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巨头们,摸着西贝过河
出品/职业餐饮网
作者/小鱼
“儿童餐,正成为撬动家庭消费的超级支点”。
数据显示,自5月以来,搜索亲子活动的人群中25-35岁的占比超49%,有餐企预测家庭客群占比将达35%以上,亲子家庭客单价较平日提升30%。
西贝率先嗅到商机,以儿童餐为突破口入局市场,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餐饮企业也吹响了儿童餐战役的号角。
从九毛九、永和大王、米村拌饭等中式正餐与快餐品牌,再到海底捞、湊湊等火锅企业,以及探鱼、太二酸菜鱼等川渝餐厅,众多餐饮品牌前赴后继涌入儿童餐市场,试图分一杯羹。
如今,餐饮业正进入极致“内卷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儿童餐成为了众多餐企寻找的突破口,大家纷纷 “摸着西贝过河”,试图复制成功经验,通过儿童餐撬动家庭聚餐场景,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在这场激烈的儿童餐市场角逐中,餐饮品牌们究竟采取了哪些策略?在看似简单的儿童餐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呢?
01
头部餐企,正在加速入局儿童餐赛道!
过去,儿童餐在餐饮行业中仅是提升服务的 “锦上添花” 之作,很少被当作主要利润来源。但如今,各大餐饮头部品牌纷纷将儿童餐提升到战略高度,儿童餐正从行业边缘走向核心舞台。
这场儿童餐的行业变革,要从西贝说起。2017 年,西贝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率先切入 “儿童餐” 赛道,开启餐饮细分市场的战略布局。
这一决策收获了超乎预期的市场反馈,儿童餐业务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2019 - 2022 年,餐饮行业受疫情冲击严重,西贝的儿童餐却展现出强大韧性,营收逆势增长 415%。到了 2023 年,这一火热态势依旧延续,全年接待儿童达 640 万人次。
儿童餐不仅为西贝带来了直接营收增长,更带动了品牌家庭客群占比突破 65%。在周末消费高峰时段,家庭消费贡献的销售额占比高达 78%,连带消费率提升 42%。
亮眼的市场表现,让西贝点燃了儿童餐市场的热度,也让众多餐饮新老品牌纷纷跟进。
在中式正餐领域,九毛九于 2021 年提出 “三代人都喜爱” 的战略,以 “家庭聚餐” 为定位吸引大量家庭客群,且该客群复购率持续上升。今年九毛九还将部分门店升级为儿童体验店,持续加盟儿童餐赛道。
在快餐领域,永和大王精以“中式营养+便捷体验”为核心,推出“开心宝贝餐”系列。自2024年5月推出儿童餐新场景以来,销量同比激增4倍,复购率显著提升;米村拌饭也推出适合儿童的套餐。
火锅赛道也积极打破与儿童客群的隔阂。海底捞全国 1300 家门店同步上线 “海底小纵队联名套餐”,以此吸引家庭客群,并在全国多地推出亲子主题餐厅;湊湊则联名 IP 推出全新米菲儿童套餐,大众点评售价 25 元,儿童节当天免费赠送。
就连以 “重口味” 著称的川渝餐厅也加入儿童餐市场。做川渝风味烤鱼的探鱼,推出包含虾仁、水蒸蛋、西兰花、米饭的 18 元儿童套餐; 九毛九旗下太二酸菜鱼推出的 “9.9 元儿童餐” 更是一经推出便火爆全网,通过萌趣包装和互动游戏,使家庭客群复购率提升至 45% 。
02
儿童餐背后,做的是的家庭消费市场的生意
在餐饮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越来越多餐企将战略目光投向儿童餐饮赛道。这场看似聚焦 “小顾客” 的布局,实则瞄准的是儿童背后庞大的家庭消费市场,藏着撬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密码。
从市场规模来看,儿童餐饮赛道展现出惊人的发展潜力。据《2023年中国儿童餐食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儿童餐食市场规模为3623.27亿元,并有望于2025年突破5000亿元。
这片千亿级蓝海,无疑为餐企提供了极具想象力的增长空间,成为吸引众多品牌加速布局的重要诱因。
但比儿童餐饮市场本身更具吸引力的,是其背后庞大的家庭消费市场,如把儿童餐作为引流的“杠杆”,可以撬动整个家庭的消费,是提高业绩一条“捷径”。
从目前推出儿童餐的餐饮品牌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是中餐、正餐,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聚焦以家庭为单位的顾客群体。以西贝为例,通过精心打造儿童餐,成功带动家庭客群消费频次提升 20%;九毛九儿童体验店在周末时段,家庭客群占比更是高达 70%。
对于餐饮行业来讲,每一个儿童餐的背后开发的都是一个家庭需求,类似子母弹原理,即通过瞄准A(儿童)这样一个原点的人群,吸引B(家长)甚至C(整个家庭)这些大的相关客群。
“儿童餐”背后是整整一个家庭决策机构在运作,它的销售对象不仅是小朋友,更是为消费买单的家长们,而两个群体的关注点完全不同,要在产品、服务、环境上同时服务好这两个群体,并非易事。
03
儿童餐成破局之刃,餐企是如何撬动家庭市。
以儿童餐为支点撬动家庭消费市场,已成为餐饮行业的共识。然而,面对这片潜力巨大的市场,不同餐企基于自身资源与战略考量,走出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浅尝辄止:短期引流的粗放式经营
儿童餐研发与运营面临多重壁垒:从菜品创新、品质把控到成本控制,每个环节都对企业资金实力与运营能力提出高要求;同时,在迎合儿童趣味性偏好的同时满足家长对健康营养的严格标准,并制定合理价格策略,更是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受限于这些现实困境,多数餐企对儿童餐的投入仅停留在浅层。部分企业仅以面条、蛋羹等基础餐食搭配可爱玩具,满足儿童基本饱腹需求;
部分品牌则依赖节假日联名营销,通过赠送礼品吸引家庭客群;还有些企业简单将成人餐品减量处理,缺乏针对儿童营养需求的科学设计,并没有深入儿童餐领域进行精细化运营。
精耕细作:将儿童餐打造成战略核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头部餐企将儿童餐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精细化运营挖掘深层价值。
在研发层面,部分企业成立专项团队,甚至引入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等专业力量,以科学依据指导产品开发。
食材标准的升级更是成为专业儿童餐的核心竞争力。以西贝为例 ,目前西贝已经成立了独立儿童餐研发团队,团队中包括20位大厨,在儿童餐研发时关注盐分、糖分以及脂肪等摄入,使其更符合儿童餐的口味与要求。不仅儿童餐食要求更健康、营养,与儿童餐升级对应还有配套服务的进化。
一位经常消费儿童餐的消费者王女士分享道:“这代父母的刚性需求不是儿童餐,而是专业儿童餐。他们更崇尚科学养娃,在儿童餐的消费与选择上也在往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并且愿意付出更高的经济成本去获得更高品质的儿童餐产品!
破局之路 :差异化定位与长期主义
在儿童餐这片赛道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公式。不同品类的餐厅需结合自身定位,审慎评估儿童餐业务对品牌的实际价值。无论是追求业绩增长,还是实现品牌势能提升,餐企都需基于自身资源与市场需求,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
但不可否认的是,儿童餐的核心价值始终在于链接家庭客群。唯有真正从儿童与家庭的多维需求出发,在产品研发、服务体验、场景营造等方面持续优化,餐企才能在这片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职业餐饮网小结:
在儿童餐这片万亿级消费市场的角逐中,餐饮品牌的竞争已从单纯的餐品供应,演变为家庭消费场景的全面争夺。
西贝的成功破局,九毛九的精准定位,海底捞的跨界联名,都在印证一个事实:儿童餐早已超越 “哄娃工具” 的单一属性,成为撬动家庭消费的战略支点。
然而,市场的诱人前景与现实挑战并存。粗放式的短期引流策略,虽能获取短暂流量,却难以建立用户信任;唯有将儿童餐上升至战略高度,以专业研发、科学营养、创新服务构建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家长与孩子的双重需求中找到平衡点。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