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新物种盒马鲜生的未来依然有些担忧
联商网消息:从高调进军北京,到首店施工受阻被迫延期,盒马鲜生一举一动都颇受业界关注,盒马俨然成为零售界的网红,各种声音也踏然而至。但在笔者看来,对盒马鲜生所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一切还要结果说话。
盒马鲜生公认的亮点,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无论是在实体店购买还是在APP下单,都能享受“方圆5公里30分钟内送达”的服务。盒马鲜生的实体店侧重体验消费,在销售商品的同时,融入餐饮业态。消费者选购商品后,也可以让餐厅进行现场加工。此外,店内还设立了自动传送系统,从而提高线上订单的配送效率。盒马模式简介概述:盒马门店5公里以内消费者购物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过去模糊的O2O概念在盒马鲜生手里变成了“真家伙”,盒马模式找到消费过程中一直以来无法解决的盲点(时间+空间)和痛点(数据化),能迈出这一步值得肯定,更值得零售行业学习,效率提升一定是零售未来趋势的核心,盒马鲜生抓住了这一关键。
关于盒马如何运营,盈利状况如何在业内已经多有解读,在此不再赘言。但针对盒马的现状,笔者有几句话要说,或许是杞人忧天。毕竟这几年新零售模式层出不穷,在经营模型上都找到消费的盲点和痛点,可惜几年时光,犹如昙花一现便付之东流,从此江湖再无其身影,令人可惜!
一、盒马模式的护城河在哪?
盒马的模式被誉为是“三维打二维”,相对于单纯的电商和实体,这种不受时间和相对空间限制的立体模式的确是零售商业的进步,但盒马的护城河是什么却并不清晰。
首先,业内人士说盒马的线上线下的信息系统是它的护城河。
盒马在后台信息系统投入的人力成本和财力成本都很大,功能和效率是国内首屈一指。但这只能说处于领先地位而不是绝对优势。
永辉正在实施扩张的超级物种,天虹的SP@CE以及大润发正在筹建的飞牛优鲜,这些新业态模式在信息化功能实现并不见弱。(特别指出一点:这些年有一种现象,电商领域有些从业人员总认为实体零售不懂数据,事实上一些零售企业的数据化做的非常精准,一点都不亚于电商所谓的数据管理)。
其次,也有业内人士说盒马的餐饮模式和水产供应链是它的护城河。
这个理由更牵强。 “超市+餐饮”的模式在很多零售企业已经尝试,而且这种功能与效益的最大化存有诟病。大家现在拼的是谁更会讲情景故事,更会讲餐饮特色。从全球供应链来看,不仅仅是水产,包括水果农产品等很多品类在内,都是非常透明的。外资零售企业不必说其全球供应链优势,就永辉、步步高等国内零售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建设都已经很完善,况且他们的商品采购量大更有价格优势。
另外,盒马模式“方圆5公里范围30分钟内送达”从效率上有它的优势。
这也得益于盒马对后台数据开发、门店硬件建设和自建配送团队的巨大投入,目的提高在线下单客户满意度,投入与产出比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在盒马进京之前,《联商网》北京中心的同事就生鲜食品配送30分钟和1小时对比等常见问题做过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受访者认为配送时间是第一位,而51%的受访者认为生鲜品质是第一位,31%的受访者认为商品的性价比是第一位(质优价廉)。消费者对于生鲜食品到货时效性的心理预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烈,而影响消费者复购率的关键仍然在商品的品质和性价比。
支付宝会被认为是盒马的杀手锏,支付宝的会员能成为盒马天然的顾客群,但是现在个体店都在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更多支付工具,阿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纷纷触及线下,这种线上线下趋于同步的做法很难令盒马模式形成无法逾越的护城河。
总之,盒马鲜生的模式是创新模式,但是这种创新模式的护城河并不清晰,随着全国各地涌现出来的新零售模式门店如雨后春笋。在门店销售的3000余种商品不管单价高低其实满足的还是一般性消费,绝非是个性化需求。当前形成自己优势的唯一办法就是:加速开店。不管直营、加盟还是与更多零售企业合作。
二、线上+线下要实现1+1>2的关键是什么?
正如之前所述,能不能实现1+1>2的关键依然在于线下的经营与管理。去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联商风云会期间,笔者和盒马创始人侯毅有过简短的交流,从盒马招聘用人非常注重实体零售工作经验来看,这也证明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短板。
笔者每次出差上海都要去盒马的门店参观学习,尽管在门店设计上有别于传统超市(生鲜的占比,餐饮的情景化,物流的传送链),而且自有品牌商品从包装设计到商品质量确实值得称赞。
但是门店现场和其他商品并没有令我眼前一亮,或许是新开店缘故,营运的现场管理、商品包装的标准化和人员的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排面商品缺货时有发生。从第一家金桥店到后续门店,商品的组合开始改变,传统实体超市厂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在盒马整个运营中门店属于最重要一环,既要做好传统超市的现场每一个细节,又要满足线上销售商品的加工和储藏功能。其实1+1>2,线下的这个“1”尤为关键和重要。故事讲得再精彩,商品的动销率和保质期现状以及收银台的排队情况可以反映出经营情况。
突破线下任重而道远,绝非花高薪聘人就能解决,要不然那么多零售挖了永辉、大润发的所谓高手也不见得有想要的结果。实体零售的内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练成,千里之行一定是始于足下。
直白点说:做线上就像坐电梯,一定要会讲故事,吸引资本进入,只要有钱烧就能保持电梯运行,但是线下实体其实是走步梯,一定是一步一步的来才对,想走捷径一步跨越几乎没门,做实体不需要讲故事,俯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是唯一的方法。步梯走的好的人坐电梯会很快适应,但是习惯于坐电梯的人要适应走步梯其实困难还是很多的,是否有健康的体魄才是关键问题。仅从这点上讲反而永辉的超级物种和天虹SP@CE则更有先天优势。
三、快速发展是否有潜在风险?
盒马鲜生一直强调快速发展,进军北京前侯毅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要在北京实现全覆盖。可以看出盒马鲜生攻城掠地的雄心和信心。背靠资本大鳄资金不是问题,除此之外合适的物业、合格的人员能否跟上步伐才是关键。
不管是老板的好大喜功还是资本需要,零售业的怪圈就是开出一家好店,马上进入开快店的节奏,加快开店的后遗症诸如营运标准偏离,合格员工缺失,最后品牌反而受到拖累。
但正如前面所述,当一个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护城河时,加速开店形成规模优势是唯一的选择,毕竟做到第一未来的话语权才重。未来盒马的发展不管是直营、加盟还是合作模式,保证标准的一致性才是根本。
四、“一场会议死三次”真能实现吗?
“一场会议死三次”是月初在北京和业内朋友聊天,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我只是会心一笑。但是前两天和另一群朋友闲聊,有人再次分享了“一场会议死三次”的故事。但这次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故事是这样的,不久前在上海举办的行业会议上,先后有三位嘉宾上台分享。从事大数据运行的嘉宾分享说如果不重视大数据你的企业就会死掉,另一位从事供应链整合的嘉宾分享说如果不重视供应链建设你的企业一定会死掉。
这还没完,一位新兴零售业态的创始人上台分享说,你们这些传统门店不和我合作一定会死掉。与会人员惊叹,开了一场会就死了三次,这是拿生命在参会。但是好在现在已经没人会相信这些危言耸听的谬论。
大家是否还记得马云前几年那句“传统行业与电商较量如拳脚对机枪,一枪崩了你”吗?这些年过去了,试问哪个零售企业是被电商崩掉的?所以去年马云提出新零售,其实也是看到线上发展的瓶颈,零售行业线上线下一定要走向融合,提升服务效率和购物体验,更精准更高效,别无他法。
所以在零售加速转型的这几年,一些从事电商的朋友在分享时都是自信满满,大有舍我其谁的感觉。而实体零售这几年增速放缓等缘故,从事实体的朋友底气不足,甚至略显自卑。
回头看过于自信与过于自卑的两批人最后都阵亡了,他们是败给了不能与时俱变的思维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在中国这个足够大的消费市场里,足以容得下无限多的零售模式和业态,就像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有大象也有昆虫一样。如果不是这样,中国的零售业态之死早就发生了,也不会拖到今天。
编后语
在零售经营中要达到“完美”是一个极大的陷阱。当时过境迁,一种模式和管理手段已过时,即使将它做到完美的程度都毫无用处。这对于线上线下零售企业都是一样,与时俱变是永恒的话题,新零售中的“新”是动词。
盒马鲜生有着无法比拟的电商基因,基因决定了其不一样的行事风格,各种因素糅合令这种风格进一步扩大。出现的正面与反面评论都在影响业内判断。而处在下游的消费者才是最核心的评委,业绩才是最核心的得分结果。
正如我刚才所说,零售这个大市场可以容下无限多的业态和模式,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创新和超越的时代,新事物蜂拥而至,任何尝试和创新都能获得某种成功。
盒马鲜生在新零售(线上与线下融合)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发现盲点和痛点是第一步,关键是怎么解决这些才是根本。也希望盒马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沉下心来,俯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3年之后或者发展到50家以上的直营店后,正像侯毅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要在一线城市实现全覆盖,要在北京实现全覆盖,到那时才能有一个接近正确的评判。
至于现在推算盒马能否实现盈利?盈利状况如何?推断出来的数字对我们来说一点都不重要,就让一切交给时间。
(来源:联商网 程相民)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