能出现同业态的竞争对手。所以,一定要把程序做对了,招商在前。
招商在前还有个明显的好处,能节省巨大的投资。现在做一个成功的mall,建安包括税费、管理费等,不算精装,平均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设计阶段与进驻的各店对接好,没有无效面积,大堂、电梯、卸货区的位置都是反复计算好的,所有面积都能产生租金。我们与主力店、次主力店签好合同,约定拿到质检验收证书免租三个月,第91天开始计租,不管他们开不开业。做对程序的好处就是给我们带来效益,避免麻烦。
三、准确定位
具体到技术层面而言,商业定位决定项目的成败。商业有两句名言。一句是 “隔街死”,一条街20米宽,一边火的要命,另一边死街。还有句话是“一步差三成”,哪怕门挨着门开店,但差一步生意就差了三成。这些语言都形容了商业定位选址的重要性。商业地产具体到技术层面,最重要的就是商业定位。在商业定位里,要注重如下的几个环节:
1、定地址
选址靠的是经验,没有教科书,这就是零售人员、物管人员与开发设计人员智慧的综合,绝大部分是经验的积累。在选址上,无论如何不能一次确定,有时间的话,一年的时段,最好在黄金季节、非黄金季节,一天的时间,中午、晚上都看看。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看政府规划,到任何一个城市,先了解当地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方向。暂时人不多不要紧,预计几年后会怎么样。
2、定规模
一个成功的mall在国际上有个理论,15万平米以内叫最佳规模,按照中国的国情和快速发展的态势,个人认为10万平米是最佳的上限。规模与效益连在一起,不是越大越好,规模一大,比较效益就下降了。规模越大,租金越低。10万平的商业,至少要2家不同业态的主力店,超过10家次主力店来组合。
现在中国的mall有比大、比规模的不好风气。规模要求最佳,不能求最大,要求比较效益。租金高,回报率高,才是真本事。现在在中国做的mall,迫切需要解决规模偏大的问题,在商品和次主力店不匹配的情况下,盲目求大的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3、定主力店
地址、规模确定好以后,就是主力店、次主力店的问题。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确定是有讲究的,有些业态适合在商业中心区,有些业态适合在副中心,有些业态适合在郊区。在核心商圈,不能搞建材、家居,在郊区不适合做百货、珠宝,这里面是有商业规律的。
在什么位置上适合建什么主力店,这里面学问很深,要根据你的地址和规模选择合适的业态。比如在副中心你就选新兴业态,如果在核心尚圈,你就不要选大卖场,尽可能选租金比较高的业态,而在郊区,尽量选聚人气的业态。
关于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确定,目前在世界上有一个趋势,更多的向文化、休闲、健身的业态方向发展。
我敢说“一个成功的mall是吃出来的”。国际上也有新的理论,叫“四大功能”:第一个功能是购物;第二是休闲;第三是运动;第四是交际。这是购中心新的理论。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邻里疏于来往,那么,到一个成功的mall去,不仅可以休闲、健身,还可以交友,这种大型综合性的一个成功的mall,可以让人一呆一天,起码可以玩几个小时。
现在的一个成功的mall,要更多发展文化娱乐方面的内容,说穿了,就是为了增加人们的滞留期间。现在国内的mall,有一些人只单纯地考虑零售卖场,而国外的mall,有近一半的面积都拿出来做休闲娱乐文化健身。我们从已经开发的mall体现到:哪一个mall的娱乐、休闲做得好,哪个mall就火。
以上讲了三个定位,如果地址、规模、主力店都做好,从技术层面上讲,这个mall就基本成功了。
四、规划设计
搞好规划设计绝不单是设计师的责任,反过来说,单靠设计师是做不好mall的。因为设计师大多是从建筑结构的角度提供有益的意见,但是做mall,第一位是租赁人员的责任。搞好设计有四个关键点:
1、人流动线。这是设计方面的第一要素。人怎么流动,就象河一样,水往低处走,怎么样让水流得顺畅?单一通道是最好的,最多一个环路。人在这种路线中,方向感好,容易找到位置。
2、视觉通透。在国外做mall有个设计要求,一眼至少能看到十个店招。看到越多的店铺越好,能刺激人的购买欲。
3、交通体系。卸货区要尽量安排在地下,我们现在做mall,卸货区全部安排在地下,为什么呢?人车分流,不和地面争位置。如果觉得地下室做卸货区要把高度提高有点浪费,那么可以局部把卸货区做高一点,其它地方做低一点。
如果钱多一点,可以都做高。这样有好处。将来停车位不够了,可以加一层低停车场,停车位就加了一倍。首先要解决人车分流问题。车辆,包括私家车、送货车,都不要和人在同一层面交叉。
再一个,厕所最好设在离电梯与扶梯近的位置。这是很小的细节问题。人有内急,一层厕所满了,可以坐电梯上二层,不能让人排队等候如厕,增加卫生清洁的难度。
4、主力店的技术标准。
不同业态的主力店有不同的要求,建材超市要求荷载4吨,普通的超市和书店1吨,做普通的百货荷载有500公斤就够了。高度,如果做建材超市,至少要8米层高;做生活超市,5米层高就可以了;而做仓储的话,要9米。如果建电影院,至少要10米层高,要考虑将来使用大银幕。
不同的主力店都有不同的荷载、高度、卸货的要求,只有招商在前,与主力店进行技术对接,才能掌握好这些东西。做一个mall, 要掌握所有业态的特点,这需要时间及经验积累。所以,如果不注意主力店的技术要求,就会造成浪费。
五、成本控制
mall是长期投资收租物业,成本控制非常重要。成本在预算和控制方面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集权控制。选择施工队伍,招投标,集中采购,都以集权控制为主,各公司、各部门各自为政是控制不好成本的。
二、准决算管理。所有项目全部施工图出齐,预算做好,与施工单位签订准决算合同,凡是没有图纸变更,就不再决算。这样可以很好堵塞内部管理的漏洞。
三、从设计上控制成本。成本控制的关键是设计成本控制,要实行带造价控制的图纸设计,才能真正把好成本关。
六、物业管理
Mall的物业管理是能否保值升值的关键。mall的物业管理不同于住宅的物业管理。商业物业管理很重要一点内容,就是需要补充招商。任何一个店的招商工作结束后,并不意味着招商就结束了。
mall的开业,对mall是个新的考验。不是什么开业大吉,开业其实意味着大麻烦,开业后经营不好要掉铺。一般来讲,mall开业的前三年,尤其是第一年的掉铺率会达到30%。小租户的特点是只能共繁荣不可能共患难,火的时候想方设法挤进来,生意不好卷铺盖就走,但小租户的好处是能承受不断提升的租金。
所以,mall招满商、开了业绝不意味着大吉,第一年可能会掉30%,补充上来后,第二年可能会掉20%,这种调整是个永远的循环。所有的商店在开业一年内,租户置换率达到20%-40%,只有等到开业三年稳定后,租户置换率才可能降至2-3%。
商业物业管理已经成为mall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成为mall独特的竞争优势。为了企业长远发展,我们要制订长期培养人才计划。所有行业都注重人才,但对商业地产来说,更需要人才,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复合型的行业。做mall,是先做商业规划,然后找租户,找到合适的主力店、次主力店租户,再做商业物业管理。
商业地产的招商与运营管理
招商招得好和今后经营得好是完全不同的。做商业地产绝对不是开业大吉。商业地产开业绝不是顺利的开始,而是麻烦的开始。开业以后就会有很多店铺的调整,租金能不能收上来,管理能不能到位,资产能不能增值,租金能不能增加,一系列麻烦的问题。我们要成立一个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为今后跨区域进行商业管理打好基础。
今后营运管理能力就是mall的核心竞争优势,而这种核心竞争优势是很难克隆的。商业管理有了这种核心竞争优势,赢利的空间就出来了。
(作者:言哥)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