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记坊孟君:三驾马车并驱,力促预制菜发展
在大会暨展会论坛上,彭记坊总经理孟君开展了“三驾马车并驱,力促预制菜发展”的主题演讲。孟君道:光有研发没有采购是不行的,研发能力再强,货源得不到有效保障,供应链得不到有效的改善,最终的产品不管从成本优势还是供应链体系都是失败的。
以下是彭记坊总经理孟君的精彩演讲汇编:
我觉得我们就像老黄牛,企业经营至今27年只干一件事情——卖菜。有很多人邀请我们做一些尝试性的投资、理财,但是企业最终没有跨出这一步。27年的卖菜中,卖出了什么?我们也在思考企业该如何走?
预制菜的本质就是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餐饮,尤其是预制菜定义得很广泛。在我看来,预制菜的本质是还原正餐,提升效率。预制菜的发展在当下经济体中,还没能够真正落实到企业与消费中,还没到能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量级。在前期的预制菜产业中,99%都是TO B业务,根还是在B端企业。而C端,会出现某一个人、某一个大师、某一个家庭做一道菜非常可以,不论口味、形态、颜色都好看,但是让他做一万份的时候,口味、外形、工艺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01
预制菜的未来趋势
预制菜助力餐企降本增效,应用前景较广阔。预制菜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于TO B板块有降本增效的作用,并且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从研发到上游供应链自建基地,完全打通供应链。
行业壁垒低而扩张难度高,目前行业同质化企业众多、格局分散。大家都想往前跑,但是跑的同时大家有没有找到方法?跟风生产导致企业同质化。同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壁垒,比如说地域的差距,导致企业之间的融入度和信任度没有那么高,行业格局也分散。
资本入局,将进一步助推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加大C端发展。在C端的品牌建设中,前期我们不接受资本,但随着行业发展,规模扩大,最终选择资本进入,这也是给整个产业链赋能。资本进来之后,就推动了整个品牌维度、C端体系的建设,所以现在我们的产品也在天猫等平台上线了。
02
预制菜的三驾马车
NO.1 研发+采购
预制菜的三驾马车中,第一个是研发和采购。为什么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光有研发没有采购是不行的,研发能力再强,货源得不到有效保障,供应链得不到有效的改善,最终的产品不管从成本优势还是供应链体系都是失败的。
研发方面,万份产品,一道菜。我们通过前期做大量数据分析和调研之后,其实归根结底,一道菜无非鸡、鸭、鱼、肉,没有太多的花样。但是在口味的延伸和品质化的差异上可以做高度的渗入。一道菜怎么来?我们首先研究地域、市场、区域的差异,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再把口味做微调,把一个产品变成一个产业链,最后通过C端和B端两个不同的维度把产品做不同分解。
在采购方面,主要包括源头管控、战略采购和梯队管理。通过形成系统、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产品溯源管理体系,减少内外部产品管控盲区;通过大单品规模优势,战略囤货,提升上游议价能力;通过建立覆盖全国的采购资源战略地图,形成供应商资源梯队。在座的生产企业都知道,同一个单品,采购价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地方不一样。所以我们要保证企业的核心单品,在供应链上有绝对的话语权。比如今天我们收购这个产品,那它市场价就涨两块,我们不收购,市场价就往下跌2块。
NO.2 生产
生产是设备智能化改造,通过工艺流程更新,运用科技力量,提升产品的还原度。同一个产品有的人觉得好吃,也有人觉得不好吃。C端和B端是有差异化的。我们把B端的产品最后工艺的呈现度交给后厨,再通过提高产品视觉、包装、口感等的还原度,最终一步到位给到C端。消费者吃你的东西,只需要微波炉,或者是蒸一下,甚至产品可以自动加热,什么都不需要消费去做了。
所以两个产品,两个渠道,两个维度。之前,我们想着这么多年一直是TO B的业务, TO B已经很成熟了,做TO C应该很容易,但是实际做了以后,成果却很惨淡。钱投了,量有了,但是企业是倒挂的,走量但没有走价,所以发现企业亏损之后,我们回头再看,把产品的规格、包装等等所有全部推倒,单独成立相关部门来做C端的业务。
NO.3 营销
营销,属于是B端走量,C端立品牌。在B端市场,结合当地餐饮的研发工序和技术力量,餐饮企业和市场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在C端,我们今年刚刚成立两个品牌,在抖音、小红书、天猫、淘宝、京东等地方,全渠道都上线了。
但是在B端有一个痛点,就是每个餐饮企业的需求量和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常规品是300g,但是企业要求只要200g。口味调整上也是一样的,有的企业不需要把味型调那么死,有的需要留两到三步,有的只需要留一步。
做很多功课之后发现,企业自身的优势,能够带动企业在供应链上的优势,你的产品溢价能力来自供应链。口味、技术都可以通过后端的人脉关系、渠道大数据、购买方式等途径实现,但是供应链的保障,无法短时间内呈现成型,找好的品很难也容易,容易和难之间,最重要的是保质保量,贵在坚持,谢谢大家。
以上是彭记坊总经理孟君带来的精彩演讲,在此,诚挚地感谢中国商业联合会的指导,以及各主办、协办单位、协会、合作媒体对本次大会暨展会的大力支持与肯定,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以匠心精神为您呈现更具价值、优质的内容,期待和您更好的相遇。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