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学奥乐齐必须先建立战略供应商?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映山红
编辑/娜娜
最近,奥乐齐新店以几百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创造过百万的开业销售业绩,彻底带火了“硬折扣社区超市”业态,吸引了不少零售企业纷纷效仿和对标。在上海街头,奥乐齐的门店如同效率与品质的具象化符号。
当顾客们拎着1.9升仅售9.9元的“超值”生抽离开奥乐齐门店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瓶供应商代工的调味品背后是一场供应链革命——奥乐齐在中国的成功,其核心并非门店布局或营销策略,而是深入肌理的战略供应商体系建设。正是这一体系支撑着其“质优价廉”的承诺,成为其敢于出沪扩张的底气。
一、为什么学奥乐齐必须先建立战略供应商?
在零售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奥乐齐(ALDI)以“好品质、够低价”的差异化策略实现高质量扩张,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离不开战略供应商体系的深度支撑。这种战略供应商模式不仅是成本控制的利器,更是品质把控、市场响应与品牌价值提升的关键。奥乐齐的实践清晰地证明:战略供应商不是供应链优化的“可选项”,而是打造零售核心竞争力的“必选项”和“先手棋”。
1、成本优势的根基:砍掉冗余环节,直达价值源头
奥乐齐通过直接与海天、金锣、新希望等本土优质生产商建立战略合作,彻底摒弃了多层级的传统批发分销体系。这种“工厂直达货架”的模式,本质是供应链的“去中介化革命”。其1.9L海天贴牌生抽仅售9.9元的案例,对比其他折扣渠道同价但仅1.28L的产品,生动诠释了“大单量锁定低价”的威力。战略合作带来的稳定、巨额采购量,赋予了奥乐齐无与伦比的议价能力。
2、品质保障的生命线:源头可控,标准统一
选择与金锣、海天、益海嘉里等行业头部或高标准制造商合作,本身就是对品质的第一道筛选。奥乐齐并未因追求低价而降低品质门槛,其自有品牌产品背后是成熟的、经过市场检验的生产体系和品控能力。另外,深度合作(如早期对小型供应商的投资与设备支持)使奥乐齐得以将自身严格的品质标准深度嵌入供应商的生产流程,确保从源头到终端的品质一致性,避免了层层转包带来的品控风险。
3、效率与敏捷的引擎:响应快速,库存优化
精简SKU(每个品类仅2-3个选择)的策略得以高效执行,高度依赖少数核心战略供应商的紧密配合。这种聚焦确保了单品的采购规模,简化了供应链管理复杂度。生鲜商品高本地化采购比例,意味着与本地供应商建立了极其敏捷的响应机制。新鲜果蔬、短保商品能快速从田间地头或本地工厂直达门店,极大降低了损耗,提升了商品鲜度和周转效率。
4、构建竞争壁垒:深度绑定,难以复制
奥乐齐与近百家本土核心供应商建立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基于大订单、深度协作(甚至资本联结)和共同成长,形成了深厚的互信与依赖。这种关系网络构成了奥乐齐供应链的“护城河”。对于供应商而言,奥乐齐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展示实力、提升品牌形象(“海天为奥乐齐供货”本身就是信任背书)的战略伙伴。这种双赢关系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和稳定性,非短期价格竞争所能轻易打破。
综上所述,奥乐齐的“超值”与“超省”绝非简单的低价策略,而是其高度集成、深度协同的战略供应链所释放的系统性红利。学习奥乐齐,若跳过或轻视战略供应商体系的构建,就如同在沙地上建造高楼,其成本控制、品质保障、运营效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如何识别哪些品类需要建立战略供应商?
并非所有品类都值得或需要投入巨大资源建立战略级供应商关系,需结合市场需求、供应链特性、竞争格局等多维度分析。奥乐齐的实践揭示了识别关键品类的逻辑(这些都是干货,建议收藏):
1、高采购规模与成本敏感品类:
特征:销售额占比高、消费频率高、消费者对价格极度敏感。
案例:基础调味品(如海天生抽)、粮油(益海嘉里小麦粉)、基础乳制品(新希望酸奶)、包装水、基础纸品等。
原因:这些品类是“价格形象”的基石。通过建立战略供应商,实现规模化采购以获取绝对成本优势,是维持“超值”定位的核心。奥乐齐的生抽案例即是典范。
2、高标准化程度品类:
特征:产品规格、质量标准相对统一、明确,易于规模化生产和大批量运输。
案例:预包装食品(如火腿肠、方便面)、标准规格的日化用品、基础饮料等。
原因:标准化程度高,意味着更容易找到符合要求的大型优质供应商,并通过大规模集采显著降低成本。战略合作能确保稳定供应和统一品质。
3、高时效性与本地化要求品类(特别是生鲜):
特征:保质期短、运输半径有限、对新鲜度要求极高。
案例:蔬菜、水果、鲜肉、短保烘焙产品、部分奶制品。
原因: 奥乐齐生鲜75%本地化采购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必须在产地或城市周边建立紧密合作的战略供应商(大型农场、本地加工厂),以缩短供应链、减少损耗、保障鲜度。这需要深度协同的伙伴关系,而非简单的买卖关系。
4、核心自有品牌品类:
特征:承载零售商品牌形象、差异化定位、利润贡献关键的商品。
案例:奥乐齐“超值”系列的核心商品(如贴牌生抽、自有品牌白酒)。
原因:自有品牌是零售商的核心资产。其品质、成本、独特性直接决定了成败。必须与最可靠、最具能力的生产商建立排他性或优先级的深度战略合作,共同研发、严控品质、降低成本,并保护配方/工艺。
5、品控风险高或合规要求严格品类:
特征:涉及食品安全、健康、法规监管严格(如婴幼儿食品、保健品、特定肉类)。
原因:一旦出现问题,对品牌声誉是毁灭性打击。必须与在品控体系、合规性、追溯能力上达到最高标准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进行深度审核与绑定,确保源头安全可靠。
三、建立战略供应商的5个方法
建立战略供应商非一日之功,奥乐齐提供了系统性的方法论:
1、严格筛选与评估:筑起合作门槛
硬实力:产能规模、技术设备水平、质量认证体系(ISO, HACCP, BRC等)、成本结构、财务状况、合规记录(环保、劳工)。如海天、益海嘉里、新希望均代表行业标杆。
软实力:管理层理念契合度、合作意愿、创新能力、灵活性、可持续发展承诺。
深度审核:超越纸面资料,进行严格现场审核,涵盖生产全流程、实验室、仓储物流、管理体系。
2、构建深度互信的合作模式:超越简单买卖
长期契约:签订3-5年或更长的框架协议,提供稳定的订单预期(奥乐齐的大单量锁定),让供应商敢于投入。
透明开放的成本结构分析:共同拆解成本,在保障供应商合理利润的基础上,寻求降本空间(如联合优化包装、物流)。
早期供应商参与:在新品开发(尤其自有品牌)阶段就让核心供应商介入,利用其专业知识和产能优势。
共同投资与扶持:如奥乐齐早期对小型潜力供应商的投资或设备支持,帮助其成长以达到自身要求,形成紧密绑定。
信息高度共享:共享销售预测、库存数据、市场洞察,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
3、建立高效的协同机制:无缝链接
专属团队对接:双方设立跨职能(采购、技术、品控、物流)的专职对接团队,确保沟通顺畅高效。
联合业务计划:共同制定年度/季度业务目标、新品计划、促销计划、产能与库存规划。
数字化协同平台:利用SRM系统、EDI、供应链控制塔等技术,实现订单、发货、库存、质量数据的实时可视与自动交互。
联合绩效管理:建立涵盖质量、交付、成本、创新、可持续性等的KPI体系,定期回顾,持续改进。
4、灵活多元的合作形式:
OEM/贴牌生产:主流方式(如海天为奥乐齐生产生抽),零售商掌控品牌、标准、配方。
合资/战略投资:对极其核心或存在供应瓶颈的品类,考虑资本层面的深度绑定(奥乐齐早期实践)。
品类管理合作:将某一品类(如调味品、纸品)整体委托给一个或少数几个战略供应商进行深度管理。
5、动态管理与优胜劣汰:
持续绩效评估:定期审视KPI达成情况。
年度业务回顾:深度复盘合作成果与挑战,制定新一年计划。
引入竞争(适度):即使建立了战略伙伴,在非核心或可替代性强的品类/环节,保持适度竞争压力。
建立退出机制:对于持续不达标或战略方向不再匹配的供应商,要有清晰的退出流程,确保供应链健康。
写在最后
奥乐齐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突围,特别是其支撑“出沪扩张”的底气,绝非偶然。其核心密码在于深刻理解并率先全力构建了深度、稳固、互利的战略供应商体系。这不仅是供应链优化的关键一环,更是零售商打造“优质低价”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壁垒的基石与先决条件。学习奥乐齐,必须将建立战略供应商置于优先战略地位。它是实现成本优势、保障卓越品质、提升运营效率、确保供应稳定的根本途径,是“学其形”之前必须打下的“神”之基础。
奥乐齐的实践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在零售的终极战场上,门店、营销、数字化固然重要,但回归商业本质,谁掌控了高效、优质、低成本的供应链源头,谁就掌握了通往未来的钥匙。建立战略供应商,就是掌控这把钥匙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对于志在打造强大自有品牌、实现可持续盈利与扩张的中国零售企业而言,这堂“奥乐齐供应链课”,非补不可。当战略供应商成为零售竞争的新战场,谁先构筑起这条“护城河”,谁就能在消费市场的惊涛骇浪中稳立潮头。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